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美国人写过一本《菊与刀》来描述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人性格中的矛盾(比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其实从我们亚洲人的角度看美国人,也会有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比如特别注重安全但又非常热爱冒险

关于美国人的安全意识,真的是世界无敌。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过。

比如工业领域里,OSHA详细复杂的安全条款,已经精细到多深的坑要护栏,护栏的间隔是多少,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种类的梯子,任何旋转移动的机械都有详细安全规范等等。甚至要求每个焊工一定要有人带灭火器陪着。


比如机场行李不能超过50lbs/23kg。就是源自工人徒手搬运行李如果超出这个重量腰部可能会受损。


再比如生活中,小孩骑个自行车都是头盔、护腕一样都不少。不光大人会自觉系安全带的开车。从医院的产前教育就开始要求,多大的孩子系什么样安全带。例如 一岁以前必须使用安全座椅,三岁以前使用辅助座椅,八岁之前可以不再坐后排中间,十二岁之前必须坐后排,十二岁之后才允许坐副驾驶等等。


与此同时,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也是全球公认啊。除了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枪支、泥巴跑和橄榄球比赛外,从拳击冲浪到赛车斗牛,从跳伞潜水到冰球滑雪等等各种花式极限运动,火爆的现场都透露着这个国家国民性格里的不安分。


比如我那个改装枪支的同事,除了在网上买零件组枪外,还会买火药和空弹壳自己在家压制各种类型子弹。另外有个朋友在自家车库里改装汽车,各种机床设备工具都一应俱全,家里面叮叮当当的响声想想就不安全。


再比如跟美国朋友出去玩,孩子们都是直接往野湖里跳,泥巴里跑,半夜十二点也可以在山里徒步,在有熊的营地扎帐篷。话说国内的爷爷奶奶们如果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们玩这些东西,还不担心到犯心脏病。


作为中国人,一方面在工作中看到那些五大三粗的美国人干点事,又是戴这又是绑那的,事儿贼多,干一点活,磨磨叽叽的,又怕从高处跌落,又怕掉进沟沟坎坎,怕磕着,怕伤着的,真的是够惜命够怕死。


另一方面呢, 下班后 这这些粗老美们那些上天入地、横冲直撞的简单粗暴的娱乐活动也是让人目瞪口呆,觉得这帮老美真是够彪悍不怕死。


这或许就是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不同吧。美国人受早期移民的传承,明确知道人活着总是有风险的,不应去躲,也躲不过去,能做的就是靠着勇敢和聪明去学习对的知识和使用对的工具来让自己去应对那些不安全。让16岁的孩子学着开车就和古代教16岁的孩子骑马或者驾船一样,风险虽然有,但只要操作得当,是对孩子的生存生长有好处的。


就像我那个在家做子弹的同事,他可以给你详细地说出他的操作步骤以及每一步需要的注意事项。火药配比是多少,什么材质的蛋壳,配多大的弹头等等,各种称量仪器和防护工具都很齐全,在专业网站上都能找到安全规范说明。他认为
只有在笨蛋的手里,风险才是危险的!


我那个改装汽车的朋友也不是凭着感觉随便改,也是有着细致的计算和软件工具的分析。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一下,美国何止是藏富于民啊,也藏知识技能于民啊。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并在这个的领域里日积月累,能达到专业级水平,并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如若懂得科学地运用知识和工具,冒险精神和安全意识便不再是矛盾的。

在这一点上在到处惹事打架的美国大兵身上也有所体现。一方面美军到处扬武扬威,跟谁都敢打;另一方面跟亚洲人的不怕牺牲比起来,他们不仅离不开全副科技武装保护自己,而且在战败的时候很容易投降,以求活命。战斗力不寄托于个体的拼命,而在于知识(战略战术包括团队协作)和工具(武器装备)的科学运用。


冒险伴随着创新。美国的创新不仅仅是在金融和科技领域,而是大大小小的各行各业,总是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新的产品出现,新的材料被发明,新的理论被提出,只要有这种人人创新的氛围一直在,出现谷歌苹果特斯拉之类的公司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即使有一天这些公司倒了,这片创新之地还是会长出新的谷歌苹果的。


纵观古今中外,从商鞅到王安石,从法国大革命到明治维新等,哪次改革变法不是跟那帮老思想,老顽固,老家伙们作对。
过分强调历史的国家,往往只会陷入历史的循环往复。
对于一个农业国家,历史经验确实管用。但对于一个商业环境下的现代国家,应该过往不恋,去为未来科学地大胆创新和冒险,而不是满脑子里总想安居乐业。


The world is unsafe but it's good.

这个世界不安全但是很美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