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为了解决人类集体走入现代社会的难题,学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大批量的孩童被送到学校进行义务教育,确保了现代社会的生存底线。但我们必须清醒的一点是:学校就是个劳动密集型工厂,负责大量复制工业标准的工业品,但永远不可能出艺术品。
这也是为什么优等生对于学校并无太多依赖性的原因,优等生靠的是自发性、主动性的自学,而学校是为了保证平均线水平而制定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即便有重点班、重点学校的存在也同样是为人群中的大多数服务的教育。想要出类拔萃从来都得依靠个性化定制培养方案。
所以,基础教育既然是现代人类生存的底线,就根本谈不上逃避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全球亿万人都在做的事情,逃避就意味着出局。这是每个现代人应尽的本份,我们生在其中无处可逃。
当然,有些经济基础的家庭可以选择价格昂贵的国际或私立学校,但这不叫逃避,而是在底线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可能性。
进私立意味着双线并驾齐驱,但本质上都是做份内之事。无非多了一个东线、西线的选择。但双线叠加并非成绩考核OK就万事大吉。因为西线的重点在于校外,人格素养方面的要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性高于学业本身,所以如果仅仅完成校内的西线考核其实是相当不够的。另一方面东线的考核压力巨大,双线是否能够顺利推行对孩子以及家庭都是巨大考验。
进入国际学校单线操作的成材率更高,因为时间精力都更充裕,可以确保不分心的情况下严格单线执行。唯一问题在于孩子未来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关系。不管你接受与否,孩子都不可避免的成长为自主体系的文化单体,你们未来家庭事务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认知差异都会存在巨大分歧。唯有保持开明、尊重差异才能避免家庭重要事务中的严重矛盾。
说到底,择校的重点真不是选择学校的教育水平而是在挑选学校生源的家庭教育认知背景。相似家庭背景下,家庭对于孩子学业的要求以及重视程度决定了孩子同学们的学习氛围。这将成为学习的良好外在驱动,让学习本身变得更加自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