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上一篇《关于本号》,大概你也知道了这不是一个给你讲文化差异,提供吐槽文之类的让你们找共鸣的公众号了。对于新生而言,可能最能满足你们需求的是那些发新闻,吐槽美国交通不好,吃得不好,奇葩多的公众号了,曾经我也迷恋得刷这些找共鸣。现在回头理智的想一想,应该早点放弃刷那些看似和自己相关的公众号。把注意力调整到如何让生活和未来过得更好上。
        大部分的留学生,都是爱中国,想中国的,包括我。那我问问你,学还留吗?要不要买机票马上回国?如果还得留,那赶紧把公众号里的文章只字不差的看完,如果在刷段子之间打开,没什么效果。(大多数人做不到只字不差的阅读的,想和别人不一样,从这个开始。)
        说到前10%,那我们就得定义一下什么叫做留学生中的前10%。是成绩前10%?人缘前10% 收入前10%,都不是,是在国外期间发生有效变化的前10%你出来读书,是学习,而本质上是要有变化,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完善了不需要变化,那你应该在家待着当国王。
        Learning is Change。(改变才是学习) 这是我在大学中接受到最有价值的概念之一,那老师每一节课都要问一遍,一直问到期末,做着题她没事干了突然又把人喊起来问一遍。。换句话说如果没发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根本不能叫学了。
        如果是从中国普通高中出来的学生,本质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会有太大区别。除了一些从小有商业头脑做生意的,或者家庭出现巨大变故的(这个时代离个婚太正常了都不算巨大变故了,更何况是在留学圈,别以为自己出生在这种家庭有什么叛逆的特权)。我见过有仗着家庭分裂的孩子玩忧郁,到了社会上可没人安慰没人哄,别人顶多听听故事,早点把注意力扯回自己身上,可能还更有点用。
        前面说的几件事好像没什么关系,其实有,不过我表达能力很一般,现在强制扯回来吧。注意力放自己身上干什么? 追求改变。 如果是往好的地方改变呢? 成长。
        所以如何让你在国外花的学费带给你比国内同学更高的回报?只有靠这几年比别人多出来的成长的量级。这也是我定义留学生中前10%:成长量级中的前10%。如果你能成为成长量级中的前10%,和那些之前本质上认知没有太大区别的同学相比,你成为国内前10%的人才就没什么问题了,但是留学生在外国遇到的困难更多迫使大家成长量级都高了,还想混的话你就不能有一丝的松懈。成长量级上的飞跃到前10%, 其他方面什么将来的收入之类的,还会遥远吗?
        我们追求的是留学前后的差值,是成长。听起来有点投机取巧般的翻译我专栏的标题。如果非要和绝对值比起来的话,明显很多富二代就是从小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嘛,利用好了就是比咱强。爸爸是李刚的儿子们各种作死其实还是少数的,没想到居然还让很多人以为富二代都擅长坑爹呢。。。

        如果你同意上面的话的话,接下来看我们谈谈方法。过程很难,但到还没有辛酸的程度。有句话我比较赞成:“快速成长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高压力,另一个是高风险“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得加一条是:别放弃,熬出来。先分析一下高风险,其实大家嘻嘻哈哈到国外,不出事故的话好像也没什么风险。那我们把风险的定义定的低一点吧,这风险就是你花了N倍的投资,最后比没花钱出国的人只强了这么百分之几。(没有歧视不出国的同学的意思,就谈金钱上的投资)。以至于总体相对亏损。这样想想,这笔投资风险是不是还是挺高的?
        再说高压力,这点完全得靠自找了,尽管好学校学业压力相对较高。你去好学校读个水专业,然后歇了,完全可以把压力和成长机会一起压缩得多。再具体一点,我们说的成长,不管是肌肉上的增长,还是接人待物的增长,本质上都是由大脑支配的,所以我说的是脑子的增长,是思维的变化。一定不要怕被洗脑。洗脑这个词绝大多数都和销售,传销之类的词一起出现。我觉得是个中性词,有好的洗脑和坏的洗脑,不要怕被洗脑而断送了思维进步的机会。分辨好坏洗脑要经常思考,复盘(回顾)。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那你还是再思考一下要不要接着看,因为我以后的某些文章可能要给你洗脑了,想清楚,决定了就要信我信下去。省的将来看不懂就骂我。
        为什么我说可能呢,因为后面思维的成长,对于少数人已经不陌生了,所以才说是可能,但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理解,不想改变。如果我说的你早懂了,恭喜你有提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前10%的筛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