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Vincent Yeh,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计算机科学与经济数据分析专业的大四学生。热爱用自动化工具、可视化、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和机器学习技术处理大数据。
本文首发于Vincent Yeh的Linkedin。文章翻译与发表已经作者授权。
嗨大家好!我叫Vincent。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本科生,过去的7个月内我一共面试了42家公司的45个职位,可谓饱受煎熬。幸运的是,我最终获得了苹果的offer,即将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7个月内的时间里,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收集了很多数据。听说现在任何能牵扯上“数据驱动”的东西都挺火的,所以我也打算通过列数据的形式谈一谈我的经历,跟大家分享。
祝阅读愉快!:)
1. 结果
让我们先来看看我这段时间的成果,这样方便理清思路。
我总共投了270个职位。这其中,大多数公司没有给我任何后续回应;有62家公司则直接拒绝了我的申请、没有给面试机会。“我们抱歉地通知您,我们将不再考虑您的求职申请。”那阵子,每每收到这样的回复,我都倍受打击。
除此之外,我一共收到了45个面试邀请。这其中,我又拒绝了12个,因为我觉得这些公司无论在文化氛围上、还是职务要求上都不适合我。于是最终我只去了33个面试、收到了3份offer。这样算一下,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数据。
  • 16.7%的申请转换率:在我投的职位中,有16.7%给我发了面试邀请
  • 9.09%的面试转换率:在我去面试的职位中,有9.09%给了我最终offer
  • 1.11%的申请成功率:在我投的职位中,有1.11%给了我最终offer
这样看来,概率还真的是很低的。在我看来,面试是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的。但如果满足了以下几点,我就会觉得自己的面试表现算得上完美了:
  1. 正确回答了所有问题
  2. 能和面试官谈笑风生
  3. 和面试官聊得太过投入以致面试超时
  4. 面试官最后说了句“很期待能与你共事”
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却也往往在几天内收到被拒绝的通知。我的理解是,也许面试官找到了更满意的人、或者公司预算不足;另外,每个面试官的偏好也不同。某些面试官很喜欢的东西,也许反倒是其他面试官最不喜欢的。比如有的人喜欢严肃、有人喜欢活泼。同样的品质,在不同的人那里可能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效果。所以运气也是面试中的一大因素。
2. 准备工作
在我做面试准备的期间,我严格限制了花在其他事儿上的精力。所有与求职不相关的事情,包括运动、打游戏、社交,甚至学习都被放在了次要的位子上。那阵子我可以说是把我的正常生活都完全搁置了,一心一意只是找工作。有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对:“如果你想成功,那你就得做好消失一阵子的准备。”
最开始那阵子,我收到了很多公司的编程测试。说实话,其中大多数我都没通过——要么是没按时提交、要么是没找到最优解决方案。为了提高我的“应试能力”,我每天都会花三小时来研究面试题。我首先是去了LeetCode,、HackerRank, 以及CareerCup这些网站、练习网站上的编程题。然后我找了一块白板、拉了一帮朋友组队,开始大量地练习快速解题。除此之外,我还会利用Glassdoor这个网站来搜集我面试公司的相关信息。
伴随着不断的练习,我的技术表现可以说是越来越有进步了、我的编程测试通过率也开始逐渐提高。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一份offer都拿不到。大多数情况是,面试完后我会觉得自己的专业表现非常好,但和面试官的交流却几乎没有。这下我开始明白过来,问题是来自我沟通技巧上的欠缺。于是我开始练习在公共场合演讲。这个方法也确实有效——我终于开始收到二面邀请、并最终拿到了offer。
3. 申请
每个我觉得合适的职位我都会投。但是作为一个才用上LinkedIn的职场新人,我的人际网络很窄,能通过人际关系接触到的机会也非常有限。我最初是通过以往一起面试过的人、或者朋友的朋友得知了一些渠道。除了人际关系,我所有的申请基本都是走的公司官网的官方渠道。我一般是通过LinkedIn Jobs、Indeed、Glassdoor, 以及this listing这些网站来找正在湾区招人的公司。
图片注释:
  • LinkedIn Recruiter = 通过LinkedIn找到的招聘人员
  • LinkedIn InMail = 在LinkedIn上给HR或招聘人员发的消息
  • Aggie Job Link = 学校的校招网站
  • Email In = 在网上找到招聘人员或HR信息后,发过去的邮件
  • LinkedIn = 直接点LinkedIn上的“申请”键进行申请
在我申了近百家公司之后,我开始觉得不耐烦了。于是我上网读了很多如何“cold message”的文章,即如何向不认识的人发消息的措辞技巧。没想到,读过之后效果惊人——发九条消息就有五条能收到面试邀约!成功几率直接上升到了55.5%!
如果你之前读过求职帖的话,你可能会听过这样一个建议:多面对面交谈。从我的经验来看,如果能面对面交流的话,即便你不认识招聘人员,得到面试的机会也会比简单的网申高得多。现在有了LinkedIn,发“cold message”也方便了很多。一般我会直接输入:公司名+“招聘”职位,就能立即得到搜索结果。P.S.:苹果公司只有一个邮箱地址,所以只能“cold email”、不能“cold message”:)
4. 面试
我是从2016年的九月末开始找工作的,并且在2017年4月14号拿到了我的offer。在整个求职的面试过程中,我试着整理了面试的流程与种类。最多的一次,我一个月参加了15次面试。所有这些面试总共占用了我203天的时间。有趣的是,在冬天,面试的次数是最少的。有可能是因为公司也在忙着为新年做预算吧。
对于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位来说,面试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个编程测试或者是招聘人员的一个电话面试,然后是一个电话面试,接着是一个正式的面试。但是面试内容对于不同的公司来说还是不太一样的。
我在同一时期最多发了33份申请。另外在所有申请中,有10次我是走到了面试的最后一关的,在图表中用数字标出了。
面试完一般要一周后才能得知结果。我的面试时间算起来一共有6240分钟,也就是104个小时。
行为调查或者是编码测试这种类型的面试筛选,是最花时间的。所以一般要很久才能得到答复。不过例外的是,如果你应聘的是管理职位,一般一天之内就可以收到回复了。
5. 一些忠告
  1. 边干边学。简单来说,什么事情都是孰能生巧。我刚开始面试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懂,但是现在我已经好多了。在你拿到你的第一个offer之前,你可能会经历很多面试和挫折,但是当你拿到offer的那一刻,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顺利起来。你也不用再唯唯诺诺,你的事业也会稳步上升。
  2. 要批判性思考。有的时候,仅仅“回答问题”是不够的。面试官想听到的答案,是我们设身处地地进入题目环境想到的东西、而不是从书里面背出来的东西。你可以给题目设置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答案也不同。回答模板可以是“这种情况下[情况1],我认为应该XXX[解决方案1];那种情况下[情况2],我认为应该XXX[解决方案2]”。
  3. 面试官的判断是受个人偏好影响的。每个面试官可能都会多少带着自己的偏见来进行面试。无论是你回答问题的方式、还是你呈现出的形象,都会因其偏好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想猜出面试官到底想要什么,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上网搜一搜你的面试官、了解一下他们的经历,以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个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正是我能够与面试官聊的来的一个小技巧。
  4. 给邮件做好标记。重要的邮件务必要做好标记。比如笔试、面试邀约可以标为红旗邮件,而招聘方的自动回复则不用。这样你就不用每次打开邮件都从头到尾翻看一遍找想要的邮件、也不用反复查看是否收到了新的邀约。这种方式真的可以为你减压不少。
  5. 不要停止申请。2016年11月的时候,因为我当时有10个面试要参加,所以我就停止了其他的面试申请——我自以为起码会得到这10个职位中的一个offer。然而当我只剩下三个面试的时候,我开始慌了。到最后,这10家公司我也真的是一个offer都没拿到。那之后,我就一直坚持发申请。即使同时还有15个面试、即使手里已经拿到了offer,我也会坚持发。相信我,这是一个拓宽你求职路的好技巧——直到最后确认签约前,请务必不要放弃其他机会。
找工作的确是痛苦的。拿我来说,虽然我所处的行业还算比较热门,但我也常常心生犹疑。因为总是被拒绝,我经常会扪心自问:我是不是真的适合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
所幸的是,我从书里看到的一段话解除了我的疑虑:
“我们处理灾难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为人。我过去也非常不擅长处理灾难,而且是非常非常不擅长,但这不能成为你泄气的原因。你应该为自己鼓劲、摒弃自身的缺陷、理性地计划下一步的措施。”
——Chris Traeger
也许你之前听过这段话,但我还是得加以强调——千万不要被那些拒绝你的打倒。到最后,你会发现你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后台回复“资源”即可下载海量免费学习资源
你可能错过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