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囧囧 · 主播 | 及静
气止惊涛,波澜处,白袍身觅。遥海望,北风狂啸,浪流还击。五十万顷国土裂,七千里路人声寂。仰天叹,三百载轮回,骄阳熄。
祭沧海,行舟疾。假潮水,山河辟。 渡我明师,踏浪驱荷夷。血染沧海何畏首,复我华夏犹不弃。期夙愿,秣马厉寒兵,江山易。
《满江红·郑成功》
丁酉年二月十八囧囧
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四月三十,星期六。已经占了台湾三十七年的荷兰人的生活像以往一样平静:忙碌的荷兰商人在一件件检查自己的货物;牧师们进入汉人区,为新入教的汉人举行洗礼;头上挂满汗珠的水手正在擦拭船上的桅杆;在这里长大的孩童,正在尽情地嬉戏。天空和往常一样的蔚蓝,平时狂躁不安的大海,今天如同镜子一样平静。
这个周末,仿佛与平常无差,安静而又无趣。
早晨九点,在城中悠闲地抽着烟的荷兰驻台湾的司令,不经意间发现海上出现一个黑点。他拿着望远镜看去,他震惊得几乎倒在地上,海上出现了庞大的船队,在最前面战舰的船头,张着一张巨大的丝制太阳伞。伞下伫立着一位身穿白袍的将军。
他就是国姓爷郑成功。
各位书友好,晚读我们继续共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最后的坚守——血液里的海水郑成功。
早读时候,我们抛下了一个疑问,在忠孝两难的时候,我们只有像吴三桂一样的选择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晚读我们将带大家认识一个选择甚至全部经历都与吴三桂相反的人物。在晚读开始之前,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1.你有没有什么一直在坚守的信念?
2.你认为是什么造就一个人坚定的性格?
提到中华的民族的英雄,我想大家首先会想到一位:郑成功。可是这个我们熟悉的人物,在历史教科书中只是提到了他收复台湾,以及带来的深刻有益的影响,别的似乎一概未提。
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家庭,不知道他的背景,不知道他如何修炼成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这或许是历史对他的些许不公吧。
提到他的家庭背景,我想很多人会大吃一惊。他的祖籍在福建,他的父亲是名“海盗”,母亲是位日本人。而他出生在日本。
元朝时期,海洋贸易发达,福建省的人民富庶有余。而到了大明朝,朱元璋开始禁海,甚至禁止渔民捕鱼,把海岛上的居民悉数内迁。
“以三日为限,后者死。”
原本生机勃勃的福建,因此变成了“蛮荒之地”。闽人素来敢于冒险,他们不甘坐以待毙,于是偷渡异国,开辟新邦,或者为海盗,或者走私。而郑芝龙十八岁就离家出走,浪迹海外。精通几国语言,并且成了天主教徒。在浪迹日本期间,他娶了日本女人田川氏为妻子。
因为狡猾豪雄,他在海上混迹十余年后,成了著名的海盗头目。但是他对郑成功的各种道德文化的培养,却毫不吝啬。在母亲和老师的教导下,郑成功渐渐得到智慧,磨炼出坚毅的性格。 父亲对他孜孜不断地教诲,也让父子二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明崇祯元年(1628年),芝龙受到明廷招抚,官至都督同知。成为了官员的郑芝龙,更重视对郑成功的培养,把他接到自己身边。
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把二十一岁的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隆武帝大喜,赐名成功,赐姓。“国姓爷”这个称呼就这样来了。
历史学家说,郑成功的果敢刚毅,来自于他的母亲。他的日本母亲,有胆有识,性格刚烈。清军南下之时,郑芝龙望风潜逃,而田川氏不与同行。清军攻入安平郑家人纷纷逃跑,而她手持长剑不肯离去。当清军闯入家门时候,她拔剑破腹而死。
可想而知,如此刚烈的母亲,会给成功造成多么的大的影响。郑成功听闻母亲死讯,痛不欲生,匆匆赶回家安葬母亲,并为她立一像,日夜礼拜。他发誓,为了故主,为了母亲,他将与清廷势不两立。再后来,即使他遇见再大的困难,他始终将他的信仰放在首位。终其一生,郑成功都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由此可见,虽然说基因是遗传,但是父母对子女教育是多么的必要,特别是那些以身作则的父母。
1646年二月,清军攻打郑芝龙,他密令部下放弃天险自动撤退。并留下粮草供清军使用。
二十二岁的郑成功深感不安,屡次劝父亲,而父亲不为所动。最后他跪在地上,拉着父亲的衣服说道:“老虎不可离开山林,鱼儿不能脱离湖水;离开山林后就失去它的威严,脱离湖水上岸就会被击杀。父亲!你要三思啊!”
其实郑芝龙的选择,在唐宋以后的大多数国人来看,都无可厚非。此时清人已经占领了大部分中国领土,只有福建、两广、云南尚未归附。以一己之力对抗全局,既然早晚得投降,不如主动投降,可以换取更多的荣华富贵。
老谋深算的郑芝龙没有想到,这个性格刚烈的儿子,竟然会违抗他的命令。但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让郑成功见清朝官员时,郑成功拒不服从,并说:“从来都是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他还破天荒地写了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教父篇”,要父亲自爱。
当然每个人都有缺点,郑成功也同样是人。
他的弱点就是,“不明智”以及“过于固执”、容易冲动。有许多史实可以证明,他嫉恶过甚,执法过严,部下有小错也不能宽恕,常常因小事而暴跳如雷。许多将领忍受不了而投靠清朝。
郑成功的个性与中国传统的英雄形象完全不符合。在我们眼里,一个大英雄应该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
在传统道德看来,郑成功就是一个冲动的“少年”。而正是这个少年,创造了奇迹,为明末昏暗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辉煌。在战争时期,在民族大义时期,我们往往更需要的是这种有血性的“少年”,而不是那些明哲保身的“稳重”。
几百年后,“健笔”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豪迈地说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清军南下之日,郑成功用这种血性证明了这一点。父亲投降清朝后,屡次规劝郑成功投降。而成功拒不投降。而清朝人对郑芝龙的迫害也一步步加深,先是软禁,然后入狱,最后流放。之所以不杀他,是因为对招降郑成功还抱有一线希望。
可是后来郑成功做了一个战略决定,东征台湾。他知道,东征台湾,很有可能让父亲丧命。可是在民族大义与深爱他的父亲面前,他选择了前者。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中华民族证明了,他永不回头。
1661年,郑成功带着两万五千名士兵,攻打台湾。而城堡内武装的荷兰人仅有一千一百人。
虽然人数对比悬殊,但荷兰人没有绝望,在他们眼里,中国人没什么战斗力。一方面是因为军力的悬殊,他们已经用上了火枪、火器。而中国人依旧在用冷兵器作战。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中国沿海烧杀抢掠,却很少遇见正真地抵抗。
荷兰将军带着士兵出城后,自信地擦拭着火枪,以十二人为一排,勇敢前进。当靠近郑军时,连放三排枪。而让他们惊讶的是,这一次,中国人居然没有逃跑!
这些中国人一个接一个地倒在血泊中,他们居然还不逃跑!
荷兰人大惊失色,似乎这些人和以前认识的中国人不是一个物种。“这些人弯腰低头,躲在盾牌后面,不顾死活地冲锋,仿佛每个人家里都存放着另外一副身体。尽管很多战友悲惨的牺牲在自己身旁,可他们依旧不停前进,像疯牛一样,凶猛地扑入他们火枪与火炮的射程。他们甚至都不会回头,看一看自己的队友有没有跟上来。”
在血性的郑家军的猛烈攻势下,荷兰人终于投降了。他缓缓地走入了城堡,他知道,这是两万五千名华夏子民,用自己的血肉,填补起来的城堡;是他们近乎无所抵御,以肉身面对火炮夺下的城堡;这是无数子弟兵,抱着必死的决心,夺下的城堡。鲜血映红了道路,残缺不全的身体布满长滩。他心中既激动,又悲壮。
然而,无论如何他无法意识到这个时刻有多么的重要。他不知道这是东西半球国家之间的第一次对决;他不知道这是东方海战取得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胜利;他不知道这次胜利使台湾摆脱了像印尼、菲律宾那样被西方殖民几百年的命运;他不知道正是他,开启了台湾成为汉人主体社会的历史。
这位海盗之子,为风雨晦暗的大明王朝,展现了仅存的一点阳刚之气。
过于理想主义可能会像海瑞一样,偏执,一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过于现实主义,可能会像吴三桂一样一生荣华富贵,但是始终会以反面的形象载入史册。
理想主义是脆弱的,但是,一旦有现实主义为它做双翼,它必将爆发巨大的威力。
其实历史不断地证明,只要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即使武器装备再落后,也能够取得胜利。郑荷之战如此,抗日战争更是如此。在每个时代,都会有为自己的信仰而不断拼搏的人,不断抛头颅洒热血的人。
也许历史不一定会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无愧于历史。
正如每个英雄的宿命,往往都是凄凉的一样,郑成功也是如此。
清康熙帝元年(1662年)四月,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被吴三桂勒杀,大明王朝彻底灭亡。戎马半生的郑成功,失去了信仰,他为反清复明而生。既然明已灭亡,他收复台湾又有何意义?
他病倒在床上。然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接踵而至。他的长子郑经,与奶妈私通生下了一个儿子。治家极严的他暴怒起来。想要斩杀儿子、奶妈、孙子以及妻子。但是在悲愤地哀叹中,他的命令尚未执行,明末的最后一个繁星,就此陨落。享年三十九岁。
几百年后,几句朗朗上口的诗句从大学者蔡元培先生房间中飘出:
“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

作者:囧囧,有书原创作者带你穿越七百年,用人性洞察历史。
主播:及静,有书签约主播。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静扣心弦(ID:jingkouxinxian)。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今日晚读签到,回复“APP”,下载有书共读APP,找人聊聊这本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