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这是一个对新栏目的尝试,名字我想了好半天,决定叫“WeeklyMusing”,分享我自己每周的一些“奇思妙想”。
Muse,缪斯女神,灵感的来源 —— 所以这个栏目的文章,我的目标是短小精悍,每周分享3-5点这周的思考,我看到的好玩的东西,读到的书或者听到的好节目。形式可能是文章也可能是长图片。目标是做到周更(好大... 的口气!)
今天因为是第一期,多说两句这个想法的来源。
我意识到自己自从开始工作之后,更新频率就下降了很多。本着 “问题出现—找出问题根源—从根源来各个击破” 的思路,我经历了下面这个思考过程。
更新频率下降的问题根源是什么?
1. 工作太忙,日常休息几乎不存在,不像上学的时候有很多大段的空白时间可以随时利用。
2. 工作中运用了大量脑细胞,而且往往是理性分析类的;等到要写作的时候,感觉灵感和创作细胞都不够用了。
3. 输入不够。我自己脑子里装的干货就那么多,公众号写了一年半载已经用了大半,需要更多的吸取知识才能创作出更好的有新意的内容。
4. 工作之外,因为我写公众号的时间越长,对自己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最开始可能觉得什么都能拿出来写,现在会更多考虑读者爱不爱看,对大家有没有用。患得患失的结果就是好多idea还没出生就被自己掐死了。
如何从根源开始, 各个击破这些问题?
1. 没有整块时间,可以用零碎的片段时间小块写作。比如在Uber上的时候在手机上打一小段字,或者在开会等人到齐的时候在笔记本上手写几句话。积少成多。
2. 我在手机上创建了一个note,随时记录任何灵感。虽然工作的时候可能大脑专注某个方面,不会轻易滋生灵感,但是洗澡、打车、或者睡觉之前往往都是灵感高发期,我想到什么点子都会随时记下来。
3. 更频繁地看书和听podcast等语音节目,吸取知识。听到好的内容也会随手记到手机note上。
4. 我思索了很久片段式的写作有没有意义,答案是有的。其实相比整篇文章一气呵成的长篇大论,打动大多数人的往往只是那一两句话,刚好说到了他们心坎上,刚好跟他们所处的生活状态相关,于是就神奇的click了。
正因为如此,或许我的一些灵感和想法,即使没有系统到可以成篇文章地全盘托出,把它们记录下来也是有意义的。
所以就有了这个新栏目,WeeklyMusing —— 记录每周的零碎想法,让刚刚出生的灵感也可以见一眼天日。
----  本周weeklymusing的分割线  ----
1. 一首喜欢的歌
Broods – Four Walls
开车的时候手机电台里在放,听到就喜欢上了。
音乐放第一个,这样你们可以打开边听边读剩下的内容,嘿嘿。
2. Ten Hours in Uber
这周因为工作原因,每天要往返通勤80公里左右,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Uber上。
想想周一到周五的五个工作日,加起来不过120个小时,那我这接近10%的时间都用来干啥了?
分门别类地说一下:
-- 两个早晨主要用在工作上,回邮件和看一些没看完的文件。
-- 三个早晨做了10分钟冥想,用之前推荐过的APP Headspace,它上面有一个免费的十天冥想”Take 10”练习,我几个月前做完一次之后一直拖着,现在又重启了。并不是每天都能集中精力,但哪怕闭眼休息十分钟,也还是能感觉到精神会清爽一点。
-- 有一个早晨我在冥想的时候戴了加热眼罩,效果超群。这个眼罩我之前在写“坐飞机tip”的时候也推荐过,最早是好朋友苹果姐姐送我的。打开就自动加热,可以让眼睛热敷十五分钟左右,是非常好的放松。坐飞机的时候我也经常戴,从此再也没有邻座人搭讪,哈哈哈。
-- 每天晚上回家的Uber我不会工作,会利用这个时间休息 (毕竟晚上还是要加班)。基本上这一个小时我都会用来听Podcast – The Tim Ferriss Show
这个节目就是Tim采访全世界在某个领域最厉害的人,嘉宾背景无所不包。从施瓦辛格,到Wild作者Cheryl Strayed,再到世界第一的象棋大师、魔术师、各种学术领域的专家… 基本上不管你对什么感兴趣,在他这里都能找到适合你的内容。
Tim最厉害的地方是擅长提问。我在听节目的时候不光会注意嘉宾说了什么,也会特别留心他的提问方式。很多技巧在生活中都可以借鉴。
3. 两部让我惊喜的电影
豆瓣上记录的看过的电影超过五百部了,虽说跟很多电影达人比起来不算多,但要算算时间,那也是1000多个花在屏幕前的小时。
琢磨了一下,发现我最爱看的是那种情节反转,让你意想不到的电影,最好还带点幽默色彩。最近看了两部让我特别惊喜的thriller(不算恐怖片,但也会从紧张的情节上让你有点小怕怕)
一部是今年新出的Get Out 逃出绝命镇,上映之后好评不断,在当下的美国社会背景下更是充满深意,很长一段时间里烂番茄上都是100%的好评率。我在电影院看了两遍,每次都直呼好爽。
另一部是澳大利亚电影Housebound 足不出户,是闺蜜Olivia拉我看的,因为她太懂我了,知道我喜欢看情节有趣的片子。这部片子的奇妙之处在于恐怖之余,笑点不断,节奏掌控非常好。
4. 一本刚读完的书
周末读完了Malcolm Gladwell的Outliers,觉得他很可能要超越Michael Lewis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成为第一作家男神了。
Michael Lewis写的虽然也是纪实作品,但他更像小说家。他擅长从少数人物的角度写一个宏大的故事,比如大空头里的天才基金经理Michel Burry,Liar’s Poker里卖垃圾债券的Michael Milken。
相比之下,Gladwell更接近一个传统的学者和研究者。他说他每一次写书,都是为了去解释自己心中的疑惑。比如Outliers讲的就是,到底是什么成就了那些超级无敌成功的人?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研究了加拿大冰球队,披头士乐队的历史,大韩航空的空难,美国东部山谷小镇里的居民,中国南方的水稻田。答案是这些表面看似毫不相关的东西,往往正是成功者们获得超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
想知道什么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Outliers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典范。下一期“奕的读书笔记”就讲这本书了。
另外,这周我更新了新一期的读书笔记: 当呼吸化为空气,今年最震憾我的一本书。
结尾去阅读原文可以听!
最后,前两天发了一张我在家门口发现的小猫的照片,然后大家纷纷给我发来自家喵星人的照片。投桃报李,我这里再敬上一张!
携我家吃瓜米兰,祝大家周末愉快!
好奇奕
大家觉得这个新栏目咋样?
我觉得很好!(给自己)鼓掌!!
码字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