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节选自Dr.Song宋博士知乎系列课程----《优秀家长的6堂成长课》的第二课:如何培养一个情绪健康的孩子。全部课程详情请查看此处链接:
https://www.zhihu.com/lives/courses/802887921127542784。
欢迎转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尔曼进行了大量关于亲子养育的研究。他发现,父母在和孩子进行情绪互动时,光有爱是不够的,很多深刻的爱着孩子的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或者引导孩子去调节情绪。基于多年和大量父母的访谈、实验室观察、问卷调查等,戈尔曼教授总结出四种典型的亲子情绪互动类型, 分别是:忽视型、否定型、放任型、和情绪教练型。
1. 忽视型(dismissing parent)
这类家长总体的特点是:不去正视孩子的情绪体验,剥夺了孩子学习情绪调节的机会。
  • 认为孩子的情绪是他们不理性的表现,认为小孩子的情绪不用搭理自己就会好,认为家长的关注会让孩子的情绪越发不可收拾,因此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不加理会或者轻视孩子的情绪。

  • 还有的家长很能感同身受,但是看不得孩子难过失望或者哭泣,只希望孩子的情绪状态早点结束,因此习惯用诱惑物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要不要看电视?”“爸爸带你去买冰激凌好不好?”。间接的关闭了孩子体验情绪和认识情绪的机会,更不用说发展情绪管控技能。这样的孩子,往往日后也会倾向于借助外界手段来使自己感觉好起来,吃喝、购物,游戏等。

  • 另外一些家长呢,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引起他们的焦虑和紧张,面对孩子的真实情绪,他们总有挫败感和无力感,家长为了避免这种感觉,无意识的对孩子的情绪采取低温处理,比如孩子告诉妈妈幼儿园有小朋友打了他,妈妈说“哦,那只是一个意外”;孩子说一个要好的朋友不理我了,爸爸说“没事,慢慢就会好了”。

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是错误的,不合适的,不被认可的。他们也倾向于认为自己有问题,比如为什么别人都很好,唯独我这样情绪化。他们因为在家庭中没有机会学习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绪,所以即使成年后,情绪管控能力也不好。
2. 否定型(disapproving parent)
这类家长和忽视型有很多共同点,但是更加倾向于:因为孩子的情绪爆发而严厉批评,贬低甚至惩罚孩子。
  • 认为负面情绪的表露意味着脆弱,意味着孩子自身的性格弱点,比如一个四岁的孩子睡前总是哭哭啼啼,家长一番威逼利诱之后,孩子还是不能停止哭闹,家长干脆就来一顿狠揍。

  • 认为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不尊重自己,比如无法忍受孩子对家长生气,而把孩子关小黑屋或者体罚。

  • 认为孩子通过眼泪来故意操纵家长达到某种目的,因为感到自己被情感勒索,因此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惩罚他们。

  • 孩子情绪失控,导致家长的情绪失控,而把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从而否定了孩子的情绪。

  • 认为孩子需要严格遵守纪律和规矩,不去理解孩子情绪背后或者行为背后的原因,认为惩罚孩子就是让他们学会守规矩。

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情绪不但没有被正视,而且被惩罚和羞辱。因此他们除了忽视型家庭里孩子的一些特点外,更可能去怀疑自己的作为人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更有可能有心理健康的隐患。
3. 放任型(Laissez-Faire Parent)
这类家长总体的特点是:不但接受而且放任孩子的所有情绪和行为,不能为孩子提供引导和设立行为的界限。是最接近于“慈母多败儿”的一类。
这类家长有可能自己童年有创伤,或者曾经被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因此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放任他们任何的情绪表达方式,生怕管教会让孩子受一点点伤害。这类家长,不愿意或者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提供引导,如何给孩子的行为设立边界,如果教会孩子解决问题。
因此这种放任的态度,让暴怒的孩子变得有攻击性,不但用言语或者行为伤害别人,还可能伤害自己;让难过的孩子,一直沉浸在难过而无法安抚自己。对孩子来说,不知道行为的边界,就如同掉入黑洞,不知道如何走出来,因此内心会更加恐惧。
这样长大的孩子,虽然情绪被无条件的接纳了,但是往往会很自我中心,行为表现的没有规矩,负面情绪往往强烈而无法自控。
4. 情绪教导型(Emotion-Coaching Parent)
这类家长总体的特点是:认可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为孩子的行为设立界限,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 尊重孩子的情绪,不会因为孩子情绪的发泄而取笑或者逗弄他们

  • 对孩子的情绪,哪怕是比较微妙隐蔽的情绪,都比较敏感

  • 愿意花时间陪伴和倾听孩子,对他们的情绪很有耐心
  • 意识到孩子脆弱的时候,是亲子关系更加紧密的机会
  • 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不会焦虑或者紧张,知道该做什么

  • 不会告诉孩子该怎么去感受,不去评价他们的情绪

  • 不觉得作为父母,需要去替孩子处理所有的事

  • 当孩子的行为出格时,会清晰的告诉孩子界限在哪里,并一贯的执行规则
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相信自己的情感和内心感受,自尊水平高,人际关系和谐健康,情绪管控和调节能力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很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