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陈定川;胡业民
■   文章来源:台湾的“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
■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香柏立场。
编 者 按
今年初,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主旨演讲中说:“有一种观点是把世界乱象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是潘多拉的盒子。”的确,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深受经济的压力和冲击。对于全球化本身究竟是好还是坏,如果我们脱离了关于正意的反思,就很难辨清这个问题。
今天的这两篇文章,来自台湾的“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研讨会相关文献内容(经济学前辈孙震和台神副院长郑仰恩均为经济企业伦理问题的学者和牧者,他们
探讨的内容也都编辑成册)同时收录了关于神学与经济学、灵性与正义、基督教观点的经济学导论等专文。以飨读者,并期收抛砖引玉之效。虽然此文写于六年前,却仍适用于今天,因为全球化的迷思仍在困扰着这个世界。我们究竟有没有可能在基督教信仰下去追求一个更有尊严、更公允的全球化?如何转化全球化下的不义与危机?这两篇发人深思的文章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视角。
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简介:1999年7月,台湾的基督徒企业家和财经管理专业人员,为推广经济伦理教育、倡导简朴生活、建立正确财富观为宗旨而成立的组织,借着研究、座谈及分享,追求基督信仰在经济生活中的落实。
“上帝与全球化”主题研讨会序言
文/董事长 陈定川   
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旨在推动基督徒对圣经金钱财富观和经济伦理的重视,自2001年举办“上帝与金钱研讨会”迄今,得以每年在神学院举办研讨会,并且大家回响热烈。感谢主,2010年11月27日以“上帝与全球化”为题,和中华基督徒专业人员信望爱社,扩大共同办理此次研讨会,是为响应当今冲击你我经济生活所有事宜的一次学习和省思。
自早期基督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全球视野不断变迁下,也冲击基督教的宣教和思维。英国斯托德(John Stott)牧师举出基督徒面对近代社会十大伦理议题中,除了社会参与、堕胎、军备竞赛之外,我想,“全球化”将会是现在及未来持续萦绕你我思想、冲击基督徒生活的重要课题。作为普世广传福音的基督教一份子,我们必须对全球化的议题加以响应,并凭借基督的托付,在大时代中看见上帝的作为和我们为人的责任,并且学习教导人安身立命之道。
鉴于“全球化”的议题范畴广大,举凡经济生活、环境生态、政治治理等,实有赖所有专业人士及关怀社会的神学家、伦理学者、传道同工们的投入和省思。近日,在基督教界中,“全球化”一词远比“地球村”不令人讨喜,盖全球化下,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者占数不少;它可以被发现某些强势、或者力不能御的作为,让弱势备受欺凌;人性的软弱面在全球化下,可以造成普世更广阔的灾难。
但是,从产业发达和物质福祉而言,全世界普遍多有全球化的受益者。寻求以有尊严、谨慎的物质生活过活,敬虔端正地度日,在当代全球化运作之下,还有空间吗?基督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完全无瑕的世界。那么,我们如此一面愿意提升人类福祉和自由,一面斥责全球化的态度,公允吗?基督教的信仰可以还给全球发展在前进道路上,予以鼓励、反思和导正吗?我们可以面对或者致力于一个善良的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而兼顾弱势吗?基督徒神学、教会和专业人士的职责究竟如何呢?
我们在编辑研讨会相关文献的同时,亦收录关于神学与经济学、灵性与正义、基督教观点的经济学导论等专文,以飨读者,并期收抛砖引玉之效。
孙震校长是经济学前辈,和台神副院长郑仰恩,均是心思细腻、幽默亲切,且关心经济企业伦理问题甚为深刻的学者和牧者。两位同时在此研讨主题中相遇分享,并予以编辑成册,意义重大、也是和教会及所有专业人士最好的对话的开始。
全球化的义与不义
文/执行董事 胡业民
全球因特网快速连结,让人目睹了但以理书:“必有多人往来奔跑,知识就必增长”的预见。如何不让全球化过程中, 出现“新弱势”,进而在全球大环境中,找出吾人的定位,化危机为转机,成为本次研讨会一重大议题。
圣经最早的全球化命令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人类的责任其实是有圣经根据的。人类领受全球化的命令,一是创世记一章28节:“(上帝)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这是上帝吩咐人类治理大地的使命;其二,就是后来耶稣给予的全球化命令,说道:“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9∼20节)这是福音的使命。
而但以理书十二章4节:“……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终结,也正道出了今日全球因特网快速连结、全球化更加速推波助澜的景象。
本文即试图指出全球化下的“义”与“不义”,以便我们能更清楚地予以正视,从而寻求解决之道。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现实
1873年,美国格兰(Ulysses Simpson Grant)总统认为,人们若不懂蒸汽机、铁路和电报,就自外于全球化了。1950年代,喷射机拉近了全球地理上往来的距离,以往数十天的行程,如今可以“小时”计算;2000年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则更将人与人的关系,拉到以“秒数”计算。印度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软件工程师,正透过国际卫星通讯系统和网络,接到英语世界美欧企业的软件设计和售后服务工作。落后国家乡村农作运送到邻近城市时,它们货品的价格可以直接透过计算机盯住芝加哥大宗农作的价格进行交易。《但以理书》所称人类“往来奔跑”、“知识增长”,在进入21世纪时,让人目睹了他的预见。
人类经过漫长的世纪,了解到各国间的无障碍交易促成财富发展的法则和和谐社会的原理,在1986年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后的两百年,三种生产要素,在继(1)商品劳务;(2)资金的自由化以后;甚至,第(3)项最敏感的劳动力移动的障碍,均因全球化的进展而改变。只是这一波全球化的速度来得又快又猛,开发中国家和先进国家各个部门是否能承担这种冲击,成为我们必须审视与讨论的问题。
今天,原先掌握信息技术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正以超过想象的快速,期望将他们的经济和先进国家“拉平”。然而“两极化”的议题尚未获得缓解,无论先进或落后国家,却都对一步登往全球化大饼的理念和速度,产生了质疑和恐惧。
全球化的正义——普世价值的配套和重寻
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无(私)障碍的交换和结合,原本就是上帝的旨意,其中,人们透过专业化分工所创造的福祉,极为宏大。经亚当‧史密斯等的论证和探讨,人类用了两百年的时间,体会并认识到全球自由而公平交易的福祉,是人类的福气所在。1986年,中国大陆、俄罗斯、台湾均力求加入WTO,可见在促进经济和国民财富的共同认知上,毫无疑义。
但是,全球化必须根植于普世的价值,可以从WTO所揭示的(1)国民(公司平等)待遇原则;(2)最惠国(所有签约国彼此)待遇原则;(3)(各国政府)透明化与可预测性;(4)贸易自由化等几大原则上,可以显示出来。追求富有竞争力、效率、创新能力、不仰赖关税保护措施保护落后产业等,均是加入全球化竞赛的必然条件。藉由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搭配,而其中的创意自由竞争、效率的社会,不正是基督教重要的价值观吗?
我们必须指出,以上每一件贸易障碍的消除,新的全球化经济行动,都是对原来体系、各国交易游戏的改变;理论上,是对原来垄断资本主义势力、既得利益地盘的更迭和铲除。经济这块饼因全球市场自由交易致使生产力扩大,不参与全球自由竞争,除了国家被边缘化、遭受淘汰危机以外,更会排除有效率商品的竞争,是对一国国民经济福祉的斲伤。
全球化带来可观经济的成长和福祉,并不会减免人类反省的责任。在短时间内产生经济生活巨大改善的同时,对全球物资大量的需求,如中国大陆从粮食输出国,变成粮食(包括可生产动物性蛋白质的壳类、玉米、鱼粉等饲料需求)进口国,富裕生活的模式造成环境的破坏,促成超额的二氧化碳排放,冲击世界生态,更容易产生全球“粮食危机”,乃至通货膨胀的压力。
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和谐是人类基本生存的必要条件,只要不短视,二者可以并存,切勿低估(上帝赋予)人类反省的能力。除了创新、效率之外,人类经由呼唤和觉醒,仍拥有追求环境美善、持续平衡发展和保护环境的责任与能力。
全球化的正义
我们列举经济全球化的正义如下:
‧ 最大符合人类群体福祉的法则,但是须重新洗牌——使小虾米得以对抗大鲸鱼。
‧ 公平、透明化、铲除垄断、打破政商勾结既得利益。
‧ 第三世界少受限制,得以进入先进市场。
‧ 商品、资金无国界,劳力—人员移动无国界。
‧ 自由流通,减少垄断,减少物价上涨(通膨)压力。
‧ 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 网络打破国家界线及商业界线。
‧ 通讯全球化促使异国接单、超越国界限制、不(少)出国门亦可做生意。
‧ 学习情境改变。
‧ 强者营销遍布全球—培养一批全球化(超越国界)精英。
‧ 多元文化的出现。
全球化的不义
此外,全球化下的不义与危机则有:
‧ 国际金融败坏、国际资本不当地与政治勾结,乘虚而入、未有公平经济,反先受其害、假全球化之名行控制之实。
‧ 人口移动,迫使劳工、受薪者异国寻找工作—备受剥夺的感觉。
‧ 同构型提高,本土性消失,到处都有麦当劳化、星巴克化、Wal-Mart化的情形,地区特色消褪。本土意识受到挑战。
‧ 过速的经济发展,地球环境难以负荷。
‧ 弱势欠缺照拂,生存处境异常艰难。
经济全球化下危机的消除
全球化下突显普世的价值,其中符合基督教公平、正义和怜悯的主张,应予高举和贯彻。但人性的软弱面却常假借全球化其名,暗中行保护产业、以遂贪婪垄断之实;反全球化在保护弱势群体的顾虑之下,亦要避免丧失转型机会,以求为全民谋求更大福祉的契机。
以台湾为例,此前,曾因全球化的怠慢,延宕了争取更大福祉的实现,经济原地踏步;及至目前加速全球化及两岸贸易正常化下,劳工接受就业转型之压力,难免空前严重。如何不让全球化过程中,出现“新弱势”,进而在全球大环境中,找出吾人的定位,化危机为转机,成为我们最大的课题。要知道,越接受全球化挑战的经济,将越能够成为掌握未来机会、提升公平和国民福祉的国家和地区。同时,秉持基督教正义和怜悯向前迈进,争取国际经济福祉、在创新中保有地区特色、以激励手段济助弱势,是教会于迈向经济全球化时所当持有的积极态度

编辑:青云
初编:Jessie
校对:Sally
配图:Ashine
美编:Monic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