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文学习,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段漫长苦旅。
这种痛苦来源于语言的特性本身:不用则废退。
语言是一门沟通学课,仅参考考试成绩很难检验一个人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我们很多人去欧美留学都会发现:感觉自己像从来没有学过英文一样。上课听不懂,阅读靠字典,交流靠比划等等至少一年后才能慢慢缓过来,而更可悲的是曾经认为最管用的英文,如:how are you?等等常用句在实战沟通中毫无帮助,最多混个脸熟,然后就很难有进一步的深入。

这,就是莉香所说的英文能力,它可不仅仅是提高英文考试成绩。
事实上,英文大体可分为生活英文和学术英文两块。学术英文主要是学业方面的用语,能考过GRE却不一定认识生活英文,尤其是幼童时期的词汇。
美国留学的博士很可能经常发现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学期单词表里存在大量生词。这些词汇可能成人世界里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却是语感形成的关键。随着年纪增长会逐渐学到一些更高级的同义词,不同新词也许代替了旧词,但基本语感却是由旧词基础上进行叠加与深化而来。
所以在英语交流中,你完全可以通过对方的遣词造句,甚至说话的节奏、语音、语调以及表达的清晰程度来判断一个人的教育背景。
但如何我们的语感不过关,很可能会在特定语境下用错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语感的演化就是这么一个自然而然,不断精进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一定要趁早,尤其4岁前,幼儿听觉细胞非常敏感,可以辨别出任何发音,"能够听出差别"就是婴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的绝佳时期。
随着听力敏感度的减弱直至衰退,直接影响着日后学习语言的听力与发音。有些人模仿不出某些音,并非音带问题,而是因为无法听出完整发音。听不清,直接诱发说不准,在交流时自然阻隔沟通的有效性。
虽然经过长期浸润外语环境中,通过经验总结,可以大大提高听懂的效率,但口音以及陌生领域的听力,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
例如:有大量留学欧美十多年的博士,平时工作、研讨、发文都没问题,但生活中居然无法完整听懂英文电影和体育评论,也很难听懂欧美脱口秀的笑点在哪儿。
总之,语言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语感。婴儿出生之日就是语感培养的开始。从陌生到熟悉,从日常词汇到日常句型、循序渐进,不断重复,慢速与正常语速交替变化,不为单纯的及时兑现,等到三岁语言爆发期来临之时,厚积薄发的力量会让人惊叹不已。
尽管如此,也不必自满,任何学习都需要长期可持续性的努力,尤其是语言能力。If you don't use it,you would lose it!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