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Dr.Song宋博士知乎《优秀家长的6堂成长课》之“如何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
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英文词语discipline,中文字面翻译是“纪律”。对,一提起纪律,相信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会有一种自动的抵触情绪,因为“上课遵守纪律”这几个字是伴随着我们长大的。每每提及纪律,我们无意识的就感到一种僵硬和不适,这其实是一种无法躲避的内隐情绪体验。
但其实,discipline这个词的拉丁语义是“教”,就是“教会一种技能”的“教”。也就是说,在我们给孩子施加纪律或者行为规则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教”而不是“罚”。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正面管教,这里把discipline这个词翻译为“管教”其实是非常合理的。我们不但要“管”而且还要“教”。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四岁的宝宝无理取闹的撒泼打滚,你最直接的管教方式是什么,你管教的目的又是什么?
“不和他废话,揍一顿就老实了,看他还再敢无理取闹!”
“别管他,孩子还小呢,随他去,慢慢长大就好了。”
“同理心去理解他,和她耐心的讲道理啊”
“先礼后兵,先讲道理,道理讲不通,再来狠的。”
这些听起来是不是相当熟悉,特别有共鸣,是的,说的就是我们自己嘛!这些都是我们家长经常使用的典型的管教方式。
那我们为什么对孩子进行管教?管教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眼前的目的,是大家都容易看的到的。
“看着他发脾气哭闹的,心烦的很,就想着赶紧让他别哭了。”
“每天早晨穿衣服要花半个小时,简直受不了,就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能快点!”
其实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在当时当刻就想早点结束那样让自己烦心和焦虑的状态。我们带着这样一个心态去面对孩子的吵闹哭喊甚至拳打脚踢,可想而知,我们作为家长也很容易情绪失控,最后和孩子两败俱伤。
那现在让我们试图把自己从那样让我们失控的场景中分离出来,哪怕一小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仔细想一想:一个孩子在他发脾气、在他撒泼失控的时候,他的需要是什么?我们作为所谓的理智的成年人,此时需要教给孩子的技能又是什么?
是不是自控?是不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不是合理的表达情绪?是不是对家长的尊重?
当我们把关注点从消除我们自己内心的烦乱,转移到孩子那时那刻的成长需求,再到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生活的技能,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容易失控,而且更加知道我们需要做什么来帮助孩子?
对孩子进行管教,我们主要有两个主要目标。“管”负责的是短期目的,就是改善孩子的外部行为和行动;而“教”负责的是长远目标,让孩子逐渐能够学会未来独自生活所需要的技能,比如自控(自己怎么和自己和平相处),比如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技能(如何和他人相处)。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仅要去培养那个“称之为我们骨肉”的孩子,还要努力的去输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怀有上述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管教,是怀有大爱的管教,是定向于未来的管教,也是最能让孩子收益的管教。
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您对管教有什么样的独特见解,觉得管教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呢?
欢迎留言讨论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