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这次的展览堪称2017年全美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展,不仅可以观赏到秦始皇陵跪射兵马俑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大都会博物馆更是邀请到曾创作过《卧虎藏龙》和《英雄》的音乐家谭盾特地为该展谱写交响乐——《色彩交响乐——兵马俑》

穿越千年的媒人,牵手千年华夏文明就靠他
赶在《秦汉文明》特展的开幕音乐会之前,我们得到了难得的一次采访谭盾的机会,跟他聊了聊这次和大都会合作的经历。
说到这次和大都会合作的契机,谭盾告诉我们,当收到来自大都会博物馆的邀请时,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个“媒人”,可以借此机会为美国的年轻人和古老的华夏文明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约会”。“年轻人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可以通过音乐这座桥梁,将这些年轻人带回到远古时期,看一看那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是一件让我感觉特别兴奋的事。”
一趟西安之旅,让他找到兵马俑最本源的声音
在开始创作之前,谭盾亲自去了趟位于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实地探访了一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管理上是非常严格的,普通游客必须站在高高的站台上在围栏规定的范围内俯瞰整个兵马俑坑,迄今为止,真正有机会进入兵马俑坑近距离仔细观赏兵马俑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只有像俄罗斯总理普京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那样级别的国家元首才能有和兵马俑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难得的是,得知谭盾想要进入兵马俑坑实地考察和感受兵马俑是为了将中国的秦汉文明弘扬海外的原因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允许谭盾在兵马俑坑内对兵马俑的颜色和质地进行研究和拍摄。
置身于秦始皇兵马俑坑,谭盾看到的是一个个和人等高的陶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他说自己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兵马俑的“灵魂”。与兵马俑的近距离接触带给谭盾前所未有的震撼,也让“陶土”这种制作兵马俑的材质在谭盾心里扎下了根。
谭盾告诉我们,正是这次的西安之旅,让他下定决心直接借用兵马俑最本源的声音——让陶土发声。谭盾告诉我们,在秦始皇那个年代,由于染印技术不够发达,人们使用最多的就是俗称老三色的红色白色和黑色,而这三种颜色则是来源于土地的最基本的颜色。在西安看到兵马俑时他就在想,既然这次的创作是和兵马俑有关,跟泥土有关,跟年代有关,那么就让“陶土”作为一个基本元素,真正参与到交响乐中来。
说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采访前我们在排练室时看到的那些大小不一并不起眼的“陶土模具”竟是这场音乐会中的主角——由于不同陶土质地和密度的不同,制作成乐器后发出的声音也不甚相同。而之所以在一开始我会把这些乐器看成不起眼的“模具”,是因为它们的形状和常见的埙和陶笛不同,敦实的外形注定了它不是用嘴吹奏,而是要用木棍敲打来发声的。
其实,在谭盾的音乐中,使用天然的“有机元素”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他的作品《女书》中,一位乐手站在乐队的最后面,用一碗水来演奏,水花飞溅的声音直接参与到了交响乐的演奏中,成为了一种毫无违和感的存在。
制作兵马俑视频,验非一般的音乐盛宴
除了得到作曲的灵感,谭盾还利用参观兵马俑坑时宝贵的时间完成了一件特别的事——拍摄记录下兵马俑并制作成纪录片。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像他一样那么近距离的接触和感受真实的秦始皇兵马俑,因此谭盾希望能通过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还原最原汁原味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之旅,“这样的震撼我必须把它记录下来,”谭盾还告诉我们,“通过影像和声音的搭配,观众可以更加身临其境的享受这场视觉盛宴”。
采访的最后,谭盾告诉我们,这次携手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共同演出对他来说是个非常难忘的体验,在他看来,这些孩子们还像一张张白纸一样,作为总指挥的他,能在这样一张张白纸上谱写出曼妙的乐曲是一件特别过瘾的事,“很多孩子都是美国人,他们甚至听不懂中文,可是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我无需再用任何语言告诉他们那是一段多么恢宏的历史”。
确实,正如谭盾所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当它被用来诉说一段历史时,产生的力量和艺术上的崇高感是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的。
演出信息:
3月31日:7:00 P.M.
4月1日:2:00 P.M.
Tickets start at $65.00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