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朋友将今年的申请计划分享给我,问我的建议,我们一起来看看ta的申请计划:


第一轮:NYU、CBS、MIT Sloan

第二轮:耶鲁、Darden、Wharton

第三轮:HBS、GSB


我问:你的Dream School是哪所呢?

答曰:HBS,放在最后一轮申请,可以好好吸取前面几轮申请的经验。

很多中介也会推荐每一轮申请3-5所学校,并且同一轮都放“高中低”三等,这样比较“稳妥”,因为总是有“备胎”来以防万一。我不敢武断地说这样的申请策略是否最有效,起码这样的策略会让你起码有书可读,但我想就申请策略和各个轮次安排申请学校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下观点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经历
首先来分享一下个人经历。

申请美国研究生的那年,申请了大概5、6所吧,采取的就是上面提到的申请策略,几乎把专排前几名的学校都申请了一遍。表面上说是申请5、6所不同的学校,但除了最想去的MIT,其他的学校申请得都非常没有诚意。我首先完成了MIT的申请,因为MIT专排第一,然后用同样的申请材料修修改改来申请剩下所有的学校。结果可想而知,是不是“真爱”AO一眼就能看出来,最后除了MIT给了offer,其他几所大多数连面试都没给就直接秒拒。
后来申请MBA的时候,我就申请了两所:HBS和GSB。我首先完成的也是我挚爱HBS的申请,然后拿着HBS的材料修改后申请GSB,虽然我已经绞尽脑汁将申请材料尽可能地“斯坦福化”,但结果还是无面秒拒,其实被拒得一点都不冤,连我自己都能感受得到诚意不足。
所以,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认为“备胎”不用太多,因为备胎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集中火力攻下“真爱”才是王道。


如何选择“备胎”?
这个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目标,do you just want an MBA, or do you want THE MBA? (你只是想读个MBA,还是非他家不读?)

在选择“备胎”时,我建议大家问自己两个问题:

  • 如果得了他家,你会不会去读?

  • 如果去他家读,你会不会后悔?
以我的性格,只有以上两个的答案分别时“会”和“不会”时,我才会申请这个学校。首先,MBA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生一次的投资,没有重来的机会;其次,“选你所爱,爱你所选,决不妥协”,这是个人的行事风格,倔得像头牛。
但对于大多数申请人来说,至少要对第一个问题回答“是”,这所学校才能够晋升为你的“备胎”,否则请直接不要申请!申请你不会去读的“备胎”学校,唯一的好处就是增加经验值,但相较于你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和申请费等财力成本,这绝对是一笔亏本买卖。不仅如此,MBA申请本身就相当激烈,申请“不合格的备胎”还会让你没有办法100%投入对真爱的申请,得不偿失。此外,当你拿到了“不合格的备胎”offer,但“真爱”的结果还没出来,你到底要不要交deposit,又是一个值得纠结的问题。
“真爱”要放在最后?
首先我想申明一点,在很大程度上,A学校的申请是否成功,对你申请B学校是否成功,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特别针对top商学院。


对于二三流的MBA项目,主要招生目的是为了盈利,所以只要你的满足一定的硬件条件,学校都会按单全收,所以你申请A成功,你也很有可能能够申请到B,但就算如此,也没有必要为了申请B,专门申请A来积累经验。


对于一流的MBA项目,各个学校寻找的学生风格大不一样,以HBS、GSB、Wharton为例,每年招收的学生中,仅有小部分学生会拿到两所以上的offer,所以申请Wharton的成功经历,对申请HBS来说有多少借鉴意义,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因此,建议大家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尽量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申请“真爱”,无论是录取学生的绝对人数,还是录取率,前两轮都有优势。


最后的一点建议
本人是不主张申请太多“备胎”的,但是我也不敢盲目地劝戒大家倔强地在一棵树上吊死。因此,我会中庸地建议大家合理地选择备胎,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后悔,最好先申请“真爱”,把“真爱”申请好以后再处理“备胎”。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一起共勉,人生应该年轻时不犹豫,年长时不后悔。

Dream Builder申请咨询团队由美国名校毕业生、名校写作老师和专业作家组成,专注于申请材料的写作,对文书的不同方面进行润色。名校申请是一个技术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关注微信公众号,直接留言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