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来就是不公平的”,
且不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
遇到的是什么样的父母,
仅是颜值和智商两大方面,
就有人一出生占尽优势。
比如有这么一个纨绔子弟,
从小吃喝玩乐、游手好闲,
20岁前基本没干几件正事,
一旦认真起来,凭借灵光的脑袋,
分分钟就拿到了诺贝尔奖。
他就是中科院的外籍院士,司马贺,
本名叫做赫伯特·西蒙。
西蒙家境优越,
父亲是电气工程师,
母亲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从小受尽家人宠爱的他,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极其顽劣。
别人在教室里老实读书,
他却逃课泡妞、四处打架,
闯了祸等老爹收拾烂摊子。
中学那会儿,读书是副业,
大部分时间都在泡妞。
就是这样,
他考试照拿第一,
西蒙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高中学业对我来说太容易,
以至于我要不断地踢足球、
打篮球、弹钢琴、和朋友聚会、
集邮票、外出爬山旅行,
来打发空闲的时间。”
不但有优秀的头脑,
西蒙年轻时颜值也不低,
为了哄各种女孩子开心,
他学画画陪她们爬山写生,
结果跟姑娘分手了,
他反倒爱上了绘画。
还有女孩子喜欢音乐,
他就逃课回家练琴,
等到女孩儿追到手时,
钢琴也到了顶级水平。
下棋、打牌亦是如此,
总之一番投其所好后,
他变得样样精通。
17岁这一年,
西蒙一路玩儿进大学,
在芝加哥大学学政治学。
大学时,他更加自由散漫,
没有老师上门告状的风险,
干脆连课都懒得去上,
考试之前临时突击一下,
勉强混个文凭也就行了。
也许是以前打架吃过亏,
所有课程里唯一拿到优秀的,
就是一门拳击课。
浑浑噩噩过完大学,
西蒙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只能去做低级的零售工作,
甚至帮人照看过游乐场。
就在他不断浪费青春时,
舍友介绍了一个女孩给他,
顿时让他乱七八糟的人生,
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女孩名叫伊莎贝尔,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政治系秘书。
向来心猿意马的西蒙,
居然一下子沦陷在她怀中。
两人你侬我侬的时候,
伊莎贝尔发现他智商超群,
虽不务正业,却学一样精一样,
对诸多知识有超常的理解力。
伊莎贝尔反复告诉西蒙,
“如果你老老实实做学问,
以后一定会震惊世界。”
凭借老婆的关系,
西蒙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一个研究小组担任主任,
从事地方政府研究工作。
这期间,他读了许多的专著,
试图分析人们做出各种决策时,
背后的动机和相关规律。
短短4年的时间,
他就完成了博士论文,
顺利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论文为他带来不小的名气,
也成为一本经典著作的雏形,
那就是《管理行为》。
随后,他又博览群书,
顺利成为一名政治系讲师。
这时候他才不过26岁,
却在伊利诺斯理工学院,
教授宪法学、城市规划、地缘政治学、
合同法、统计学、劳动经济学、
运筹学、美国史等众多课程。
这些课程之广泛之庞杂,
几乎涵盖所有社会科学。
1947年的时候,
《管理行为》出版,
一下子就轰动了学界,
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凭借建立系统的决策理论,
他成为管理决策理论创始人,
20世纪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
非但如此,33岁的时候,
他应邀来到卡耐基梅隆大学,
这所全美排名100开外的学校,
在这里教授行政学和心理学。
当时大学校长开玩笑跟他说:
“你的管理理论真那么厉害,
就把学校变成一流大学吧。
这完全难不倒西蒙,
计算机1967年进入个人时代,
但西蒙1949年就产生了兴趣,
并且前瞻性地告诉校长:
“别的不管,你先搞计算机!”
就这么一句话的决策,
30年不到,卡耐基梅隆大学,
稳稳成为美国排名前30的高校,
拥有了世界顶尖的计算机学院,
是美国少数几个将计算机科学专业,
独立成院的大学之一。
大学执教期间,
西蒙在各领域大展拳脚。
关于人类的思考逻辑,
可否套用在计算机上,
他潜心研究计算机科学,
成功开发出“逻辑理论家”程序。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智能程序,
能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完全证实了图灵的猜想:
机器,也可以具有智能。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 IPL语言,
便是西蒙在这个时期开发出的,
他还提出 “物理-符号系统假说”,
用以模拟人类大脑思考过程,
推动了AI之后40年的发展。
1975年,计算机领域最高荣誉,
图灵奖,名落西蒙的口袋。
靠着他巨大的学术影响力,
卡耐基梅隆大学广引人才,
在计算机领域一枝独秀。
教授行政学和心理学,
专业领域他也没落下,
1960年,受到妻子启发,
他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
证明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搜索过程。
在这个论证基础上,
他开发了通用问题求解系统GPS,
在心理学引起巨大的反响。
6年后,他又开发出下棋程序,
制作世界上第一个棋牌游戏,
并开启疯狂的“揽奖之路”:
经济、政治、管理学:
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奖 (1976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1978年)
美国管理科学院学术贡献奖(1983年)
美国政治科学学会
麦迪逊奖(1984年)
美国总统科学奖(1986)
美国运筹学学会和管理科学研究院,
冯·诺伊曼奖(1988年)
美国公共管理学会沃尔多奖(1995年)
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9年)
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1988年)
美国心理学会终身贡献奖(1993年)
计算机:
美国计算机学会图灵奖(1975年)
国际人工智能协会杰出研究奖(1978年)
美国国家科学金奖(1986年)
国际人工智能学会终生荣誉奖(1995)
1972年,中美建交,
他曾以知名科学家身份,
加入访华学者团。
求知欲无限大的56岁的西蒙,
又开始学习汉语和书法。
1985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将西蒙聘请为名誉研究员。
1995年,他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
此外,他还拥有9个博士学位,
几乎覆盖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1943年,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63年,凯斯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
1963年,耶鲁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1963年,法学博士学位
1968年,瑞典伦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70年,麦吉尔大学法学博士
1973年,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8年,米之根大学法学博士
1979年,匹茨堡大学法学博士。
拿下一系列至高荣誉后,
西蒙的目光最终投向诺奖。
诺奖没有设立管理学奖项,
但西蒙偏偏不信这个邪。
60岁的他,仅用一年时间,
结合对管理学、心理学、信息学,
和社会学的深厚理解,
提出第一个分析复杂性架构。
因此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颁奖词都不得不膜拜道:
“他的研究成果涉及科学理论、
应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
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方面,
所有的这些领域中,
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1年2月,
西蒙病逝,享年85岁。
他曾在自传中说道:
“我诚然是一个科学家,
但更是许多学科的科学家。
我曾经在科学迷宫中,
扮演了许多不同角色,
角色之间有时难免互相借用。
但我对我所扮演的每一种角色,
都是尽力的,从而是有信誉的,
这也就足够了。”
虽然年少时顽劣不羁,
但在“浪子回头”之后,
西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智慧,
对各种知识抱着饥渴的态度,
不断探索世界,打破科学界限,
直到晚年仍坚持创造、求新,
这一点十分令人敬佩。
西蒙自画像

诚然,人生来就是不公平的,
但并不妨碍每个人努力奋斗。
相反,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
才应该记住:“在这个世界上,
远有比我们更聪明、更优秀的人,
他们都在不断求知、求变、求新,
充分利用生命里的一分一秒,
不断努力地学习和创造,
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偷懒?”
请在每个醒来的早晨,
将这一点牢记在心中,
脚踏实地为目标努力,
不断鞭策自己学习、创造,
不要因为一时满足而懈怠。
一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
毕业演讲上最后的致语:
“求知若渴,虚怀若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