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海外生活,充满机遇和挑战,杂糅着理想与现实。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他们,到达彼岸之后都经历了什么?WinWin Academy(文赢教育)推出了专题“海外生活笔记”,汇聚世界不同角落的留学生和职场人士,分享他们在海外生活的故事、见闻和观点。
---
作者:Andrew
本文首发平台:“换日线Crossing” (https://crossing.cw.com.tw
——是什么让你决定留在伦敦工作?
——没为什么,只因为不想让自己后悔
简单的问句,复杂的情绪。
我想这应是大部分海外工作者对这句话最直接的反应。
2015年的夏天,我从国内毕业,即将踏入生命的下一阶段。我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反覆思索着自己是要正式踏入职场,抑或是买上一张机票,到遥远的地方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于是,我来到了伦敦,这座被诗人塞缪尔(Samuel Johnson)称作:“当一个人厌倦伦敦的时候,他就厌倦了生活”的城市。第一年的时间,我绞尽脑力地读书;和来自各地的同学待在小小的会议间冲撞思维;感受文化差异、文化冲击,甚至于文化歧视;放纵地在青春的末梢用力喝酒、用力跳舞、用力问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我没有找到答案。
时光飞逝,这一年对我而言就是如实地“咻”的一声便结束了。
“下一步”的逼近
和大多数负笈海外来到英国的学子一样,我早早地感受到“下一步”的逼近。正如国内的教育一直以来向我们灌输的想法:你必须努力读书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找个理想的对象稳定交往、结婚生子、孕育家庭,成为所谓“社会的典范”。
虽然我是个叛逆的水瓶男,对这样的价值观感到无奈与愤懑,却还是无法抵抗这根植在我脑海中的思维影响着我对生命的想像。所以,惶恐、焦虑、忐忑、忧郁、挫折,这些情绪在我海外留学的最后几个月,成为了我最主要的心情写照。
好像读完了这一年书,我就必须变得不一样了?
最后的几个月,我惴惴不安地迫使自己积极找寻下一步的浮木,也顺利地拿到了不少国内名企的录用通知。但不知怎么地,我仍旧没有办法全然喜悦地拥抱回国前的英伦生活。
2016 年 8 月飞机落地,隔了整整一年我总算回家了。有家人和朋友在身边,真的很好,我安心地享受着假期,却不经意的思念起那个在伦敦恣意寻找“我是谁”的自己。
说起来很简单,但却是最困难的决定。反覆再三,我决定趁着年轻的时候再任性一回。
于是,我又回到了伦敦——在没有写完论文、没有找到住处、没有收到任何录取通知的状态下。当然,我冒险地和那些录取我的公司说我需要多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论文,有些公司同意了,但更多的是直白地告诉我,他们会另寻他人。
(图片来自:I Wei Huang@Shutterstock)
一身惶恐,还是回到伦敦
我两袖清风地回来了,写着一封一封的简历、再收到一封一封的拒绝信,在上白份简历投递中,充斥脑袋的都是自我的质疑与对未来的惶恐。
“是什么让你决定留在伦敦工作?”
面试的时候,招聘主管问了我这个问题。
嗯,这实在是一个难以一言以蔽之的问题。说实在,直到我留了下来、工作也渐入佳境,我还是不知道这题的最佳答案。但或许,我只是需要更多时间去寻找自己对于生命的想象到底是什么。又或许,我只是舍不得就这样离开这座斑斓的城市。
当然,我不能否认我一定程度地抱着功利的思想,想多赚些钱、累积海外金灿灿的经验、甚至移民,过过“传闻中”轻松写意的海外职场生活(天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泡影)。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想让自己后悔。
正因为我知道现阶段的我仍可以孤注一掷,随着年岁增长、责任变重,我会渐渐失去放手一搏的选择权。所以如此这般的,我很幸运地留了下来,但生活从来不像游戏破关一样,完成了这一关从此便是幸福快乐的日子。
就像前面说到的,海外工作的日子并不轻松。然而,这又是另一个漫长的故事了。
“嘿,所以到底是什么让你决定留在伦敦工作啊?”
我没办法代言其他海外工作者的心声,但我想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在每一个阶段做出不会后悔的决定。前阵子在留学生圈非常红的影集《荼蘼》或许可以作为我的想法最写实的映照。正如同女主角郑如薇一样,我们都在生活中不断地做出选择、不断地学习妥协、不断地更换方案,却又不断地回头望着“如果当初我这么做就好了”的自己。
老实说,人生真的很难。但这段海外的日子,我最大的学习就是“不要后悔”。给所有正在犹豫是否要留在国内还是远离家乡的每个人。
更多精彩请点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