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西方教育还是东方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都是普及教育。
莉香之前的文章已经阐述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应尽的份内事。
当每个人都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就意味着这是每个人必须做好的事。
过去普及教育进行得还不充分的时候,读书不多,够机灵胆大或许也还有前程可奔。但知识经济的今天,如果连最基本的份内事都无法应对,就不用多谈"路在何方",因为根本无路可走。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西方与中国的普及教育究竟孰优孰劣?
这其实是个相对的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应试教育可能泯灭了很多人的社会性关怀却真不一定扼杀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考力。只是这些能力的发展方向与角度具有很强烈的中国特色,比如灵活机动、见缝插针、明哲自保、复制拼贴、规模建设等等,恐怕既不属于西方人文鉴赏更让西方无法跟从效仿。总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的就是这样的竞争效果,艺高人胆大的顺利通关,也不在乎那少数发挥失常的有能力者,因为人口基数实在太大,个例实在不能说明这种机制的无效性。
而西方普及教育就宽松很多,毕竟地广人稀,少了拥挤的急躁不安,自然有时间闲暇朝着文明礼让、关爱社会的高尚方向推进。西方的宽松教育演绎到今日也被迫迎来了移民潮带来的压力。别的裔族都那么努力,自己想多晒晒太阳也变得如坐针毡。举例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录取率仅为四分之一,那时很多人考上了还处于爱读不读的状态,但现如今大学录取率激变为5.2%(0.052),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分层教育:大众普及教育、普及 素质教育、普及 纯精英教育。
所以面对西方教育体系其实我们很多人是相当迷惑的,消息渠道不同,认知误区极多。比如说,放羊式的快乐教育最终能培养出顶尖人才;国外的孩子个个阳光自信;国外的孩子数学都很差;国外的孩子如何如何…
公平的来说,如果用中国特色的人才标准去衡量西方的孩子,我相信也同样有很多值得诟病或是严重不达标的地方。
所以简单那西方教育体系跟东方比是不够智慧的。各种体质都能强化或发展人类大脑的不同技能。
说到底普及教育是每个人必须而为之的基础,而真正的竞争优势则需要家庭自己努力。
根据最近的科学研究,人的工作最高负荷是同时进行4个不同项目。一个老师同时应对几十号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严守生源准入门槛,并拔高整体平均值。
这个平均值意义深远,学校可以因此采用更高程度的学习内容,但本质上仍然是把几十号人当同一个平均值人的水平进行教学。
所以真正意义的个性化教育永远不会超出4个人的班级。而市面上这样的高定配置资源少之又少,唯有家庭教育可以补位。
莉香记得很清楚,当初能够考得满分的科目皆是因为请了水平极高的私教一对一指导。学习仅靠学校就连平时的临考也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初中班主任家访,让莉香拿出课外辅导作业,结果全是白本,被老师狠批:那谁谁谁假期已经自学完下学期的课程,光是数学的课外习题就做了一尺高,你看你怎么跟人家竞争。这次训斥让我终生难忘,莉香大学能够年年校级三好,唯一的秘诀就是各方面都比平均值"跑得更快"。
"机会得靠自己努力创造"是莉香在体制内得到的最大启发。大家都必须做的事,就要尽力地超过平均值,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别人都不做的事儿,这才是未来竞争力的所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