今年8月,广电总局发声,限制韩国艺人和节目在国内播出。期间有部分韩星、电视剧、演出活动受到影响。
几天前,限韩令再度升级。
11月18日,微博大V“卫视观察生”贴上了一张疑似江苏卫视的内部通知截图,通知中称:江苏电视台(江苏卫视、江苏省台地面各频道)均不给播有韩国明星代言的任何广告片。

后又有微博大V爆出,北京卫视下发停播所有涉及韩国企业、韩国品牌、韩国艺人作为代言的广告,全屏说再见。
新浪娱乐报道:文化部官方网站查询信息,在涉外演出申请类别里搜索“韩国”,9月只有三个活动通过审8月四个7月则有两个
根据这次“加强版限韩令”规定,央视、卫视、省级地面频道将全面禁止韩国元素。之前针对的都是有韩资背景或韩国艺人的项目,万万没想到,如今这把火竟还能烧到“韩籍制作团队”参与的项目上。不止韩国艺人,制作团队也将受到影响。
可见,这次升级限韩令,就俩字“全面”。禁止出现一切韩国元素。
11月19日在江苏卫视的某档相亲节目上,一位来自韩国的男嘉宾国籍被打马赛克,避免露出。
除了卫视、网络平台也没能幸免。网综《爸爸去哪儿4》也受到了波及。如黄致列录了几期后下车换成向佐。
简言之,大、小各种荧幕,只要包含韩国元素都全面“封杀”。

 韩国53部剧受影响 

韩娱公司损失千亿韩元
网传电视剧《新蜀山剑侠传》在开机之前曾力邀宋仲基出演男主角,在“限韩令”的风头下,制片方考虑再三决定弃用宋仲基。当时宋仲基团队开价一亿元片酬。“限韩令”下,影响远不止这些
哪些节目会被毙掉?

图片来自@娱乐资本论(ID: yulezibenlun)
乐视视频不久前刚宣布将于12月19日中韩同步播出的《花郎》就没那么幸运了。据悉,《花郎》由传说中的“网络第一神剧”改编,且早早就被乐视以高价预先买下,原本定在7、8月于中韩同步播出,如今看来,延迟到12月播更没可能了。
图片来自@娱乐资本论(ID: yulezibenlun)

图片来自@娱乐资本论(ID: yulezibenlun)
广告领域
11月8日,vivo的新款手机,其代言人已经由原来的宋仲基换成了彭于晏。品牌商都是明眼人,限韩令下,再继续启用韩国明星,势必会引起争议,影响产品的形象和销量。
韩国娱乐公司损失
资本是最敏感的,风向不对,首先有反应的就是股票资本市场。中国“限韩令”刚见风吹草动,韩国方面已经风声鹤唳,四大韩娱公司股票全线暴跌。
从传言开始的近三天的韩国股市,JYP跌了5.4%,市值缩水97亿SM跌了4.8%,市值缩水314亿CJ E&M跌了8.99%,市值缩水2444亿YG跌了11.98%,市值缩水760亿…
一共3615亿韩元,约合成人民币21.5亿
3615亿韩元之外
受损的绝不仅仅是韩国企业
文化产业是近年来韩国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限韩令”对韩国企业的冲击是肯定的,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但,作为韩国的头号贸易伙伴,对华贸易占据了韩国对外贸易额的25%,远远超对美贸易额的10%,随着“限韩令”的不断发酵,加强版“限韩令”的流出,很多中国企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据韩国媒体报道,从2010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向韩国游戏、网络和演艺经纪等企业投入了约3万亿韩元,约1700亿人民币的资金,SM、YG、CJ娱乐和JYP等韩国娱乐业巨头,要么背后有中国企业注资,要么与其绑定了深度合作关系。
图片来自@娱乐资本论(ID: yulezibenlun)
“限韩令”升级,更纠结的还有华谊、华策、阿里、腾讯等国内娱乐巨头。他们早在这些韩国娱乐集团步下棋局,这些动辄数千万美元的投资会受多大影响,则成为他们头顶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彭博新闻社报道称:
韩国股市中的娱乐类公司股票大幅下跌态势。
其中包括拥有阿里巴巴投资的SM娱乐公司、拥有腾讯和微影投资的YG娱乐公司、三年内和华谊兄弟联合制作六部影片的韩国电影发行公司showbox、韩国付费电视TVN的媒体节目提供商CJ E&M,在中国影院布局的韩国最大的影院公司CGV等。
除此,为了避免触碰“限韩令”的霉头,许多已经签订合作合同的项目不得不撤换、推迟与韩国艺人有关的商业活动,可以肯定涉及到的资金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互联网公司为其买单

原创内容遇到新机会?
韩国依赖中国市场,中国依赖韩国内容。
这是近10年间中韩相辅相成的关系,中韩双方在电视台层面的合作愈来愈多,其中,韩国SBS更是依靠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还清了之前欠下的高达300亿韩元的债务,可想而知电视台买进韩国综艺版权的金额之高。
而“限韩令”的升级,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靠综艺节目来盈利的各大卫视。
除了《爸爸去哪儿4》撤下了黄致列之外,类似之前和央视有过版权纠纷的《极限挑战》,或撤换团队,或重新编排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2016年播出的31期节目中,有韩星参与的就有13期。
但“限韩令”后,各大网友纷纷跳出来,指责湖南卫视频繁邀请韩星出演的行为。面对网友高涨的情绪,湖南卫视的调整无可厚非,而损失更是难以量化。
当然,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四川卫视等涉韩综艺较多的卫视,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卫视之外,更少不了互联网公司为“韩流”投资而买单:
搜狐视频
2015年年初,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实现差异化竞争,搜狐视频曾入股韩国顶级明星金秀贤的经纪公司KeyEast,成为第二大股东。而这一入股,也帮助搜狐视频颠覆了单一的购买韩剧版权资源获得收视率的产业链。
阿里音乐
2016年2月,阿里巴巴以1.95亿元的价格买下韩国最大经纪公司SM4%的股权,获得SM旗下艺人EXO、Super Junior、f(x)、少女时代、东方神起等多个明星独家音乐版权,而SM将与阿里音乐在线上音乐流通、营销推广等业务方面展开合作。
优酷
近年来,韩剧也成为优酷获利的主要手段。为了购买韩剧版权,优酷不惜花费重金。2014年,优酷以24万美元一集的价格购买韩国电视剧《匹诺曹》中国视频网站独播权。原定于8月和10月中韩同步上线《步步惊心:丽》和《师任堂》因为“限韩令”只能默默等待。
腾讯
2016年5月底,腾讯3000万注资韩国YG娱乐,腾讯因此成为韩国YG娱乐的第三大股东。另外,腾讯方面表示:本次签约使得之前的QQ音乐与YG娱乐的合作系更紧密,除了音乐之外,腾讯还希望与YG携手开拓更多娱乐领域。
一位财经分析师说:“中国企业只是一些合作项目受损,影响有限。投的韩国企业是挂在长期股权投资下面,挂着就挂着吧,毕竟大陆企业的市场还在,换内容而已。但是对韩国企业而言,大陆的出路全没了。
那么,市场还在,国内影视公司、制片方等,是否也该反窥下国内原创资源的生产与发展?
国内不缺优秀的演员、编剧和奇妙的想法,但国民娱乐为何要一味依靠他国的输出?希望“限韩令”不仅是对韩方的警告,更是对我国文娱内容现状的警示。

声明:本文部分资料来源:娱乐资本论(ID : yulezibenlun)、腾讯娱乐、新浪娱乐,转载请备注来源
-END -
邦哥的好朋友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