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方面,母亲本能的爱是不足够的,爱不但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项技术。如何以正确姿势打开你的爱,如何以孩子需要的方式爱他们,这更是一门科学。
Dr.Song宋博士知乎live系列课程《优秀父母的6堂成长课》
"妈妈,我不喜欢我皮肤黑!"四岁小儿某天对我郑重其事的说。
“傻孩子,那是太阳亲吻你时留下的痕迹啊,等到冬天太阳不强的时候,你的皮肤就不这么黑了,不用担心哦!”我安慰道。
这之后的某天,我和儿子幼儿园老师闲聊起这段对话,这位白人女老师也煞是苦恼的说:“我从小到大都是晒不黑的人。我周围的人总是和我说要多晒晒太阳。反正也晒不黑,我现在也不在乎了。”
我问:“为什么白人偏喜欢晒成小麦色呢?你知道在亚洲文化里,尤其是女性,都竭尽全力的追求美白。”
老师回答:“大概是觉得小麦色的皮肤看起来更健康漂亮吧!”
我不禁想起去年女儿足球队里一个小朋友的的妈妈。虽然是初夏的傍晚,但是那天仍然挺冷。这位白人妈妈穿着短衣短衫,但是裸露的皮肤看着比之前深了几个色号。我还在疑惑的时候,她却主动弹起下午去美容店喷棕皮肤的事情。虽然知道美国人喜欢小麦色的皮肤,但是人为的把皮肤喷黑,我还是很吃惊:“为什么啊?”。“看起来瘦一些,穿衣服好看啊!”她随口答道。
甭管人类的老祖母是不是非洲人,美国社会对肤色和人种的刻板印象以及歧视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个在公共汽车上因为只能站着不能坐着的黑人小女孩,回家在浴室里妄图拿刷子把皮肤刷成白人那样的肤色,结果却刷下来不是黑色,却是红色的血。
对命运的抗争,却抗争不过人性。
据说在印度,人们也追求浅色的皮肤,因为那意味着高贵和美丽。在中国等亚洲国家,一白遮百丑,更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欧美厂家生产的美白护肤品,也只有在亚洲市场上销售。偶尔在校园里看到撑着太阳伞的国人,估计十有八九都是刚到美国的。
从小到大都是黑孩子的我,小时候暑假返校后常常被小伙伴取笑:把你扔到煤堆里,都找不到你在哪。或许只有在放弃了皮囊的负担之后,我们才能发现什么才是真正能书写一个“人”字的东西。
我宁愿肆无忌惮的奔跑在阳光里,做个名副其实的黑孩子,也不愿意躲在阴霾下做个花姑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