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物语
姑娘是需要关怀的,尤其是大姨妈来看她的时候,然而90%的男人都死在了“多喝热水”这句话上。
其实姑娘们的姨妈疼根本不会因你说一句“多喝热水”就会有本质的改善,她们需要的是一种形而上的温暖。
“说一万句好听的,还不如做一件实事!”
哈哈!比如,献上一杯实实在在的红糖水。
巧家小碗红糖,乃红糖中至品。
2017年初,李克强到云南视察时,
自掏腰包购买了两盒巧家小碗红糖。
解放之初,西藏曾向周恩来请求:
“希望中央保证巧家小碗红糖对西藏的供应。”
由此可见巧家小碗红糖的“江湖地位”。
巧家小碗红糖味道纯、色彩鲜、杂质少,
素来享有“东方第一巧克力”之称。
去年,拾遗辗转周折,
终于找到巧家小碗红糖的老糖匠、非遗传人郭发万,
为大家献上了郭老最新熬制的小碗红糖。
没想到4000份红糖一上架,很快就销售一空。
有读者下午想下单时,不巧手机没电了,
等到晚上想再买的时候,红糖已经卖光了!
红糖卖出后,拾遗工作人员心里很是忐忑,
虽然是自己吃过才推荐的产品,但还是怕大家不满意。
结果朋友们收货后,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很赞。
并且,毫不吝啬地给出了一个个好评。
有读者朋友收到红糖后评价说,“打开包装就能闻到一股甘蔗的香甜味,咬了一小块嚼了,很甜,非常好的红糖。”
这些购买红糖的朋友,吃后不尽兴,
又纷纷在拾遗后台留言。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希望能够再次回购。
而还有很多没抢到红糖的朋友,
也纷纷在拾遗后台在留言。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红糖什么时候再上架啊!
    于是应大家所求,拾遗再次联系郭老,
    专门请郭老为拾遗赶制了一批小碗红糖。
小碗红糖是纯手工制作,所以数量有限。
这次拾遗定制的只有4000份,售完即止
一碗传承百年的红糖
巧家小碗红糖,乃红糖中至品。
《中国土特产大全》中记载——红糖,以巧家小碗红糖和弥勒县竹园红糖最佳。
巧家小碗红糖,保留了甘蔗中较多的营养成分,
含钙量含铁量均是白糖的3倍。
化水熬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之效。
巧家小碗红糖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年间,巧家蒙姑岳氏运铜到弥勒竹园镇,
回程引进了甘蔗种植,榨红糖技术也由此而入。
此后,种甘蔗及榨红糖的传统,便在金沙江两岸谷地流传开来。
郭发万就是巧家小碗红糖的传承人之一。
郭发万11岁时,就开始到糖坊当学徒,
60多年过去了,他成了当地最有名的糖匠,
他把这一生,都献给了这一碗红糖。
▲ 郭老会到甘蔗地里,仔细挑选每一根甘蔗
一碗红糖,料好,糖才甜
云南阳光充沛温暖,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甘蔗生长和糖分积累;
金沙江畔的沙土糖蔗,汁水多、含糖高、黏性好、熬出的红糖易成型。
优质的原材料,为生产小碗红糖奠定了基础。
▲ 熬糖有10多道工序,郭老会亲自监督每一个流程
自建牛尾灶,五口大铁锅一字排开,
用甘蔗皮作燃料,柴火连环锅熬制,
直到青绿色的甘蔗汁变成不断翻滚的浓糖。
甘蔗汁水分不同,杀糖时间也不同。
没有郭老几十年的功力,根本无法拿捏到恰到好处。
守艺难,守心更难
2013年,金沙江开始兴建白鹤滩电站,
电站蓄水后,海拔825米以下地方都将被淹没,
而甘蔗大部分种植区恰好在这个区域。
到那时,传承了200多年的巧家小碗红糖也将消失。
一些商贩嗅到商机,为获得高额利润,往红糖里加入大量白糖。
但郭发万却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古法熬制。
“做糖如做人,不能没了良心。”
一个行当的消失,往往从失去良心开始。失去了良心,等于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良心没了,也就什么都没了。”郭发万说。
2016年年底,央视还专门到云南巧家,
拍摄了郭老和巧家小碗红糖的故事。
这个时代,守艺难,守心更难。
从11岁进糖坊,到如今耄耋,
郭老用60多年光阴熬一碗糖,
为的就是能化出一碗最暖心的水。
购买巧家小碗红糖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