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作为近年来中国教育热词,关系着许多家庭选择和孩子的未来。《2016年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6年留美人数再创新高,突破一百万,达到1043839人,比上一学年增长7.1%。而中国则连续7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地,同比增长8.1%,达到328547人,占美国留学生总数的31.5%。


尽管留学美国费用不菲,留学市场日趋白热化、低龄化的趋势却越发显著,短短十年间中国赴美人数上疯涨几百倍,更突显了中国家长对于美式精英教育理念和模式的青睐与偏爱。

然而,对于优秀人才选拔过程和机制,在中美两国不同教育体系下,其实并没有太多不同。
两国不同教育机制下,培养出的孩子,究竟哪国优势明显?差距在哪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虽然近几年国内高考改革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方式,但是无论新旧高考选拔机制,仍然没有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本质,其实美国高考制度下,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和需要付出的努力并不轻松。当大学招生官拿到成绩单时,不仅看“分数”,对比“科目”,还更重视学生在课外学术活动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潜质,综合评估学生是否适合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大学学习。
其实这和中国名校录取最优秀学生的方式并没有本质区别。

优秀学生竞争,无处不在
作为优秀人才选拔性考试,不论是中国高考还是美国高考,都充满着竞争。留美申请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已经连续多年走低。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争取进入名校的机会,中美家庭都不惜重金投入。面对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优秀的学生需要不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有极强的学习自主性,对学习目标有明确的提前规划和安排。


在国内初高中各阶段,优秀学生都会提前完成所处阶段所有学科任务,进行更高目标的探索和学习。为了提高孩子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拔高孩子在同龄中的差距,参加奥数或者更高水平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成了体制内学生能力提升的“必修课”;而在美国AP课程会在高中高年级时陆续开出,由于课程难度相当于大学一年级课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资格选择AP——大部分高中要求学生前两年的平均成绩达到A,甚至A+,才有资格选择AP课程。不论是“奥数”还是“AP”课程,都是给“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开放的一种能力提升方式。
而不论是中国的大学,还是美国大学,招生官最看重的都是学生提前于同龄人进行下一个阶段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与中国的学生需要应付期中、期末以及各阶段的大小考试相同,美国的考试次数也相当频繁,并且每次考试成绩,都与“前途”相关。国内高考制度近年来也在不断变革,通过多种方式筛选和考核机制进行优秀人才综合评定,为有特点的优秀学生进入名校提供了机会。“择优录取”作为名校录取的通行惯例:不仅要选择学习好、有特长、有独立性、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更看重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领导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思辨能力,
但是其中核心因素还是在与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同龄人中是否出类拔萃。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也日趋多样化和全面化,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全面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


有能力提前进行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追求卓越是每一位优秀学生共有的特质,不仅是学习成绩上的提升,更体现在能力上的进步,但是,是否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才是与同龄人拉开差距关键。名校对于人才选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并不是做一个面面俱到样样精通的全才,而是有特点的优秀学生,以此来保证大学学生群体的多样性。Harvard welcomes students from across the country and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and far-ranging talents and interests.(引用自哈佛招生网页),哈佛喜欢有特点的学生,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领域或专业有突出的表现;而北京大学的博雅人才计划,也注重综合素质、志向高远、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学生。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哈佛大学申请页面

申请美本,当你登陆到大学申请页面,都需要提交以下7大板块的信息:
1.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宗教信仰等)

2.家庭信息(父母信息)

3.学业信息(包括学校信息、GPA、排名、获奖情况等)

4.标准化考试(SAT、TOEFL等)

5.课外活动

6.写作(个人陈述)

7.其他问题(学术活动、开放式写作)
前四项作为硬性指标,是甄选申请者时校方考量的指标之一。而在申请美国大学时,要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者,其中不乏各种托福、SAT/ACT成绩傲人的学霸,那么如何才能从中脱颖而出呢?高质量的课外学术活动,就是能彰显自己“特点”最佳方式。
大家成绩上的刚性指标难分伯仲的时候,你所参加过的不同课外学术活动,以及你从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就会成为有别于其他申请人的重要资本,使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因为你的经历不同,才能造就申请中的不同。


怎样才能展示学生超出同龄人的学习能力?
不仅哈佛、MIT等国外名校如此,北大、清华等自主招生选拔计划也于此类似,录取学生时成绩仅仅只是参考的一方面,在成绩达标的基础上,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非常看重的。从2015年开始,申请名校的考核重点逐渐从校内成绩,标化成绩,文书等转移到了课外活动的比拼,申请参加含金量高的课外学术活动提高背景软实力非常有必要。不管你的成绩是否优异,通过参加有一定深度的科研活动,取得一定的可以被量化的科研成果,充分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可以大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做学术这件事情,或许在过去看来对于高中生太过遥远,家长们担心孩子的基础知识不到一定深度,或者担心科研太枯燥无法领会。
但实际上,利用中学学习中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加上一定的专业学习和总结,在有经验的博士导师的带领下,完全有能力去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

一项高质量的科研课题至少要4-6个月时间的投入,其中最难的就是选题,其次是导师的选择。在学术科研中,来自美国一流大学且经验丰富的博士导师指导以及推荐信在申请过程中非常具有说服效力。在美国,一流大学的博士不仅在大学中承担着科研的任务,还承担着对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因此他们更懂得如何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一步一步非常细致地指导学生完成科研任务及科研论文的撰写。同时,
学生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过程中,积极和博士导师进行沟通探讨,不仅能让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增长,而且推荐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会大大彰显。
因此需要及早规划,提早准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表现出学生对其所学领域的研究精神,和所掌握的高水平科研流程,而且能够向大学充分证明学生在探寻未来的职业道路而付出的努力。

讲座信息
讲座时间
6月2日(周五) 20:00 -21:00

讲座主题
还原中美教育本质,让申请藤校如同探囊取物——哥大导师揭秘学术活动与申请
主讲人信息
Watson Yu
UCLA本科荣誉毕业生
应用数学&经济学双学士
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硕士
摩根士丹利固定收益部工作经历
金融科技创业公司投资组合核心算法的设计者
适合家庭:9-11年级家庭
参与方式:
本讲座将在美国留学妈妈圈微信群进行,请添加微信好友“mamaquankefu"并留言603讲座
|本文为妈妈圈推广文章。产品服务由“有方博雅”提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