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在意别人的看法吗?
“这么好的工作你竟然辞职?你是不是有病?”
“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是个蠢货。”
“你这人太内向了,成不了大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种别人对我们的评判,你太年轻了,你太无礼了,你太LOW了。
这种评判是一种最原始的人与人之间试图相互操控的手段。
从我们学会理解词语的时候起,父母就在用“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棒”这样的语言来鼓励我们的那些「好」的行为。
同时,他们还会用“你这孩子太坏了”“你好辣鸡啊!”这样的语言来压抑我们的那些「坏」的行为。
因为我们从小就是被这样对待的,同时整个社会也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交流和运转,所以几乎没有多少人察觉到这有什么不对——我们通过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和定义自己。

通过这样一种「外在评价系统」令我们每个人都牢牢地保持着非常多的「社会属性」,并在这种「社会属性」的驱使下,令我们产生了许多的追求,从而不停地创造「社会价值」,以维持社会的运转。
但问题在于,对于你个人而言,如果你接受了别人对你的评判,就会导致你对自己的认识变得模糊,同时你会被别人操控,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那些别人希望你去做的事情。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着独一无二的自己的想法的,别人的评判会和我们自己的想法产生冲突,于是这种冲突就会导致我们处于「自我分裂」的状态中。
2
当你独自面对挫折才能成长起来
正常情况下是:我们能够坚持做自己,以自己的看法,感受,和对自己的认识为主,同时也能够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和建议中有选择性的重新认识和改进自己。
但自我分裂的状态往往导致:人们会抛弃自我,依据别人的期望、观点和评价来扮演自己,他们总会怀疑和否定自己的感受,以至于很多时候无法分辨清楚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比如当别人侮辱了他的人格时,他因为被别人称作是没用的废物不配有尊严,而无法体验到自己愤怒的情绪;
比如某人因为总是被身边的人否定,而始终无法体验到自信,并且会潜意识的认为自己总是会失败;
所以,你是否时常被你的父母或亲密的人否定?你身边是否有人常常自以为了解你而对你妄下推断?你是否时常听到有人对你说“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
是否有人“鼓励”你:你做的很好,要加油啊!是否别人告诉你:你这样令我很满意,你继续这样做我会更喜欢你?是否有人在你耳边喋喋不休:你要找份稳定的工作,找个好老公/老婆,买所大房子?
那么现在你可以不接受这些人对你的「评判」。
不仅仅是那些负面评价会令你怀疑自己,别人对你的鼓励与认可同样也会令你迷失。
你现在应当意识到,没有任何人能够评判你。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已经本能的想要反对我了:
第一,如果完全不接受别人的评价这也太绝对了吧?
第二,别人对你的鼓励有时候也会起到好的作用,别人对你的贬低有时候反而能催你奋进,并且,有时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规避风险,帮你做出更好的选择啊?
问题其实不是在于结果的好坏上,而是在于我们对于这套「外在评价系统」的态度上。
如果我们能够以自身的观念和感受为中心的话,那当然是可以有选择性的吸收别人的建议和观点;
但如果我们是处在长期习惯遵循外在评价系统的话,那么即便是通过吸取别人的建议规避了风险,通过受到别人贬低的刺激获得了进步,这些从本质层面上来讲,也是无意义的。
重点在于,你从「外部评价系统本位」到「自我意识本位」的转移。
因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所以你需要一个适应期。这个适应期意味着你需要一定的试错和牺牲,并且是必须的牺牲,因为只有犯错误才是最深刻的改变途径。
也就是说,你选择不再管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建议,的确很可能令你碰壁和受挫,但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形成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经验,你独自去面对风险和挫折,这样,「你自己」才能够成长起来。
3
你身上的标签意味着什么?
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几乎都本能的会忽略掉自己的错误。
当我们在不停地谈论「别人不能定义我们」的时候,这是在将错误完全归结于别人;但事实上我们自己,也时常在定义和评判别人。
“小李太蠢了,谁会喜欢他呢?”
“打扮那么浓艳干嘛?一看她就是个骚货!”
“哎呦呦!你看小赵那大金链子戴的,不就是想炫富么!”
这样的话其实也经常从我们的口中说出。
为了急于证明自己没有那些从别人身上体现的不好的点,为了平衡我们内心的嫉妒与愤怒,为了控制别人,我们也会去定义和评判别人。
同时,为了避免「身份焦虑」,逃避责任,和「自我接纳度」的缺乏,很多人也时常会给自己下定义,贴标签。
“我是一个美食控”“我是个女汉子”“我就是一个很懦弱的人呀”。
在这个信息过载,过度功利化的时代,人们普遍会陷入一种不知道自己是谁,无法描述和表达自己的困境。
于是给自己贴标签这种行为就作为一种缓解身份焦虑的手段而被广泛使用。
当一个人说出“我是个女汉子”的时候,她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希望你认为我是个鲜明的,有独特个性的女孩。”
即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并不是对她自己的准确描述,而仅仅只是通过给自己贴的这个标签,从而令别人对自己产生这样的印象——我很坚强,我很时髦,我很酷等等。
当你工作完成的不好,当你做错了什么事情,你被上司,被母亲责骂的时候,你可能会下意识地为自己辩护:“我本来就是一个做不好事情的人啊!”
通过给自己贴上“一个做不好事情的人”这样的标签,你在心理上逃避了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但因为你逃避了责任,所以你就逃避了成长的空间;
同时“一个做不好事情的人”这样的标签也很限制你,因为你在今后就会真的“做不好事情”了。
而一个自我接纳度不够的人,会非常“擅长”在生活中否定自己,「我不够好」、「都是我的错」这样的标签仿佛牛皮糖一样黏在他们身上。
由于这些自我否定类的标签的存在,所以当他在对问题进行归因的时候,几乎下意识的就会将负面的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而无法意识到客观现实。
所以重点在于——当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的归因倾向是指向于自己的错误,首先是导致他无法应对和处理现实问题,客观层面上的问题无法解决,他自己也无法得到锻炼;
而对这个人而言,他所要面临的问题就变成了自身的情绪和感受的问题;
但当人深陷于情绪问题时,只会令情绪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他只会令自我否定,自我谴责的感受变得越来越痛苦。
所以,这个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以至于根本无法再面对和处理现实问题。
4
每个人都是无法被定义的
事实上,在本篇文章中我想传递的一个观点是——人是无法被定义的。
我们活在一个「定义」的世界里。
通过对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下定义,贴标签,我们就能够把事物简单地加以分类和规整。
通过下定义,事物就变得可控,易于理解。
我们就能够因此而获得一种安全感,因为——小丽是一个高傲的女孩、所以她才会对我的示好视而不见;
我是一个辣鸡、所以我才总是失败;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们就为事物的发生找到了一种「合理」的解释,这样我们就能好像知道了原因,而不用面对未知的恐惧——其实我不知道小丽为什么拒绝我,我为什么失败。
人类恐惧未知甚过事实。
但很多时候,事物的发生其实是没有原因的、或者说是我们无法通过推理、验算找到答案的。
可是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在用我们那狭隘的「逻辑」去评判和定义事实。
当然,我们没有人能否定通过给事物下定义的方式给人类生活上带来的便利,我们大大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效率,很多时候我们也能够将主要问题处理得很好。
但关键在于,对于个人而言,活在「定义」的世界里,就意味着你永远活在「局限」之中。
如果你时常定义别人,就意味着你选择了对这个人身上的其他闪光点视而不见,你会带有你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如果你时常定义事物,比如“只有辣鸡才会喜欢打羽毛球”“吃兔兔肉的人都是变态”“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穿胸罩呢”,那么你可能会错过更广阔的,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如果你总是相信并且接受别人对你的定义,这也就意味着真正的「你自己」被压抑了。你选择相信那些只看到你的某一方面的人对你的看法,就必然会造成你对自己的怀疑,你对自己其他方面的困惑。
对于你总是定义自己,就意味着你限制了自己的其他可能性。

现在你有意识到,「定义」是如何限制你的吗?
你喜欢画画,就一定要成为一个画家吗?
你今年27岁,就一定要考虑相亲生子吗?
你喜欢看网络小说,就一定是个屌丝吗?
你看到了吗?
定义在限制你,人们给一个定义加上了许多的属性,仿佛你符合了一个定义,就同时拥有了其他所有的属性。
于是你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拥有那些你所向往的属性,而努力让自己去符合一个定义;你为了逃避一些你所厌恶的属性,而让自己努力不符合一个定义。
你理解到问题所在了吗?
就像你只是想吃一个冰淇淋而已,但这个时候却有“一个大人还吃冰淇淋太幼稚了吧?”“一个大老爷们竟然吃草莓味的!!!”这些规则和定义在阻碍你。
但事实上这些规则,这些定义本来都是不存在的,这些全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用来限制自己的。
吃冰淇淋这一个行为不能代表你就是幼稚的,小丽拒绝了你不代表她就是个高傲的人,你很内向但不意味着你就干不了大事。
所以你需要记住的只有一点:没有那么多的定义,也没有那么多的因果关系。
那么如何从定义的世界之中解脱出来?
5
如何从定义的世界之中解脱出来?
01、首先,你要停止对别人下定义,停止评判别人。
要知道,你不可能一遍评判着别人,一遍又对自己说,我不需要在意别人对我的定义。
定义作为一种操控别人的武器,当你试图用它去控制别人时,你自己其实也还是在定义的操控之中。
02、然后,你「选择」不再接受别人对你的定义。
重点在于你「选择」上。
我想肯定还有不在少数的人这个时候会想问:那怎样才能不再接受别人对我的定义呢?
但事实上问题已经止于此了。
就像我告诉你,今后不要再看电视,不要再从二楼跳下来一样,你要做的,只是把以前你经常做的事停下来,而已。
当然这中间会有很多阻碍,你忍不住总想看,总想接受别人对你的定义,但克服这些阻碍,本身就属于你自身的探索过程。
03、最后,解放你自己。
解放自己就是说,你意识到自己是无法被定义的。
这个步骤不存在什么具体的方法可以告诉你,这更像是你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走到的一个阶段。
我之所以能理解这一点是因为有一天,我的脑海中忽然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试着想象一下,就从现在这一刻起,你没有了名字。”
而这一瞬间我好像忽然就开悟了。
对,我没有了名字,那我是谁?我是我的身体吗?我是我的思想吗?我是我过去的经历吗?我是因贫穷的自卑吗?我是因成功的傲慢吗?
我好像忽然能够看到过去的自己,仿佛一直被自己的经验和各种定义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仅仅是童年时的一些社交受挫的经历就导致我一直以来对人际关系都有着回避的倾向。
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幻象,过去都是幻象,经验都是幻象,定义都是幻象。“我”也是幻象。
你明白了吗?
你不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父亲,一个程序员,一个coser,一个美食控,一个辣鸡,一个精英,一个心理咨询师,一个中国人,一个思想家,一个同性恋,一个佛教徒。
Listen,从你给自己定义的「身份」、「角色」、和「职业」中解放出来,你才能够意识到,你生命中所存在的、无限的可能性。
-END -
编辑 | 苏晓
校稿 | 流云
-今日小互动-
“你有什么想要摆脱的标签吗?”
可在评论区留言,
今天的值班小编苏晓会来翻你牌子哟~
  ■
▼点击阅读原文,拥有梦想笔记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