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messed up tonight I lost another fight
今夜我搞砸了 又失败一次

I still mess up but I'll just start again

我还在不断搞砸但我要做的只是再次开始而已

I keep falling down I keep on hitting the ground

我总是不断失败 总是跌落地上
。。。

No I won't leave I wanna try everything

不 我不会放弃 我只想尝试所有的可能

I wanna try even though I could fail

即便我注定失败我也要尽力尝试

I'll keep on making those new mistakes

我会不断去犯新的错误

I'll keep on making them every day

我将会固执的每天去犯

Those new mistakes

去犯那些新的错误
这是前段时间风靡世界的动画片《疯狂动物城》的主题曲。鼓励尝试各种可能,即使会不断犯新的错误,但也不要放弃。是啊,创新的过程伴随着错误,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伴随着错误,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更是伴随犯错不断。
进步的过程,总是与错误相伴的。

但 “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却成了很多亚洲人处事做人的标签。无论对于考试上的粗心大意,还是工作中的失误,老美明显要比我们没心没肺理直气壮地多。我们常常在犯错之后,跟教授或者领导检讨起来,把自己放得非常低,说的自己像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一般。

这要看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学生犯错后,都是怎么对待的呢?
以下是我高中时代真实发生的:


班上同学作文写偏了题,语文老师:猪眼,全都是猪眼!


小伙简单的题目没做出来,数学老师:这道题都不会做,狗也会,不用大狗,三个月的小狗都会做!


学生硝化反应苯环中间的圆圈漏写,化学老师:怎么连中间良心都忘了吗?是不是被狗吃了?

大家课堂反应不积极,物理老师:那天看到后山树上的木瓜不见了,我还在想是谁偷着摘了呢?原来是你们偷偷把木瓜给吃了啊,搞得现在一个个木的跟瓜似的!


其实这些还是算轻的,我们这代人从小学到高中真的没少因为犯错而挨老师揍。


家长对此的态度往往是老师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然不长记性,还能得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结论。


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何以能轻松面对人生路上的那些暴击,那些进步路上不可避免地的错误。在心理上就给我们套上了阻碍去创新,去成长,去实现理想的枷锁。


相信大家早都听说美国人的数学差,连美国人自己也一直在大声疾呼美国科学教育落后。可以想象粗心大意的美国人是比比皆是的,工作中犯迷糊做错事也是常有发生。但美国人在承认错误上要轻描淡写的多,腰板也挺的直。

总结起来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道歉加尽力弥补,自始至终都保持态度积极。时常表现出一副如果是别人做这件事只会搞得自己更糟。况且自己已经从很专业的角度做了很有建设性地弥补等等。领导对待员工的错误,评论也止于错误本身,而不会像国产职场剧中的大吼大叫、人身攻击。如果员工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自己应该反思是否用人失察,人与岗位要求是否不匹配。否则就要对自己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有信心和必要的尊重。 

在应试教育下,我们容易对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投入并不是很有信心。无数次准备充分但结果让人失望的考试不断提醒我们,即使我们已经反复检查,充分准备,结果依然可能是不理想的;所以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我们永远都不会安心。


而对
这个最终结果的期待,使我们一定要一个权威给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或者给自己的努力一个认可,心里才会踏实,这样就更不用谈去想着挑战权威了。


我们的教育方式往往让孩子在犯错后,惩罚超越了事情本身,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做错事等于做错了人。犯错了就可以不被尊重吗?这样打压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唯唯诺诺,怕说错话办错事。犯了错后,容易不愿承认错误,甚至选择撒谎隐瞒;而且常常见到有些顽皮但很有灵气的孩子因为常常被打骂而长大后渐渐变得内向孤僻。 
在自己做项目过程中,也发现我们对于一些不良环境倾向于选择一种无奈地选择忍受的态度。而没有美国人那么积极自信去想办法改善解决。尤其是当这些办法看上去一点都不高级,甚至有点傻。


我们担心别人会去笑话这种方案的不好看,不高级,不专业,甚至丑陋荒诞。所以我们美其名曰要么不出手,要出手就希望是高大上,脸上有光的。所以
大多数时候我们选择了不出手,默默地忍受。

举个栗子,我们车间内部有一个区域温度会很高,如果是中国员工呢,往往都会选择默默承受,车间嘛,当然环境艰苦啦,哪能那么舒服,老想着怎么凉快舒服的员工肯定不是个踏实的好员工。如果领导不反对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也都会想着怎么弄得像模像样的,好作为功劳一件。但是美国人就不会去默默忍受,他们会做出各种抗争,去试用各种办法去增加通风,去想办法制冷。即使有些办法是丑陋荒唐的。


同样的问题,也体现在课堂的活跃度以及工作会议上发言积极程度上。常常听到留学生私下笑话美国同学问的问题之low,但自己却很少参与讨论。但在美国人看来,问题面前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开口表达出来,即使观点是有瑕疵的。而我们常常是先憋着,说出口前反复确认自己是否有错,以免说错了或者说的不专业而丢脸,等确认好,人家早已进入下一话题了。
话语权也是种权力,我们提倡的所谓成熟稳重,在争取这种权力上让我们很吃亏。

长期以来,长幼尊卑和孝道横行的中国,领导不会错、家长不会错、老人不会错,错的只是莽撞草率的年轻人。
我们理解国情,理解现状,但不代表我们只能默默忍受。我们鼓励年轻人发挥创造力,积极去尝试各种可能,哪怕会不断犯错,哪怕有些办法看起来丑陋又荒唐,但请不要嘲笑伤害他们的自尊,我们知道任何的改进都不会是一步到位的,只要我们在错误中不断纠正就会不断创新进步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