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君:
6月中旬,处于学生11到12年级的过渡期,同学们都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推荐信,在今天的第7期留学问答里,我们就讲讲推荐信当中的门道。推荐信是什么?什么时候写?叫谁写?写什么?还有什么注意事项?同学们可以开始对着这篇文章查缺补漏了。
(如需往期资料,在后台回复 问答 即可)
Q1. 推荐信是什么?
A1:     
特定含义下指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到其他(一般是国外)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时,请老师所写的推荐信。今天我们聊的是针对本科生的
Q2. 如果需要申请国外的大学,需要什么时候递交什么推荐信?
A2:   
一般情况下,推荐信和成绩单需要老师通过Common App的教师端进行上传。一般需要递交3-5封推荐信,其中一封来自申请人的counselor(如果申请者是体制内学生则是班主任),和两封分别来自不同学科老师的推荐信是必备的,另外还可以有不多于两封的来自其他推荐人的推荐信,一共这样三类的推荐信,他们逻辑大致相似但是内容侧重不同。
Q3. 选择推荐信的推荐人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先决条件?
A3:   
我们认为,选择推荐人一定要能够了解申请者的总体情况,这个是一个先决条件。推荐人最好是能够对于学生的生活和特质有些了解,能够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客观描述学生的生活并且进行合理评价的为佳。
Q4. 三种类型的推荐信的逻辑有哪些相似之处?
A4:   
三种类型的推荐信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去体现申请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三类推荐信具备一定的共性:1 它们往往都能够分为三个部分:介绍部分主体部分结论部分;2 在介绍部分都需要说明推荐人和申请人的信息,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关系持续时间等一些基本信息,来证明推荐人的推荐具备客观性可信度;3 在主体部分都是通过推荐人的视角下对于申请者的行为进行叙述;4 基于主体部分的叙述从而达成某些结论,来证明申请者身上具备一定的特质,这些特质需要和申请学校对于学生的需求相对应,首先达到学校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He is qualified.),再对于学生的一些亮点进行介绍来吸引学校的关注(He is outstanding, you can’t miss him),两者相辅相成达到良好的推荐效果。
Q5. 三种类型的推荐信的内容有哪些不同?
A5:   
·来自counselor(班主任)的推荐信(必须,1封)
这封推荐信需要推荐人对于申请人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简述自己和申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关系持续时间的同时,能够通过申请人平时学习生活的总体状况进行一些较为宏观视角的介绍。是对于申请者在不同状态,例如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下的一些描述,从而来证明申请者的身上具备一些特质,比如对于问题的思考,较强的分析能力,积极的态度,不俗的领导能力等等,凸出申请者身上和其他的同年龄学生不一样的品质,需要尽可能迎合申请的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从而达到推荐的效果。
·来自学科老师的推荐信(必须,2封)
这两封推荐信用于和申请人申请专业所需要申请的专业进行契合。内容上需要推荐人对于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简述;对于申请人的学科学习情况进行介绍,结合申请人在学习该学科的学习状况和特质来证明申请人能够在申请专业领域良好发展具备潜力,往往可以从申请者在学习学科过程中的状态和成果入手,最后证明学生在对于这个专业具备热情和学习基础等。
·来自其他推荐人的推荐信(可选,≤2封)
这一类的推荐信用于学校对于申请人的校园以外的生活状况进行一定的了解。推荐人往往可以选择一些申请人在兴趣爱好方面的老师或者课外活动方面的一些长期合作的辅导老师,例如钢琴老师、志愿者活动带队老师等等。内容上除了类似于前两类推荐信需要对于推荐人自己身份和资历进行简述之外,还需要覆盖到申请人在校园外生活的内容和状况,来体现申请人身上的一些软实力,甚至可以覆盖到申请人在校外生活中获得的一些成果乃至把这些学习所得应用到其他领域中的一些成果。例如对于一个学习钢琴的学生的一些获奖和演出经历乃至编曲的经历等等,能够让招生官了解申请者坚持度,创造力等一些品质,能够丰富申请人的形象,便于招生官了解申请人的多元生活。
Q6. 准备推荐信过程中会有哪些误区?
A6:   
误区一:不合适的推荐人
家长们在选择推荐人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对申请者不太了解但是有一定背景的人,但是正式因为这种不了解导致他不能比较客观走心描述推荐人的情况,这样的推荐信的信息并不是很有效,所以推荐效果也较为欠缺,当然如果推荐人不但能够满足先决条件,还能够具备一定申请学校的背景以及在国外生活的经历那便是锦上添花。
误区二:夸张的申请人经历描述
要记住对于本科学校的申请,申请人始终是一个高中生,并且申请的过程中需要提交的信息不单单是推荐信,还有包括申请人的经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它们环环相扣,且不论夸张的信息本身的可信性和对于推荐效果的提升,一旦它和其他的信息产生矛盾是一定会对招生官产生困扰,对申请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只要能够客观描述申请人的情况即可,但是角度可以较为新颖。所以深刻剖析学校对于学生的需求,尽可能朝着学校的招生标准靠拢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如需期#留学问答#素材
请扫码关注ZoomIn特写
后台回复问答 即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