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校友或者成功的申请人交流是拿到关于学校和申请项目的有效途径
,小编也经常收到小伙伴的提问,但是不少问题都是有很多“槽点”的,今天小编就来“吐槽”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有效地与校友交流。


Guiding
Principle
首先,
明确交流目的
。基本上和校友交流,基本上都是为了获取学校信息,侧面了解项目的特点,或者咨询申请技巧,基本上是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的。在某些个别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想请校友帮忙指导申请,或者请校友做推荐人等其他目的。根据交流的目的,适当调整交流策略,可以让双方都比较舒服地完成对话。


其次,
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换位思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换位思考可以说是有效沟通的不二法则,适用于很多场景。试想一下,你站在校友的角度,当你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忍不住内心翻一个白眼,还是会觉得“哇,这个问题很smart”。同时,要想一想,你的问题你期待校友怎样回答,举个例子,如果你问“你觉得我可以被录取吗?”,像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就算你去问AO,短短地交流中也不可能给你一个准确的答复,而且招生都是择优录取,只看你一个人的case也是无法判断是否会被录取。


再次,
根据熟悉程度来制定交流策略
。如果你跟校友是多年好友,爱怎么问就怎么问,相信你可以把握好度。如果校友是朋友的朋友,有这么一层介绍关系,对彼此的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问题的“尺度”也可以大一些。如果你跟校友从未谋面,只是在微信群或者论坛上聊过几句,问问题就要主要把握尺度,循循渐进,比方说别一上来就问“你在哪里工作呀、你GMAT多少呀、你GPA多少呀”,我相信当听到这些的时候校友心中的草泥马一定在奔腾,内心忍不住咆哮一句“关你屁事”,因为:第一,校友的个人背景跟你的申请成功与否没有半毛钱关系;第二,在跟你不熟的情况下你按照居委会大妈调查背景式的追问会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两个陌生人交流自然或多或少有一些防范意识,所以在提问时尽可能地考虑对方的感受,循循渐进,比如你可以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背景和教育背景,然后再问问校友的个人经历,这样彼此间的距离可以慢慢拉近,渐渐熟悉后再恰当地问一下比较私人的问题。


然后,
先做思考,再提问
。很多问题的答案在网站上都有,所以在提问之前最好先做一下功课,如果你的问题都是网站上清清楚楚可以找到的,会显得你的问题很shallow,也会显得你的水平低,所以建议大家跟校友交流前都做好充分的功课。


最后,
勇敢提问,提出thoughtful的问题
。小编肯定是鼓励大家大胆提出问题,只是在提出问题之前要思考一下,尽可能让自己的问题更佳thoughtful或者insightful,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你的自身修养。


吐槽
八大经典问题
小编整理了一下八大“最让人忍不住翻白眼”的问题,如果你不幸问过这些问题,不用对号入则,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1
HBS喜欢什么样的申请人?
槽点:这个问题网站上有好么!很多学校的网站上都有“What We Are Looking For”这个部分,会提出他们的evaluation criteria,既有硬件方面的,比如对学历的要求,也有软件方面的,比如希望寻找什么特质的人才。所以直接问这个问题,表明显示了你没有做功课。你先要保证自己搜索了相关信息,才能提出有见解地问题,比方说,HBS的评价标准有Habit of Leadership,你就可以问“HBS很强调领导力,那么如何在申请材料中有效地体现领导力”,这样表明你做了功课,有自己的见解,你是来交流心得,而不完全“伸手主义”一味索取信息。

2
你的奖学金有多少?
槽点:这个问题和“你的工资多少”,“你有多少存款”本质上有多少区别?财务信息都是非常隐私的信息,你想想看你会随便跟别人说你的工资有多少吗?而且,HBS的奖学金是need-based的,也就是说越穷的人奖学金越多,你这样问不就相当于问“喂,哥们,你是贫困生吗?”我很理解对奖学金的好奇心大家都有,但是对不熟悉或者只有一面之缘的校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欠妥当的,当然如果你跟校友熟到一定程度,爱怎么八卦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但是在professional的社交环境最好别涉及隐私问题,你可以笼统的问“贵校大概的奖学金范围是多少?大约有多少人可以拿到呢?”这样问到的信息是不是跟你的case更佳relevant呢?

3
我工作了三年,GPA4.0,GMAT800,托福120,你觉得我会被录取吗?/你们学校要GPA多少才够呀?我的GT要考多少才能申请?
槽点: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提到过,这里具体说一下。如果你想了解学校对分数的要求,网站上都有,有的学校直接会写出对最低分数的要求,或者写出历届录取学生的平均分,你可以“参考”。“参考”的意思就是看看就好,你自己别差太多,或者要朝着写出的分数努力,争取高分。没有人能告诉你GMAT和托福多少分就够了,根本就不会有“够”这个概念。申请结果是看整个package,而不是个别分数就可以决定的,而且学校是择优录取,不仅是看你的硬件,而同时也会看你的竞争对手的硬件。因此,一方面你要努力考高分,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因为你的分数偏低一点点就放弃申请

4
你在哪家公司工作?什么职位?哪里毕业?GPA多少?托福多少?GMAT多少?
槽点:不关你的事!首先声明,这些问题不是不能问,只是要看你们沟通的场合和熟悉的程度。如果是在面对面的交流场合,你们初次见面,互相问问哪家公司或者什么岗位,都是很自然的交流话题,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的工作背景,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再询问别人的背景,这样会更加有礼貌。而具体的GPA、托福、GMAT的分数,对你的申请有多少帮助?如果TA告诉你TA的GMAT800,你不过会倒吸一口冷心,心里咆哮“哇塞,学霸就是学霸”;如果TA告诉你GMAT650,你心里会忍不住鄙视一下“650都能被录取,我也一定行”。我觉得不管是哪种心态都是“政治不正确的”,不应该因为某个分数的高低去judge别人,而且某个校友的分数对你的申请一点参考价值痘没有,只是满足了你八卦的心理而已,而且这种居委会大妈式的盘问也会让人反感。如果你想问,就可以问“你知道的华人同学中,大家的GPA的范围是多少呀?托福和GMAT大概都多少分呀?”把对个人信息的窥探变成对一个群体地询问,会让人更加舒服一些。当然了,你跟校友慢慢熟悉后,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八卦,只是说不要在初次交流时冒昧地提问。

5
我不是咨询也不是投行,我是在startup做HR,我可以申请MBA吗?
槽点:别以为你的背景很奇葩,比你奇葩的人多了去了。我知道很多申请人问这个问题的目的都是寻求心理安慰,想听校友亲口说出“嗯,没问题的”,这样申请起来比较安心。出于这个目的,你问了也就问了,厚着脸皮换个心安也挺值得的,但实际上MBA对你是做什么的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需要你能够justify你的申请动机,换句话说,就是WHY MBA要有说服力。虽然咨询、投行,或者Finance、Strategy、Marketing是主流,但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你是小众背景而放弃申请,要知道那些主流背景说不定竞争更激励呢。
6
可以请你做我的推荐人吗?
槽点:尼玛,刚见面就要我做你的推荐人?你要我写什么呀?我知道江湖有传言,校友的推荐信更有说服力,这也许是真的,但是我在《留学申请如何选择推荐人》当中也提到过,申请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对你的了解程度和是否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帮助你写好推荐信。如果随便找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校友写推荐信,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胡闹”。当然,如果你的老板正好是校友,那就是绝妙的机会了。
7
我可以看看你的申请材料吗?
槽点:看Essay等申请材料,无异于在问“哥们,我可以看看你的日记吗?”我相信所有成功的申请材料都是申请人的用心写出来的,都是一些肺腑之言,可能会包括童年故事,也可能包括成长经历,里面有可能有对自己悲惨童年的描述,也有可能有对TA和老板撕逼的反思,这些都是很隐私的信息,在不熟悉的情况下你要求看别人的隐私,真的合适吗?如果你想看范文,网上多的是呀,网上的范围都是出书人花钱像申请人买来了,想想看别人凭什么免费给你看隐私?相反,你现在是申请人,你可以问“写好Essay后,可否发给校友看看提一些建议和感受”,我觉得这样的要求更加有效地帮助到你的申请,而且校友也比较容易接受。

8
你可以介绍我所在行业的校友给我认识一下吗?
槽点:这个问题可以问,但是不要强求。就算是学校组织的校友见面会,也不是每个校友都愿意出来分享的,学校都会事先征求校友的意愿,才会安排分享会。如果你想通过A校友联系到B校友,相当于要动用A校园的个人社交资源,A校友就算是答应,B校友也不一定愿意“被打扰”,所以你可以提一下,如果A校友足够nice,自然最好,如果不愿意,或者联系上了B校友对你爱理不理,也是情理之中,理解万岁。

欢迎
向DreamBuilder提问!
小编作为一个内心温柔善良的大叔,自然会耐心地解答大家的提问,再硬的骨头大叔也可以硬着头皮啃下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不让大家提问,而是做一个积极思考、有想法有主见的提问者,大家都喜欢情商高的人嘛。同时,每个经历过留学申请道路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艰辛和不易,
无论是小编,还是愿意分享的校友,我们都愿意为大家答疑解惑,一起走过人生的这段旅程。


欢迎在文章末留言提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