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毕业了,有很多故事想分享给新留学生们。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你们刚从国内过来,可能之前准备各种考试很辛苦,也可能高三都不用上了因为要出国,不管出国前是苦逼还是轻松,都要面对的一个结论是:对除了土豪以外的普通人来说,大家在国外过得并不轻松。
        我认为我有资格指路,让大家快速进入状态,信的话请慢慢看完。
        关于标题,为什么是前10%,而不是前1%。成功不可复制,我如果能把你推上10% 我已经相当的牛逼了,你一定要相信, 前1%的人做的事真的不一样,不一样到你我未必能理解。也许你见到一个人,不告诉你他是谁的话,也许会说,这TM不就是个奇葩吗? 奇葩未必是前1%,但是1%必定和普通人比起来是奇葩。
        那1%太难,10%是不是就太简单了呢?先跟我看一组数据,50%的人都丑到了平均线以下,50%的人都笨到了中国人平均智商(105)以下。运用这个模版,大约50%的任何人都在平均线以下,因为平均线就是平均出来的,包括你我,还有某些天才和傻子。但是现实中大家都觉得自己并不差,前50%还是有的吧?那大概也同时说明得有一半的人感觉错了。 习惯了在中学时代当佼佼者,来国外争当前10%,还是很难的。
        那我有什么资格来“指导”你们呢,说实话,我还真没什么资格。我来美国之前一句外语都不会说,没考过什么托福雅思,去了一个双录取的学校上英语课,一共是一年的课程,根据你的水平分等级,有不到一半的中国学生上不下去,或者觉得浪费时间,就退学回国或者换个一个可以直接上大学的学校了。我上了半年,赶上了入学季。两年后,和女友一起转入了佐治亚UGA,对于当年的我来说这也是个很好的学校了,损失了不少学分,但是拼命补课,不仅按时毕业,还多拿了一个创业学的证书。至于这些年打磨出来的本领,以后再慢慢讲。总体评价一下,对于一个曾经的学渣,我的大学还是相对成功的~
        这也算不上资格吧?你还没年薪百万走上人生巅峰了就来教导我? 所谓的资格,得是名师,专家,一堆头衔。先不提他们忽不忽悠。假如说你想进入顶级咨询公司比如麦肯锡之类的,软实力,也就是沟通,分析能力是要有的,但是人家只招名校学生,专业未必搭架但必须是名校,为什么?因为和客户坐下来,一问哪个学校毕业的,就必须得镇住对方。这也是种资格。毕竟老板们没法和川普,马云坐一块讨论战略,和清华哈佛的历史文学系的谈也是委曲求全了。这就是社会中公认的所谓的资格。
        我认为我有资格指路,因为在一个毕业生眼中,18,19岁的新生普遍心智不成熟,会在一些“小事” 上纠结,走弯路,浪费青春,无论你承认与否。不是鄙视你们,因为我在三十岁的人眼中一定也是一个幼稚的存在体。
        以后这个专栏里面,每一篇都是干货,有点长,如果你能认真读完,并且思考了的话,凭你的智商和分析能力,一定会理解,并且脱胎换骨。
        花了这么久解释标题,下次一篇篇给你们讲成为10%的方法论。
(最后附录送给想成为前1%的同学:
前1%的人,都会被骂,都会被不理解,都会有孤独的时候。
所有第一代成功人士,也就是没有一个成功人士, 年轻的时候不被傻逼折磨。
换句话说,你自己还不牛逼的原因是:
1.    你可能自己就傻逼
2.    你还没有被傻逼折磨够
3.    自省一下,如果排除第一个可能的话,什么时候折磨够呢?当你选择不被折磨的时候。Just beat it(躲开,这里不当打败的意思)把注意力放在自我升级的上
4.    再自省一下,其实回头看过去以前的自己,第一个原因还是经常适用的,是不?
        解释一下第三点什么叫自我升级:我想从游戏的角度来解释。人们努力一段时间就容易放弃,因为这个世界好像不是随时给你正反馈的,反而游戏能公正得多。你多花点时间打打怪,就能看到自己获得的金币和经验,进度条满了,一道金光从体内冒出来,level up 升级了!在现实中,你每天睁开眼睛之后,也应该想今天干什么事能让自己增长看不见的经验,虽然真实的世界没有必要给你正反馈,有可能好心贴到冷屁股了,但是自己选择的副本,就得出门打怪,克服困难,自我升级。
“将军赶路不打小鬼”,认真生活,别被傻逼坏了心情。认准你认为正确的路,风雨兼程,时间会给你答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