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网络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1092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作者温言,毕业于北京大学、伦敦政治商学院(LSE),职场写作者。著有《第2份工作》《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

自从我开了公众号,很多老同学都以为我辞职全职写作去了。
还有一些读者朋友们经常在后台留言:一种希望能像我一样闲,能够有大把时间写作;另一种觉得我一定是那种彪悍的“女强人”,天天脖子上挂着秒表分秒必争。
其实都猜错了,我自己有一份挺喜欢的全职工作,家里有个上幼儿园的宝宝,从性格上,我也真不是那种追着指针狂奔的人。
以前写过不少关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的文章,但那些大多停留在“术”的技巧层面,今天和大家聊聊“道”层面上的事情,那就是:
作为一个普通人,怎样才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一、在忙碌中创造价值,充实自我
首先,越来越忙的人生才是值得期待的。
可能很多朋友并不认同:人生怎么能越来越忙呢?应该追求越来越闲才对。我自己二十几岁像陀螺一样疯转工作时候也这么觉得。但现在我明白了:人生就是个越来越忙的过程,变化只在于“为谁而忙”
所谓的乐趣,并不产生于无所事事的闲暇中,而是在你不断为自己而忙、或为周围产生了越来越多价值的时候,才体现出来的。
很多人以为忙起来很辛苦,其实还有一种更辛苦的事情,就是焦虑不安。在大把时间流过却依然无迹可寻之后,那种对生活碌碌无为的悔恨,远比因为忙碌而身心俱疲更令人难以承受。
二、忙碌才有产出,产出靠习惯的养成
其次,我对自己有个认识:我就是那种越忙产出越丰富,越闲就什么事都干不出来的人。后来和其他人交流,发现身边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至于那种在闲暇时也怒发冲冠地频繁产出的人,都是真正的牛人,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
以前我也挺爱给自己许诺的:“等我辞职了,就去学油画”,或者”如果我能一个月不上班,就去晋江码字,当一个古言网红写手“…后来真有整段时间了,一个都没实现。你想做的事,如果现在和下一刻不能立刻去做,基本上永远不能开始。
所以杰罗姆·K·杰罗姆说过:
"只有在你工作堆积如山时,才可能享受闲暇。当你无事可做时,空闲就变得一点也不有趣,因为空闲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
很多朋友也和我交流,说想坚持写东西,想写小说,想出书,开电台…但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暂时还不能开始。
我觉得如果你真有宏伟的计划,无论它多么诱人,最好先从开始写两笔这种小事开始。因为写作是据我所知“成本最低的一件事”:一不用花钱,二不需要什么道具。更难得的是时间灵活度高,长假期里可以写,有几分钟也可以写,长篇大论写不完,写几句话总是够的。
据我自己的经验:大部分人坚持产出时,需要的恰恰不是“时间”,而是持续的“习惯”。
人家作家有大把时间用于构思、沉思、精雕细琢,而我们需要练习如何在碎片时间里见缝插针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只有十分钟空当,也能上一秒还在刷朋友圈,下一秒就收摄心神,聚精会神地在备忘录里码字。
但这种切换自如的体验,真的不是学习和计划得来的,是通过开始做、不停去做、日积月累的坚持得来的。
三、忙碌使你提高对时间的觉察力
再次,分享一个个人体验给大家:当你连续忙上一段时间后,无论忙碌的结果如何,都可以收获一个显著的附加好处,就是:“觉察力”明显提高。而自我觉察是一切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精力管理、优先级管理的基础。
比如当我们躺在沙发上埋头刷手机时,就会低估花费的时间,觉得自己只看了一会,时间就很晚了——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可一旦当你频繁地利用时间的时候,你无意中就会对时间有更准确的感知:你会知道做某件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另一方面也会对”现有能力所对应的产出效率“,有更精确的认识。
有次我问身边一个编剧朋友,她一天大概能写多少字。她说不知道,因为工作的自由度很大,从未强迫过自己“从早写到晚”,而且她总需要花一些时间“入定”,才能有灵感动笔。
而我就很清楚自己的效率:从早九点写到晚六点,如果是虚构型写作,极限在九千到一万字;如果是非虚构写作,那么极限在一万八千字左右,再多身体就吃不消了。但如果是那种资讯整编类的写作,不那么费脑子,产出就可以更多,完全突破日两万字。
这是对自己能力和时间关联度的一种觉察,觉察让我们得以对产出胸有成竹,对自己的工作能更有把握,而不会“茫茫然却倍感压力”。所以每当编辑提出交稿日期,我只要算一下就会心中有数。
四、高度关联优先级事项
如果大家觉得以上三点有所启发的话,最后分享一个“独门秘诀”:那就是当你客观上真的很忙、能挤压出的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间极度有限时,就要增加重要事情彼此的关联度——让优先级高的事情,彼此高关联。
举个例子,当闺蜜说 “你又不是专职作家,哪儿来那么多闲工夫又工作、写公号、又出书”的时候,她看到的是三件彼此独立的事情,而在我眼里,这三件事其实都是“思考+记录”一件事
工作中我也会定期总结项目得失、记录成长和想法,这些都可以成为公号的素材和内容,公号里的主题进行升级和深度挖掘,就成为了书里的文章,而反过来书里写好的文章,又可以发到公众号里使用。这些事务内在的关联性,为你长期坚持做下去,提供了可行性和正向循环的闭环
从表面看:“出书”花时间,写公号也花时间,工作更占据时间——但实际生活里,当这些联系在一起时,需要的时间并不是1+1等于2,而是1+1等于1.5。
所以真相是:那些比你干了更多事情的人,并不比你“更有闲工夫”,而是他们做了更多明线、暗线彼此高度关联的事
如果你忙,那就提高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而如果你很清闲,就先动起来再说。
只有先认同了这个理,再去学“如何利用时间“如何GTD”“如何精力管理”,才对你真的有用。
“增加产出”这件事,其实不是计划的问题,而是习惯的问题。 当你留意到这个问题,并对自己加以约束训练时,就会越来越认同这点,并变得越来越高效
现在就可以做个小测试:假如现在有10分钟空余,你能立刻浮现出用这短短的10分钟来完成哪些事情?
此时此刻,我能想到2件小事,都是需要做、并且7分钟内能完成的。
你能想到几件?
本文来自公众号:温言(ID:wenyanhello)。
啦啦:
关于管理时间的小秘诀,我也分享一个小方法:
在每天快结束的时候,用时间记录下你当天干的事情和大概花的时间,再来看自己这一天时间都花在哪里,怎么安排事情能更好地提高投入产出比,第二天进行改进。
这件事其实不难做,但是就难在忙的人会陷入惯性,觉得自己已经忙到没时间去做记录和反思了……
我们常说“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放任自己陷在“忙”的状态中不能自拔,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偷懒”?懒得去思考和规划更重要的问题。
时间管理聊到根处,其实也是克制和选择,欲望这么多,想解决的事情这么多,想满足的人这么多,这些行动,真的是这个当下做最合适吗?现在就做,是图自己的畅快,还是真的出于对妥善解决这件事本身的考虑呢?
时间/精力管理,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关于这些大家有什么经历和感受吗?欢迎来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一下哦~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吧。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