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罗辑思维、得到等知识应用的流行以及李笑来等各种大V公众号的崛起,让学习知识和提升认知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对国家社会个人都是幸事。但看似美好的背后,却隐隐感到一丝担忧。

若只追求知识,而忽略了对于爱心的培育,可能会让好的动机产生出相反的结果。人心最诡诈,不建立在爱上的知识,可能会放大人性诡诈的一面,让人变得精致利己且骄傲自大,仗着知道的知识比别人多就去论断伤害他人。
木心也曾在《文学回忆录》里说,
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

那什么是爱呢?


有人说是一种感觉,有人说是本能,有人说是责任,有人说是一辈子的美好。。。


而我来美国后,第一次听到的爱的定义,竟是这样的: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哥林多前 13:4-7

一上来就是 恒久忍耐。可能结过婚的朋友会呵呵了。


在英文里有个词叫Lust情欲。
在美国有很多视频和书籍去教导孩子怎样界定LOVE和LUST的区别。
在彼此吸引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感性的、冲动的感觉其实是LUST,还谈不上是爱。爱是一种深层次的交流和共鸣,是缺点暴露之后的包容忍耐。说到底,爱是克制自己。

广义上的爱在生活中的体现是艺术审美,在文字中的表现便是文学。无论艺术还是文学,所有产生的美好都是来作者底层的爱,同时又不是肆意的表达,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克制。
以爱为基础,自己才能跟真实的自己和解,才能跟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可以洒脱
表达真实的自我而不去论断别人
。同时也不会去放弃自己的天赋而模仿别人,知道自己的天赋和使命所在,明确自己需要修行的地方。


咪蒙在一篇文章中引用过一个哈佛大学的大型试验,对七百多名男性做了75年的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
真正决定我们幸福的因素不是钱、名誉、权力或者社会地位,而是充满爱的人际关系


吴晓波在对网易丁磊访谈中,问到什么是他最看重的?
丁磊说,是热爱和专注
“我比较欣赏的员工,首先,他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真心热爱,然后他愿意专注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里面。兴趣是你最大的老师,这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也看到很多为这个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感动中国,改变世界的人,都不一定是知识结构多完备,但一定是有一种对生活,对社会的爱在里面。他们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去关怀另一些生命,去给他人带去温暖

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判断标准不应该是强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像马云、马化腾等辈已经不需要政府或者社会再去动用资源牵线搭桥,而是应该引导强者去关爱弱者,为社会中的弱者买单。但当前更多的是在由弱者为强者买单,这是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使社会变得麻木没有爱的表现。这样的国家再富有,我们也很难说他是发达的。

期盼着有一天我天朝也可以出现更多愿意不计成本、服务弱者的社会志愿者群体,到那时人道主义精神超越实用主义精神,不用我们去花大钱办盛会去呈现,自然就会是一个受他国尊重和国民爱戴的大国强国。
美国处处都是破旧的木头线杆,随风摇曳的简陋红绿灯,但其发达体现在弱者也可以在城市有尊严的生活。比如山姆哥在匹兹堡时,亲眼看到公交车虽然破旧,但随着一声气动声响,整个车厢可以为在轮椅上的老人上车而倾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论博爱、兼爱还是仁爱,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应该以爱为本的。Love的一个体现就是宽容Forgive。相比在英文环境里更常听到love和forgive,我们的语言环境要沉重戾气的多。可能是因为历史原因,我们常常靠仇恨凝聚人心。各种影视剧中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以及动不动就满门抄斩、血债血偿等等。我们可以为了保障和平发展军事,发展装备,但不应该宣扬仇恨。
美国人的内战没有产生民族英雄,也没有历史罪人,更没有清算肃反。从战争的伤痛中学会的是如何维护和平和避免战争才是首要的。 人类文明史都是以爱为本,任何靠“恨”来凝聚人心都是反文明的(比如朝鲜)。文明社会的构建需要重新教导国民去宽恕,去爱!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看到墨子这句话,我为之一惊。这正是商业社会中最需要的相处方式啊。
兼爱是无厚薄,兼爱天下;交相利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互助互利。
墨子将爱与利统一。

打破儒家的那种分亲疏远近、高低尊卑、由近及远的仁爱,才能打破中国人的圈子文化,才能形成法治之下人人兼爱且互助互利的现代文明社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