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来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已经实践了一段时间的「笔记改良格式」,我称呼它「笔记的三层空间法」
长期追踪电脑玩物的朋友都知道,我常常会思考如何修正自己之前的方法或观念,尤其当一件事情实践一段时间并遇到大小问题时,只有改变或调整自己的做法,才是增进效率的最有效方法,而这篇文章想分享的笔记改良格式,针对的就是「怎么让一则记录型笔记更加有效?」的问题来进行笔记格式的改良。
「记录型」笔记像是我的文章草稿、工作上的企划、任务的执行规划,一般来说我们会习惯把收集到的资料、听到的内容、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记录下来,但是即使笔记内容看起来很丰富,然而正是因为陆续添加的内容太多太庞杂,最后这则笔记反而千头万绪,让我自己找不到重点在哪里?这时候,「应该怎么写笔记、做记录」才能更容易理出头绪呢?

最简单但很有效的笔记三层空间:

于是我便开始思考,怎么样从最基本的「笔记格式」来改造笔记的使用效率,但是我又觉得这个笔记格式不应该太复杂,如果格式太复杂,变成我们要花很多心思与时间去画出漂亮专业的格式,那样会让格式反客为主,我反而没有办法专注在思考动脑这件更重要的事情上。
(这也是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偏爱印象笔记而少用 OneNote 的一个重要关键)
在经过了一些尝试与长时间的实践后,现在我的纪录型笔记基本上有了一个固定的「三层格式」
  • 行动笔记
  • 构思笔记
  • 封存笔记
以我惯用的印象笔记来看,就是在一则笔记里以流水帐的捲轴方式分出「行动」、「构思」、「封存」三个记录空间,分别在不同空间写上相应的内容。
这种笔记三层格式「非常简单」,但是「效果非常显著」。

因为简单,所以一分钟内就可以学会、几秒钟内就可以画出这个格式,而且像是几乎没有什么复杂排版功能的印象笔记,或是任何文字工具都能做得到这种笔记格式。
因为效果显着,所以我的笔记可以更容易理出头绪,并且让这些笔记转化成更有效的后续行动
下面,就让我来分享自己实践这种笔记记录格式的心得与经验谈。

我如何实践笔记三层空间结构:

当我准备记录一个课程演讲心得、写下会议旁听速记、进行文章的构思、文案的草拟,或是任务的企划与执行时,我就会先在空白笔记上写出下面这样的三层结构:
  • 行动笔记:
  • 构思笔记:
  • 封存笔记:
很单纯的用纯文字的小标题区分出笔记里的三个空间,不一定需要额外的装饰(例如水平分割线,当然有也不错),这样要画出笔记格式的速度最快,并且无论电脑端、网页端、行动端,甚至在纸本笔记上都能立刻画出这样的格式。
构思——封存——行动
一开始我会先利用「构思笔记」这个空间进行书写,可能写出我当下的想法、列举大纲,把收集到的资料重点填入,或是把会议上、邮件里接受到的任务记录下来,并且写下我对资料与任务的注解等等。
这里就像我们平常习惯性的流水帐做笔记记录一样。
但是,随着收集到的资料愈来愈多,或是来自主管、客户对任务有所更新,还是整个企划开始有了转变而需要推翻之前的一些想法时。

这时候「封存笔记」空间就发挥作用了,我开始把构思空间里那些过时的、无用的、多馀的笔记往下移动到封存笔记空间。
于是「构思笔记」空间里保留了有用的、精华的笔记内容,而「封存笔记」空间里把那些杂乱但以后可能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考过程、零散资料也保留下来备查。
最后,我就从构思空间里继续做笔记中最重要的一个动作:如何把笔记转换成行动力。
透过一直保留在最上层的「行动笔记」空间,我精炼出构思企划里需要执行的步骤,或是文章草稿大纲的核心精神、关键问题,写入行动笔记空间,让我一看到这则笔记后,立刻可以找到指引我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的方向。

辅助数位笔记特性,建立可流动的笔记空间:

三层的笔记空间格式虽然在任何平面上都能进行,但是如果辅助像是印象笔记这些数位笔记工具的优点,又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因为我们可以把三层笔记空间变成「可流动」的笔记空间。
因为思考本来就是流动的,任务本来就会随时转变,一个可流动的笔记空间,让笔记可以符合真实世界的弹性变动。
1. 善用数位内容可流动的特性:
就如同我前面提到的,在我实际的纪录过程中,发现很多资料是需要「被移动」的,因为新的重要资料出现了、更正确的内容被更新了。
这时候在印象笔记这样的数位笔记中,我只要简单的复製贴上,就可以把原本在构思空间的笔记,移动到封存空间,或是移动到行动空间,达成笔记有效的转化。
2. 善用数位空间可扩充的特性:
另外因为笔记内容常常会不断的增加,原本一开始规划的笔记空间可能会不够用,而在印象笔记这样的数位笔记里不需要事先考虑空间大小,因为随时增加内容就能扩增原本不够用的笔记空间。
3. 善用数位资料库可连结的特性:
像是印象笔记这样的笔记资料库也方便我在这则笔记里随时连结其他笔记内容,复製其他笔记内容,这样就让笔记的空间不是「钉死的」,而可以随时弹性跟着我们的思绪舞动。
这尤其在许多工作职场笔记上非常有帮助。

我的三层笔记空间范例:

最后,让我举几个自己实际使用三层笔记空间来做笔记的范例,说明这样的笔记格式对我产生的帮助。
1. 想法笔记案例:文章草稿、会议记录、演讲心得、读书心得
例如我之前在电脑玩物要写作「Google Drive 超工作术:16招云端硬碟变最强办公桌」这篇文章时,我就先用三层空间建立文章草稿,我先在「构思空间」里把大纲写出来,上网搜寻可能的利用方式,以及我自己实践过的工具,接着开始一一实测。
这时候遇到无用的,就立刻归类到「封存空间」,然后开始在「构思空间」里规划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并且继续把可能多馀的内容移出放入「封存空间」。
最后,我在「行动空间」里开始构思这篇文章最好的标题,做反覆的修改,以及写出这篇文章我想诉求的最大重点、核心价值是什么,撰写时提醒自己必须整篇文章可以说服读者这个核心价值。
2. 企划笔记:活动规划、文案发想
又或者我在企划一本新书的发表会活动,这时候我会先在「构思笔记」里进行活动流程规划,列出需要准备的物品,写下需要事先完成的步骤,但是同样的流程一定会有更新,这时候旧的资料与想法就归纳到「封存笔记」。
然而从「构思笔记」里撷取出真正需要我去执行的任务,把任务清单用待办清单核取的方式列在「行动笔记」里。
这样的企划笔记就可以同时保留我的想法(构思笔记)、团队讨论的纪录(封存笔记),但是又能聚焦在我必须执行的任务上(行动笔记)。
3. 任务笔记:琐事执行
在工作上是不是常常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任务要被执行,当这个任务从邮件或会议上被交代到我手上的当下,我先把当下交代的所有细节记录在「构思笔记」,然后再从里面挑选出我真正必须去做的具体步骤写入「行动笔记」,如果执行过程中有什么其他琐事则可先写在「封存笔记」,这样就让任务执行过程更加清楚明白。
透过这样简单的笔记三层空间格式,加上印象笔记这类数位笔记流动空间的优点,就能很有效的写出更好更有效的想法、企划、任务笔记,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试试看。
拓展阅读:
原文来自「電腦玩物」
作者:Esor Huang 授权印象笔记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