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囧囧 · 主播 | 及静
宣德七年,一位老者站在南京的旧皇城脚下,依然清晰地记得三十年前那夜清晰又炽热的火光。
那夜,燕王朱棣派遣“勤王”的军队,围住皇宫。他希望在他到来之前,那里能发生些什么。事情的结果既让人满意,又让人遗憾。士兵们在废墟中找到一具尸体,面目全非,看上去更像个女尸。
不管怎样,朱棣当机立断,“认出”这具尸体就是建文帝。他长叹一口气,悲痛地说道:“侄儿无知,怎会如此糊涂!我为辅助你向善而来,怎做此等傻事!”
持续四年的建文年号,此刻已被抹去。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共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之朱棣。
先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朱允炆削不了朱棣的藩?
2.朱棣凭借什么能成为历史上唯一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3.朱棣挥师南下,为什么很多建文“忠臣”不战而降?
遗传的力量是强大的,老四朱棣每个举动间都与朱元璋如出一辙;而一脸忠厚之相底下流露的狡黠与阴霸也得了他的神韵。
越是像自己的孩子,他越是疼爱。可是他制定的森严的伦常告诉他,为了国家稳定,他必须选择他的嫡长子。
但朱元璋对于朱棣的溺爱丝毫不减,给予他极度的信任,将辽阔的北方作为他的封地,以拱卫中央。朱棣倒也争气,在与蒙古的战斗中,军功卓著,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日益增强。
我相信,他也像他父亲一样,接受万人的朝拜,特别是朱标死后,朱棣的皇帝梦日益膨胀。
尼克松曾经说过:“政治就是演戏。”那么朱棣就是天生的演员。
朱元璋在世时,他的野心深藏不露。哪怕心里诸多不悦,也不会流露出一丝一毫。朱棣的童年,在战场硝烟中度过,而他饱读诗书又在民间磨砺良久。他的城府与见识,比朱元璋更深、更远。
忠诚和背叛、真实与谎言、欲望和禁忌、道德和利益,这一切是那样纠缠不清千头万绪,在他面前一目了然。
他很早就明白一定要用最美的品德来装饰自己,用最恶的恶意来揣测别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北京地铁男子推人”事件。一点点导火索,就将自己的脾气、素质、本性展露无遗。虽然现在很多人教我们不要妥协,不要让步。
但是适时的隐忍不发,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建文即位时,与他的大臣商议如何进行削藩。他们一致决定,先削其他诸王,最后再搞定最难对付的朱棣。
在面临建文帝削藩之时,其他诸王义愤填膺。可是没什么用。建文帝用各种理由,一年内先后削了五位亲王,废去爵位,贬为庶人。
然后,以边防紧张为名,把燕王护卫中的精锐调到塞外驻守。又派了两名亲信,管理北平地方行政事务。
看似气势汹汹,却丝毫没有伤及燕王的根本。反而把真实的意图表现在朱棣面前,朱棣静静地看着小皇帝的种种表演。
他的小动作越多,他的意图就越明显,而朱棣就越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以静制动。想挑刺,却找不到刺,这让小皇帝越来越尴尬。
小皇帝自诩饱读历史,精通王霸之道。其实他根本没有读懂历史。
他爱面子,做事情又拖泥带水,总要想以什么正当的理由,抓住燕王的把柄,完美地削弱他的实力。
就像我们现在很多完美主义者一样,做什么事情,非要想一个完美的规划。往往一想就想很久,要么错过了最佳时机,要么就直接放弃。
比如,一些人想要去某地旅行,一开始精心的策划各种路线,然而一段时间后,你问他,旅游计划实现了吗?他往往会尴尬地挠挠头。
这种“白日梦想家”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说好听点叫完美主义,难听点,就称为拖泥带水。
而正是这种脱泥带水,也成为建文帝靖难之役失败的原因之一。他居然下了圣旨:“切莫让朕背负杀叔之名!”
这不是开玩笑嘛?人家造你的反,你让你手下别伤他。
当朱棣得知这个消息后,屡屡冲在前线。“勤王”军士气大振。
其实真正优秀的人,做大事并不需要认真的借口,有借口要去做,没有借口制造借口也要去做,做成之后自然有人擦屁股。
像那种只喜欢空谈,行动起来却拖泥带水的人来说,绝对难成大器。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女主角费尔明娜曾说过一句特别霸气的话,我觉得放在这里正合适:“我去旅行,是因为我想去,而不是对风景的兴趣。”
其实刚开始,朱棣只有八百名亲兵,而朝廷派来的亲信统领的军队,有十万之余。这种情景在一般人看起来就是“实力悬殊”。
但朱棣却不这样看,十万人之中,真正的敌人只是建文派来的几个人而已,只要杀掉他们,他相信老部下会再度云集到他的麾下。他多年在北方豢养起来的人脉关系,要比朝廷的一纸诏书有力的多。
果然杀掉了那几位大臣后,他的旧部纷纷倒戈,建文帝费尽心机的调遣,变成了一场空。
这只是开始,朱棣之所以能够胜利,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因为是藩王造反,既不是民族战争,也不是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大臣们认为,只要天下姓朱就行。
至于老百姓,你姓不姓朱都不关我的事,只要能让我吃饱就行。所以,整体上官员和老百姓反抗的情绪并不强烈。
2.朱棣的军队多为北方人,与蒙古军周旋良久,战斗经验丰富,而建文军队中的士兵,多生于南方,多年未征战,战斗力自然低下。
3.朱棣起兵反复伸张自己的正义性,号称“奉天靖难”。虽然这是古人玩过的老把戏,但是朱棣用起来面不红心不跳。他绝对不会承认自己是谋逆,他不断地寻找遮羞布,把自己伪装成正义之师。
4.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朱棣平日里,以“义气王爷”自居,深得部下爱戴。关于他爱护士兵的事情,多不胜举。
由于以上诸因素,燕军往往血战到底,战斗力非常强大。对于投降过来的敌军,燕王严令不虐待,更严禁杀俘,愿意留的留下,愿意走的给路费。燕王的仁慈之声,不久就天下皆知。
建文帝望着冲天的火光,四周满是杀喊之声,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他日夜勤于朝政,轻徭薄赋,重用大臣。而那些被他信赖的人,为什么毫不犹豫地去背叛他?而天下的郡县为何竟无一人来勤王?
不过这不重要了,他已经失败了。
可能中国几千年来一味彰显的纲纪伦常,在生死面前真的一文不值。当杀光了少数的反抗者之后,再无任何阻拦。也许这就是人性吧。
怪不得有人说:“中国自秦以后,再无公民兵。”
朱棣在山呼声中,走向了他梦寐以求的皇位,他是否真的是一位勤政爱民、仁慈正义的好皇帝?此刻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我们可以从他成为历史上唯一藩王造反成功的经历中汲取到什么?
就像昨天早读时说的一样:如果历史不能为我们所用,它只能称为故事。
至少从朱棣的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两个东西:
第一,真的不要把你的粗俗无理或者心直口快,当成性子直或者一件好事;
第二,不要总想着完美的计划,有时候你可能因此错过最佳的时机,当已经决定个大概立马去行动,再用行动中得到的经验,去完善自己的计划,也不妨是一件好事。
可是如此仁义宽容的朱棣,为何在登基之后性情大变,杀人如麻?那么晚读让我们一步一步来解剖他每一个动作背后所蕴藏的人性。
敬请关注晚读——《篡位者的恶业:明成祖》
作者:囧囧,有书原创作者带你穿越七百年,用人性洞察历史。
主播:及静,有书签约主播。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静扣心弦(ID:jingkouxinxian)。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今日早读签到,回复“APP”,下载有书共读APP,找人聊聊这本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