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本季度制作最精良的迷你美剧《大小谎言》圆满结束了。至少我个人认为:女神妮可·基德曼不但为本剧贡献了最完美的肉体、也贡献了最完美的演技。以至于本剧最后一幕,看着她饰演的塞莱斯特第一次真正笑了出来(全片从头到尾她都在痛苦而克制地假笑),恐怕你也会暗自想:好!就结束在这里吧。不要再有续集了(似乎有,看最后一镜暗示)。让这个美丽的女人就这么幸福下去吧。
《大小谎言》的主题,用一句话概括,应当是:婚姻的假象与家暴的危害。正如它的片头——无比动听的主题曲、美破天际的海岸公路,孩子们的天真笑脸与母亲们的美丽生活交织在一起,温馨、美好、充满诱惑,仿佛一支高级的房地产广告。但这一幕,只是一场校园凶杀案的起点。
绝不可错过的主题曲⬆️
但我身边那些当了爸妈、为孩子买了天价学区房的中年朋友们,看此剧却看出了另一种high:这根本就是我们的生活啊!你以为拼了命、挤破头,买到了顶级小学的学区房就完事儿了?!跟你说,这才是焦虑的开始!当你某天开着东风天籁去接孩子,孩子却面露难色对你说:爸爸,下次你把车停远一点,不要停在学校门口,我不想让班上的同学看见——你才知道,真正的问题来了。
《大小谎言》的故事就是这么展开的:你可以理解成中关村三小一年级开学第一天,一群非富即贵、都住万柳高尚社区、彼此熟识同时谁也看不起谁的妈妈中,挤进了一个临时工单亲妈妈(家里的老房子正好是学区房),并且她的儿子被中关村某知名IT女总裁的女儿指控掐了自己的脖子,随之爆发了一系列的大型撕逼……
像我们没有结婚、或者没有买顶级学区房的人,是不太理解为什么小孩斗气,最后家长撕得鸡飞狗跳?
而那些学区房家长们,则会说:你们不懂,是因为你们还没有加入过任何一个幼儿园家长群或者小学家长群。群里平时要绞尽脑汁得体优雅地拍老师马屁,妈妈们聊着聊着结成小团体,真是亲如姐妹。但是一旦发生争执,别说你家孩子把我家孩子的脖子掐出淤痕,就连小朋友上幼儿园能不能给全班小孩儿带零食、生日蛋糕能不能送到教室、要不要集资给班里买个空气净化器买啥牌子、邻桌小孩儿太话唠影响自家娃上课……任何一点儿小事都可能让家长爆发撕逼,进而群里家长站队的、劝架的、拨风架火的……都能凑一部完整大剧。最后某个小娃被受欢迎的孩子带头排挤、某个崩溃家庭把自家娃转走,这都是现实剧情。
父母就是这么矛盾,一边,把孩子当做心头肉,一点点外来伤害都会令自己无法忍耐、勃然大怒;另一边,自己对于人生缺憾的无能为力、对于苦逼生活的焦躁却会有意无意地发泄在需要依赖父母的幼小孩子身上。
身边真有焦虑妈妈给四岁大的儿子报英语、日语、绘画、钢琴、体能七八个班,这些兴趣班费用不菲,每种都得一万+,每天从幼儿园出来就匆匆去下一个课程,她觉得自己为孩子牺牲巨大,所有爱好和享受都在为孩子让步,但是孩子最渴望的却是放学可以跟小朋友一块儿玩滑梯。他们都无法承受这种失望,以致于母子两个一起在幼儿园操场上崩溃大哭。
孩子无法选择父母怎么爱他们,他们那么小,就算刚被妈妈揍过,也会哭着抱着妈妈不放开。无论被怎么对待,他们都会长大。但是过程中受到的所有伤害,都会变成他们性格中的荆棘,决定了将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大小谎言》和现实一样:不是买不买得起学区房的问题,而是你为了这套学区房以及之后必须为之匹配的生活,需要放弃什么、牺牲多少。
我决定写这篇文章,有一个最重要前提,是我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决定接受我的采访、并同意我以匿名的方式公开她的故事——
她本来有一个幸福家庭,跟老公胼手胝足在北京奋斗十年,有了顶级学区大房子、有了宝贝女儿,结果她老公创业压力太大,过于焦虑发展成了强迫症,整个家庭简直陷入了噩梦。本来应该是家庭顶梁柱的男人,一天要洗几百次手,远远看见工人倒垃圾桶,回家就要逼全家人洗澡里里外外全换掉,闺蜜做什么都是错,怎么冲马桶、快递能不能放到餐桌上、水凉了水热了、什么东西掉粉末……任何微小原因都可能引发一场歇斯底里的世界大战,最痛苦的是,她老公像换了一个人,不停指责她不关心自己、嫌自己没有钱、不理解自己……他们吃药,做心理咨询,每个心理医生都说,心理疾病跟身体的任何一种病一样,家人要耐心,要理解,要正确对待。
但被逼成这样,还能怎么忍?小孩未来是可以上重点,但妈妈感觉自己的人生都要走到了终点。
这是双重的煎熬,对之依然有感情的老公陷入痛苦的深渊,绝望、崩溃,她努力试图让他走出来;与此同时,老公制造的负面情绪漩涡,已经快要把整个家庭淹没,不断地被羞辱、被限制、被挑剔,也已经让她到达极限。他们的女儿才三岁,频频爆发的战争,已经让小姑娘很没有安全感,很难想象她将来的人生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这并不是这位女性朋友一个人的困境。我周边好几个朋友,过了职场初期的懵懂动荡,有了一些坚实的经济基础、偶尔还可以靠刷脸获得小小特权,却纷纷出现心理问题。压力过大导致剧烈头痛,一思考就痛不欲生;夫妻各有焦躁点,两三月暴瘦30斤,几乎变成移动排骨……
我们身处的时代如此躁动,每天都有各种财富传说:朋友卖掉公司套现几个亿;长相平平的同事嫁了个技术宅男,没多久宅男创业公司估值几亿美金、海外置产财富自由移民他国;考了垃圾大学的往昔高中女同学成为网红天天买大牌儿还年入百万……听上去像是白日梦,我们却在朋友圈天天刷到。
与此同时孩子上个国际学校,一年几十万学费不算、家长还得跟2000个其他孩子的家长接受学校面试最后决胜出20个,上公立名校更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商家越来越专业,从单纯打打折到心理唤起的场景式购物,让你心痒难耐买不起简直都要怀疑人生……
嗯,我们已经不是在聊学区房了。我们在聊的是,我们到底有多想赢。
我们想要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得体,用更好的东西、过更舒适的生活,但这并不是一场比赛,输掉的人只能去死。我们是在过自己的人生,当然要尽力过得更好,却并不需要逼迫自己战胜一切。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定力,能在所有人都拼命往前冲时,还能时时停下来问问自己:你还好吗?
善待自己的心灵。没有人的成长是完美的。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也许是父母常年争吵大打出手、也许是贫困造成的挥之不去恐慌感、也许是青春期的孤独自卑、也许是某些无法直视的事件……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内心深处自己都未必能发现的软肋。碰一下会很痛,但这种痛,也时刻在提醒我们勿忘清醒地活。
你是这么不完美成长起来的,你现在不也好好的?所以,你的孩子也不必事事完美。
还有,爱一个人,只要爱就好。但是结婚,却是缔结一个新的原生家庭,这个家庭里每个人的人生都因此捆绑到一起,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如果无法控制,会让所有人的人生失控,随时冲到沟里。也不是说离婚就可以将影响清零,恰恰相反,这种伤筋动骨的终结,常常成为重新出发的深坑,需要更多勇气和能量才能填平。
再想赢,也不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不是?
最后想说,《大小谎言》每一集出现的每一首歌都很好听,我干了很久都没做过的傻事——把每一首歌都搜出来,做了一个专辑。
Lighten up。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