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头条(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
【加拿大头条(ID:Canadanews)李爱英撰写】
任京生是一个为人谦虚,做事非常低调的人。有人称他是北美著名作家、资深媒体人、教育家、思想家、发明家。对于作家,他无可否认,因为身为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副会长就已说明问题,但对于其他头衔他均矢口否认。
有人拿着他的《从东到西看关系——我在美国教授关系学》、《轻轻松松教中文——海外中文教学手册》二书说:“你的这些书被美国的大学和中文学校用作教材了,难道不能称为教育家吗?”他说“最多就是个教育工作者而已,离‘家’还差远了。”
有人拿着他的《你也能成为发明人——发明启迪与专利攻略》一书说:“你虽然是个文科生,却发表过200多篇小发明文章,获得过三十多项专利,应该说是发明家了。”他却说:“我那些都是小儿科的东西,一点个人爱好而已。”
尽管他已发表过数百篇文章,出版6部专著,今年还有2部专著将要出版,但对于人们授予他的思想家称号,他仍不敢接受。他说:
“北美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这里永远不能称大。”
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慕虚名,从不张扬的人。父母的严格管教,使他从小就培养了谦虚谨慎作人,埋头苦干做事的品质。从他《宝刀不老志为刃》一书的前言里,我们看到了他大学时代写下的励志诗:“沥胆披肝矢志求,愈历霜寒愈不休;生当扬帆济沧海,远航到死不回头!”看得出,外表儒雅的他,骨子里却是坚韧不拔。从前言里我们还看到他最喜爱的人生座右铭是“宝刀不老志为刃,青山常翠情是源!”看得出他还是个重情之人。他一生都在远航,靠的就是这种顽强的意志和挚爱的情谊。
| 一生漂泊  四海为家
任京生父亲是江苏人,母亲是山东人,父母到了北京生的他,故取名京生。4岁又随父母离开北京,辗转过山西、四川、浙江等地,12岁又回到北京。16岁又离开北京,上海4年,广州4年。在广州4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北京,在北京工作10余年,2000年远赴美国。美国9年后,于2009年移民加拿大。
每当人们问起他是哪里人时,他总是幽默地说:“大熊猫最痛苦的是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是熊还是猫。我最痛苦的是到死也不知道应该算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任京生有三篇文章分别是回忆他的奶奶、父亲和母亲的,从这些充满深情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他祖母的善良慈祥,父亲的宽仁和蔼,母亲的坚毅严格。正是前辈们这些优良品质的熏陶,从小大江南北的阅历,成长过程中的特殊经历培养了他勤奋执着及超强独创性。特别是对于社会人生的关注多源于父母言传身教,而儿时水乡的记忆和经历又成就了他的儒雅温存和灵秀澄澈;看似文文弱弱柔情似水却是刚性汉子。平常素日沉默思索著书立说,非常时期却可以面对不平社会呐喊出击,还能在日常生活里进行发明创造。
这也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在何处居住走到哪里,沉默寡言的他却常常短时间就聚集很高的人气,拥有良好口碑和极高威信。
任京生1966年上小学一年级,正赶上文革开始,1976年高中毕业文革也同年结束。那个年代学生不读书,学校搞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学军,要么到工厂、农村去劳动,要么去部队搞军训,小小年纪的孩子们插秧、割麦,等等什么样的活都干过了。这使他们那一代人中小学基本荒废。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之后,他周围的所有年青人几乎都拿起了书本准备复习高考。可是由于基础太差,那时的高中毕业生连现在的小学生水平都不如,2个月后一多半的人都不学了,半年后他顾盼左右,就剩了自己在孤军奋战了。他从小学课本开始补起,靠着“头悬梁,锥刺股”的顽强毅力,一路从小学、初中,补到高中,最终考上著名的华侨学府暨南大学,成为他中小学同学中唯一考上正规大学的人。
他的父母喜爱琴棋书画,母亲在青年时代读过师范,也爱写作。受父母的影响,小小年纪的他喜欢舞文弄墨,考大学毅然决然选择了中文专业。四年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给予他善于观察长于阐述的敏捷思维和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的深厚文化功底。同时,意气风发关注时事和侠肝义胆与人为善的个性,也让他在师生中享有极高威信,被推举为校学生会主席,广东省学联副主席。毕业后回到北京,担任了暨南大学北京校友会秘书长。来到加拿大后,他又和其他校友一起发起成了暨南大学加西校友会,担任暨南大学加西校友会会长,兼暨南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
1984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所属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当年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百废待兴,百家争鸣,全国曾经呈现出宽松自由开放的政治大环境。作为首都北京,一批青年思想家们在老一代政治家哲学家们的鼓励带领下,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洞达深邃的剖析,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就国内外时事政治及社会形势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以弥补十年动乱的文化政治思想哲学空白和遗憾。当年这批年轻人关于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的理性分析,对于中国信仰和哲学理论的深入探讨,对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拷问,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闪光点。1986年,他的《改革我们民族传统的斗争方式》一文,在当年被列为中国四大报之一的《工人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随后被香港《文汇报》转载。另一篇文章被《光明日报》选中,己排成小样。他也受北京师范大学某知名教授之邀加入《人生哲学》的写作班子。任京生也成为这批有独立思维有责任担当的青年思想家中罕见的少年老成者。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到九十年代末,他一直满怀热情探索有关中国企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并与当时的中国政治及国际大趋势相联系。他的不少论文发表在中国一级一类报刊杂志上,并被一些文集所收录。
| 东西博学 融会贯通
2000年,任京生应邀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
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是美国汉语教学界的一面旗帜。全美东亚语文资源中心、美国国家汉语旗舰项目、美国唯一的中文教学法博士点均设在该系。该系学生每年均派出学生参加中国汉办举办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经常摘取一、二、三等奖。在该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任京生师从全美东亚语文资源中心主任吴伟克(Galal Walker),吴伟克教授是美国汉语教学界的领军人物,
2003 年获得了中国教育部颁发给外国人的最高奖:“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使他成为全美国、乃至全英语世界中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由此任京生得到了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文教学法的真谛。
之后,他在美国Franklin University经济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在美国汉语教学界历史非常悠久的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亚洲学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系统学习了西方教学理论,获得硕士学位。他利用在中国对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在美国两所大学对西方最先进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加上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将西方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嫁接,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独辟蹊径地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文形象教学法。在美国的九年间,任京生教过一批又一批学生,不仅在大学教美国学生,也在一些中文学校教华人子弟和各族裔成人;不仅仅教识字文字文学,他还把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华毫无保留的传输给学生,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受到了当地社会的好评。
他继续了自己笔耕不辍的习惯。在美国9年的日子里,他陆陆续续撰写美国见闻和心得,从在美国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娱乐,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政治与宗教,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内容,刊登在北美和中国重要媒体上,这是他美国生活学习各方面的记录,阐述了他对美国社会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后结集为《美国闯荡琐忆》一书获得出版。一系列所见所闻的艺术性表述,是地地道道的随笔,而且是一本相当出色的、具有文学审美价值的随笔,颇受关注和好评。评论家们称赞“既像社会考察报告,又似文学纪实。”一本具有跨文化意蕴和价值判断的留学生力作。《美国闯荡琐忆》所具有的灼然可视的东、西方文化精神及其独特的文学性和艺术品格,必将引起海外华文文学理论界的重视。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他受聘教授“中美关系学”课,并为该课写下了一部教材。这部教材2003年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书名《从东到西看关系——我在美国教授关系学》。该书一出,便受到学界专家广泛重视,被美国一些大学用作教材。作者以“从东到西”为视点,阐述了“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关系学”和戴尔。卡耐基关系学等基本理念在东西方社会的异同,更渗入了东西方历史和文化元素,以及对其影响和对于未来的瞻望,对关系学作了全方位的论述。有专家称是“美国交互式大学课堂教育的结晶”,也是“两种文化冲突与文融的成果”。
| 无冕之王  道义担当
由于孩子考上了加拿大西部地区最著名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任京生2009年带领全家移民到了温哥华。任京生原有打算来温哥华推广他的中文形象教学法,但初来咋到,即被当地的《加拿大健康报》聘为了主编。于是这些年他辗转于各家媒体,做起了传媒工作。同时,他还在不同报刊杂志上开设专栏,发表作品,
他敢于秉公直言直谏,善于常常用政治家的气魄和文学家的笔力,以独特而犀利的视角,描绘和剖析社会现实,针砭时事,弘扬正义,宣传中华优良传统和加拿大多元化文化。他撰写和编辑新闻及时事评论,涉及政治经济商贸教育文化体育健康等各个领域;他创作散文、杂文等,时常见诸加中各大报刊杂志。成为大温地区赫赫有名的良心记者慧眼编辑和时事及文学评论家。当地著名的华文报刊《星岛日报》、《世界日报》、《都市报》、《环球华报》、《加拿大商报》、《大华商报》、《世界华人周刊》、《健康生活报》、加拿大乐活网、51网等众多媒体,都留下了他辛勤耕耘的足迹。
几年时间,他采访过近200人,撰写了大量人物报道。从所谓的顶层达官贵人到百姓间的引车卖浆之无名小卒:从文坛巨擘诗词大师汉学家到加拿大三级政要;从华人社团领袖和各同乡会会长到影视界大腕儿;从卖水饺的到打扫卫生的……八年间,他用自己的如椽大笔纪实性撰写了大量历史事件,知名人物和普通小人物。他广泛涉猎加拿大各个阶层和深入平民中间,发现底层社会的脊梁精英和社会问题。把老移民的创业和就业经验汇集起来传授给新移民,为新移民提供借鉴。他集结的《加拿大华人群英谱——闯荡海外的移民故事》一书不局限于贤达名流,更涉及各领域各行业踏踏实实为社会服务为民众奉献自己才艺和品行良好的人。特别是作者上升到理论和思想层面上的分析点评,及对于希望创业的新移民选择职业从准备到开始到成功的系列过程的引导及告诫,受到了有识之士的高度肯定,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时任加拿大联邦政府多元文化部与国防部部长、耆老部部长,BC省议会议长、省议员等多名政要给该书发来了贺信。加拿大著名汉学家,前西蒙菲莎大学林思奇国际交流中心创办主任王健(Jan W. Walls)教授和李盈教授夫妇为该书题写了序。由
加拿大乐活网
编著的《2015加拿大温哥华华人影响力人物大典》中也有近一半文章由他撰写。
期间,他为政府三级选举和政府法律制度的完善义务献计献策,为当地社区工作和加中友好关系的开展尽心尽力,代表媒体和各社团参加各种社会和公益活动。政治人物需要他,专家学者需要他,文学爱好者需要他,普通民众也都了解任京生的服务社会的热情和做事认真踏实的个性,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他请教,听他建议意见。尽管他在名利面前总是谦让,从不争抢,但在他人需要下,还是身兼了数职,他现为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副会长、北美作家协会会员、加拿大国际贸易促进会常务理事、北美国际多元化电影家协会理事、国际东西方研究院温哥华研究院总干事、世界汉学会理事、加拿大枫和综艺同乐会名誉会长、世界养生协会理事等。
他身在海外心系祖籍国,一直致力于弘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他和另外二位志同道合者成立了“菲莎文化讲坛”,每星期邀请专家、教授、学者、作家等开办讲座,被人称为“菲莎文坛讲坛三剑客”。此后,三人扩大到五人,至今已组织各种专场讲座70多场,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科学、宗教等多方面。前来主讲的讲员有著名文学家、艺术家、汉学家、皇家院士、大学校长、教授、学者等。该讲坛已成为大温地区家喻户晓的文化活动基地,在大温哥华地区产生了轰动效应,对于中华文化传承和跟世界各国文化接轨及社会良好风尚的倡导做出了贡献。
任京生自己本人也在多个场合举办过各种讲座,内容包括“形象教学法”、“人际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用统计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几个规律性现象”、“从太极图看什么是中国传统的大众美”、“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实意义”等系列讲座。他还应中国一些大学邀请回国举办形象教学等相关学术讲座,收到了一致好评。
| 创新施教 桃李满园
暨南大学是一所华侨学府,资助者之一著名华侨慈善家陈嘉庚毕生重视教育。毕业于此的任京生也不例外。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业者,他利用自己的博学多才,在教育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收获了鲜花满园和累累硕果。
1986年,任京生主动请缨参加中央讲师团,赴青海省海南藏族师范学校支教,主教“写作”与“汉语基础知识”。一年的时间里,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为学生奉献爱心,在汉语及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年内有十余篇学生文章在省级报刊上获得发表。不少学生至今怀念任老师的仁义礼智信和谦恭为人勇敢创业的“孜孜以求之”。
在美国的9年,任京生利用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和在美国两所大学对西方最先进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加上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特有的创造性思维,将西方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嫁接,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独辟蹊径地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文形象教学法。这套独树一帜的中文形象教学法,不仅在大学教过美国学生,也在一些中文学校教过华人子弟和各族裔成人,听过他课程的学生都反映,耳目一新,事半功倍。这使任京生成为教授中文的名师。2008年,任京生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介绍了自己的这套方法,受到来自世界各地同行的广泛重视、一致好评。为此,他将该方法写成了一部教材,名为《轻轻松松教中文——海外中文教学手册》,2009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被美国的一些中文学校用做教师培训教材。
2009年移民加拿大后,他念念不忘那套独特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在服务于各个媒体从事传播工作之余,仍然潜心研究,不断充实和丰富,在加拿大中文教师协会组织的加拿大国际中文教学研讨会,全加拿大中文学校协会组织的国际研讨会,以及BC省中文协会、菲莎文化讲坛,以及其他一些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种国际、国内教学研讨会上均做过专题演讲。听讲者纷纷给予大赞。一些人甚至惊赞道:“从没有老师这样给我们讲过。这个问题我过去一直搞不懂,听您这么一讲,我就全懂了!”。2016年,任京生赴中国的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进行演讲,亦获得一致好评。有学者认为,这套方法不仅适合海外的中文教学,也特别适合中国国内的语文教学,可以成为很好的语文教学辅助教材。
在北美居住日久,他的触角又让他发现中国应试教育的种种缺失。他指出,根据报道,创新型国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应在20件以上,美国是超过30件,韩国超过70件,日本超过100件,而中国2012年仅有3.23件。未来社会最需求的是创新型人才,北美好的大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目前许多华人家长还停留在只注重孩子的考分上面。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天赋,一定程度上等于抹杀了孩子成年后进入社会独立工作的独立创造的能力。他又琢磨着,怎么把自己的发明创造跟教育结合起来,用行动改变目前华人教育的重大缺憾。
任京生老师把左脑的逻辑思维比喻为铁,右脑的创造性思维比喻为火。铁是要靠刻苦努力,千锤百炼才能变成利剑的。而火是需要有灵感,要施巧劲才能将其擦亮点燃的。每个人与生俱来头脑里都带有一盒火柴,有的人火柴终生沉睡了,有的人点燃了又被人吹灭了。而他要通过启发孩子的想象力,点燃其头脑中的火柴,照亮其一生。
在一次“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讲座中,任京生用他发表200多篇小发明文章,获得30多项专利的经验向家长介绍如何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有教育机构为此专门邀请他开设了大温地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创造发明课。
课上,他鼓励学生们发挥头脑的主动性,进行自觉思维和发散性思索,并举例说明思维的纵横性,思索的独特性和意念的开放性等,鼓励学生们跳出固有框框的束缚,大胆想象,勇敢开拓,小心求证,耐心创作。他还利用历史上的一些史实和现实生活里的一些现象举例,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判断力,让学生们自主开发潜力,做想象的主人。一些学生由从未搞过发明,到创意频出,已经有许多小发明文章在当地报刊上获得发表。一些学生的市政建言还得到了政府议员的重视。
熟悉任京生的人都称他为“左右脑都发达的奇才”。按任京生的设想,生活应该是处处充满情趣,时时可以发现缺憾并进行改造和完善,而现代人的生活会更便捷舒适,更环保健康,更秩序井然,也因此而显得更悠雅自在。任京生是文科生,他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比一般人更敏感,就是这种天赋和日积月累的习惯,和他理想中的梦境,让他从年青时就爱上了发明创造。他善于从生活现实中琢磨出不同的道道:诸如自行车锁和居室门锁如何更加实用、安全、美观;多功能电话;锅体附设锅盖抓手;美国四时区钟表……等等,悉数收进了专利中,他在发明创造这个领域里同样身手不凡,气度夺人。
他的论文结集《宝刀不老志为刃》,收入了近些年发表在各种专业类报刊上的部分学术论文与文学评论。广泛的涉及文学、美学、哲学、关系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有论述人性修炼的《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一孕育出来的苏轼乐观主义精神》;有阐释“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王阳明心学思想;有对古代文学现象的剖析,也有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解读。有评论家称他“篇篇都不失理论剖析的纵深度,全书凝缩著作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凝缩着他的激情和心智。”“对中国文化的深刻领悟,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准确把握,加上他丰富的社会实践和融汇贯通的思考,这一切,构成了任京生思想光彩得以绽放的深厚底蕴。”
而卷首“从列表中发现规律——对中国古代文学几个发展规律的模糊研究”,是这本论文集学术性最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宏阔的视野,从文明演进之生态意义的角度切入,首次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与人的生存环境、与时局、与政治开明度……之间横向、纵向座标起伏线的走势关联并形象地呈示在读者面前,同时加以理性审视,进而延照西方国家“数据分析”法中的“趋势分析、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诸多手段的应用,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对中国文学发展宏观趋势的研究,采用西方世界的“数据分析”法,应该是任京生独辟的一条蹊径。' 著名作家林楠先生感叹说:“这是一位睿智,华达,厚积薄发的学者。一位站在东、西方交汇点上的、文化感十足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看得出,他很多新观点,都来源于他的创造性思维。
而他的散文、杂文,那些对于自然界细腻入微如诗如画的的描绘;对于人类亲情爱情友情动人心弦的感悟;对于东西方历史和现实的丝丝入扣的分析……又会明白这是一个情感和爱多么充沛的记录者感悟者和思考者。
他还深谙养生之道,营养学、养生学、心理学等书籍都读过。他的太极拳也耍得极好,曾在不同场合展示。瘦削修长的一身绸缎白衣飘然,腾挪跳荡,张弛有度,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眼光。他的歌也唱得声情并茂,中国的《水手》,日本的《北国之春》,俄罗斯的《三套车》,……
按任京生的说法是,
他现最想干的事情就是等财务自由了以后,躲到一个人少的地方去专心写作,每年出几本书,脑子里现在已经有了几本书的框架,就等着有时间去写。
他看过一篇关于一位台湾老人的报道,写的是老人退休以后70岁陪孙子一期高考,一起双双考上大学,80岁了又读了硕士学位,90多岁了又去读博士。他看完后说:“这是我的榜样,我条件允许了也要去读博士,不是为了名利,是想经过几年的学习多读一些书,多写一些有价值的论文。”让我们期待他今后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参考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欢迎来稿

广告合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