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宇:“虽然我与Frank素未谋面,但从仅有的几次交流过程中,不难发现他是一个极其有想法的人。特别是在最近,他模仿Toyota用的项目管理模型,来帮自己做了“个人企划案”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这么玩儿?总之,我感觉很幸运能在去年底认识Frank,非常期待今年能有机会能和他够面对面交流。不过在此之前,真的要好好地了解一下他的故事。”
用“巨大代价”换来的间隔年
“做喜欢的事,我一定会投入100%热情。”这句话是Frank——这个在上海长大的台湾小伙子始终坚持的信条,也将实践在他酝酿已久的疯狂想法上。关于这个想法,今年在美国读大三的Frank聊起时兴奋得我几乎能穿透电话看到他的笑眼。他在今年即将开启间隔年计划“10的k次方”——一年内降10%体脂、体验10种极限运动、认识100个有效的人脉、读100本书、用视频形式记录自己的行动,并由此达成10000粉丝目标。
“这些计划都是跟10有关的,而将前四项的数字相乘恰好等于10000(粉丝)。我给这件事赋予了一些意义,希望所有事情都可以联系起来,最终能让我在个人影响力上达到自己一直在憧憬的目标。”
这个圆满巧妙的意义,大概让他这趟有关时间和热情的旅程早就不仅是一次挑战,而是让Frank享受努力的机会。好比举铁至青筋暴起大汗淋漓,是为了认真体会肌肉被逐条撕裂再重塑的痛快和酣畅。
这个计划之所以意义重大,令Frank如此欣喜若狂,不仅因为他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自己,更是在开始之前他便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他辅修的电脑科学和统计两门专业,以及他手上的三份实习offer,将全部放弃——为“10的k次方”作最大的让步,这既是需要勇气的选择,也是Frank对自己表下的决心,既然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再也没有不好好做的理由,也没有放弃的借口了。
“我接下来最大的期待就是完成这个计划,做了这个我会变成最酷的人。你想想,当一个人学会了开小型飞机、冲浪、赛车、跳伞,他还有什么可怕的?”尽管Frank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对身边各种“很酷”的强人非常羡慕,但他在这种意识下反而造就一种更难得的“努力天赋”,正如他坚持均衡发展的理念,曾是学校乐团萨克斯首席,弹钢琴打篮球学泰拳,做各种各样的志愿者,大学里尝试各种市场相关的实习,发现自己还是块从商的料。
想让自己变得更酷,这个单纯得有点可爱的动机才能让Frank只要决定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出成果为止。回看这些年的历程,Frank不自知的优秀大概正是来自这股对生活纯粹的期待和热忱,特别是聊到他加入学校的亚裔兄弟会以及当个人税务申报志愿者那些经历时,触及到他内心柔软的地方,与其他维度的Frank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
他的高光时刻
大多数国人包括Frank,对于亚裔最初的固有印象脱离不了优越的家境、开放自由的思想。但直到加入亚裔兄弟会,他彻底颠覆了这种定式思维。“其实在美国有很大的群体,都是从难民营,从印度,孟买,缅甸或者越南过来的。当我了解到他们的历史背景、文化后,开始换位思考,其实不是所有亚裔都过得很好,他们的父母很多连英语都不会讲,只能找薪水微薄的工作,被不平等对待,小孩在资源不充沛的环境下长大。”
当初只是抱着换个新环境的心态加入亚裔兄弟会的Frank没想到会被亚裔兄弟们的不同身世背景触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实在值得感恩。这也令他更加热心助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在社会上拿到那么多资源,一定要回馈,做人才有价值。” 这一点Rihanna最近在哈佛的演讲中也提到:“If you have one dollar, you’ve got plenty to share.”
Frank当过Mall of America的志愿者,CBA志愿者,不过留给他影响最深的还是个人所得纳税申报志愿者,即为美国百姓做纳税申报的工作。这份工作能够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而其中绝大部分是中低收入人群。Frank印象最深的是他给一位一手拎着大包小包,一手抱着孩子的92年单身母亲做纳税申报,她的年薪一万八千美金,要养活一家人的难度不敢想象。最后这位母亲可以拿到退回的五千税金时热泪盈眶的场面,让Frank百感交集。
“我喜欢做纳税申报志愿者,它让我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到普通人民的生活,可以看到非常不同的一面。但假如我是专职做纳税申报,或许就会不为所动,起码不会那么感性地去看待这些事情。”
保持清醒的触感,这番话让我对Frank的细腻一面更感兴趣,再想到他即将踏上的“10的k次方”征途,或许可以发现他追求的目标早在以前就埋下伏笔,他从大小经历中吸取的感动和能量,给他勇气抛弃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对于他来说,重要的,就是那些最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的事情。
Frank有个很有意思的习惯,每晚睡前花一分钟,一句话总结一天的高光时刻(Highlight of my day),最酷、最有意义、最开心难过,最失败的事情都无妨,重要的是能日后回看,既是给以后的自己一个成长的凭据,也可以随时调整奔跑的速度和方向,进取或者犯懒都一目了然。
加入聚星会
是16年最正确的事情
在开始采访之前,Frank问我“要不要提早通话随便聊聊?”我们就天南地北地聊,原来他和Shine在大一暑假香港实习的时候已经结识,两三年后我认识Shine,又通过聚星会认识了他。我和Frank跨洋通电,说起来真是一种不知几时会起或灭的缘分。
他特别兴奋,说自己不太擅长写作,却又希望可以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故事和未来计划,这次采访来得及时。而前阵子Frank的朋友需要找拍摄宣传片的团队,泽宇直接把朋友推荐了给他,听说现在已经开了三次会议。看着事情一件件被顺利解决,怪不得他有感而发,“加入聚星会是去年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他的间隔年项目“10的k次方”也受了星友们的影响,令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聚星会这个小熔炉的能量还待星友们发掘,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还藏着数不清的惊喜。
Frank本身也是外向派,在美国同样发挥出他独有的感染力。他既在社团学生会中收获许多当地朋友,在工作团队中擅长激发团队凝聚力,工作上又有十分信赖他、愿意动用自己人脉帮他找实习的上司。属于我们常说的“跟美国人打成一片”的学生。所以对于一直困扰大家的“如何与比自己厉害的人交朋友?”“如何增强团队凝聚力?”这些问题,他看得透彻,说得有趣:
“比如小孩子喜欢跟什么人做朋友?跟不抢他玩具的人。如果你抢他玩具,他会跟你闹翻,但是你跟他一起玩,他会很愿意把玩具分享给你。引申到社交里,跟比你强大的人交朋友的时候,你不能让别人觉得你跟他交朋友是来拿人脉、抢资源的,而是真心来交朋友、谈心的。这种真诚态度最重要。
“(关于团队建设)我也跟教授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团队凝聚力的根本是团员之间要够‘粘’,每个成员之间要有相互依赖心理。比如办一台年会,分工尤为重要,一定要将工作分到非常细致,让每位成员都有不可或缺的职责,这个层面上的‘相互依赖性’才能够发挥出团队最大的优势。”
大家在国外都希望能融入当地圈子,但在国内的文化背景下大多数中国学生都比较内敛甚至不自信,Frank认为要突破自身的限制——即打破别人对你的思维定式,这样最容易让别人记住你并且与你交往。当然他不忘补充,“在融入外国圈子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与一些玩得来的中国朋友由于圈子不同而疏远,在游走过两个极端的社交状态之后,他开始掌握平衡点,“中国学生都从同一个文化背景出来,在一起玩其实是最开心的”,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却也不必无理勉强自己,辩证思维令Frank总能看见事物的两面,这样才容易处理妥帖。
结语
谈话持续时间很长,除了“10的k次方”项目之外令我印象同样深刻的,是他提到家人的话题。Frank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开朗和自由的性格心态,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影响。他特别提到父母对他几乎无条件的支持,并且因为出国而很少能陪伴家人,他对此有一点放不下的心结。
“去年感恩节放假我回家了半个月,我外公癌症末期,尽管我学习和工作都很忙,但我决定回去照顾他。那一次感触特别深,其实我很生气自己错过了很多跟家里人在一起的时间,所以有时候我会很羡慕国内的学生。”当时假期结束,Frank刚抵达美国半个小时,就收到了外公去世的消息。他到今天都依然认为这是外公对他的挂心和庇佑。
有时Frank的感性超过了许多以创作为生的人,但他的元气和能量也同样惊人,我甚至已经等不及想要看到他的小宇宙在“10的k次方”里爆发的阵仗了!最后送上我无比期待的支持、祝福,并静候佳音……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学家通过观察分析也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收入约等于关系最好的5个朋友的平均数。这说明,朋友间的想法和价值观会潜移默化、相互影响。所以,如果我们每天只活在自己狭小舒适的社交圈内,而不去主动交友、交流,就很难有新的突破和本质性的进步。
人脉就是命脉——如果你可以每天花1-2个小时去跟比自己优秀的人打交道,互相交流工作和生活的想法和心得,长期坚持下来,你将发现自己会效仿那些优秀的人的思维习惯和行动模式,并且在他们走过的成功路上加速成长。
从今天开始建立自己高质量的社交圈,在公众号主页回复“Frank”,立即获取他的私人微信,或许他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大贵人。
我们下周见!
泽宇
或许你还想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