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  告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任新民 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2月12日15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他说: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青年任新民,有一腔热血。他曾于1935年考入中央大学化学系,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有机会参加抗日斗争,他转考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抗日战争中,手持落后武器装备的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抵抗日军飞机大炮的场景深深刺激了任新民。1944年,他被公派美国留学,并在4年后获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正当任新民在美国已经有了安稳的工作和生活时,新中国的成立让他义无反顾地启程回国。
1956年,苏联同意援助中国建造导弹、原子弹以及发展其他航空技术,一年后,国防部五院引进了两枚苏联R-2导弹,开始导弹仿制工作,该任务被命名为“1059”,任新民担任液体火箭发动机总设计师。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但任新民发现,苏联专家提供的发动机图纸中,不仅漏洞百出,而且涉及到试车台等关键性技术的图纸,根本没有。
原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王桁:任老总就提出来,说你得给我这个,我将来发动机怎么试车。人家苏联说的很轻松,你拿到莫斯科去试啊,我们给你试,这个很好吧。任老总说这个不好,这个等于我还得靠你,我不能自主来生产我这个发动机,这个不行,绝对不行。
这远没有到“难度”的最高级。1960年6月,苏联政府单方撕毁协定,苏联专家准备全部撤走,一些西方媒体宣布,中国的导弹计划夭折了,中国人的导弹梦碎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19研究所原所长马作新回忆,任新民和他领导的发动机研制组,对抗的是孤立无援的科研障碍,也是最简陋的物质条件。
马作新:我们刚搬到这个南苑地区来以后,接收的这个飞机的修理厂,现在这个制造厂,当时很破烂的一个厂。当时我们就在大机库里面工作,就是飞机的库里面工作。又漏雨又透风,那个条件下,一下雨那个棚子都漏,就是个板凳和图纸板,搜集资料到处去跑。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在酒泉发射基地发射成功。尽管只有550公里的射程,却为中国的导弹事业打下初步基础。任新民的轻松时刻来之不易,去之匆匆。随后的1962年3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批导弹,飞行试验以失败告终;1966年到1967年,“东风三号”接连五次飞行试验失败。
叫停最没有风险,而继续试验需要莫大担当。经过改进,东风三号再次发射。王桁说,就在发射前,火箭屡次冒烟,试飞任务中止,七机部命令停止发射,但是任新民却不同意。
王桁:最后任老总分析分析分析,分析到最后没有问题了,没问题,我决定打。我决定我负责。他这个民主集中制,他贯彻得很好,你们都说都弄,我弄清楚我做决策了,但我决策错了我负责。对错都是我负责,他这话说的很明白了。
“东风三号”的研制成功,使中国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拥有了完全独立的中程导弹。“扛事儿”的任新民在其中的功劳,不言而喻。
此后的1975年,被认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涉及部门最多、技术最复杂的大型航天系统“331工程”正式组建。331工程一开始就是一场,关于到底使用常规发动机还是新型氢氧发动机的大讨论。
作为先进技术的力挺者,任新民牢牢站在氢氧发动机这边,就此把握了中国火箭的发展方向。在类似的争论中,曾有领导直接问任新民,你对长征四号甲的发射成功有把握吗?
时任该工程总设计师的任新民说,长征四号甲能研制成功,如果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别看我70岁了,坐几年牢还没问题。
在两弹一星元勋颁奖大会上,任新民获得了功勋奖章,作为中国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任新民被认为是总师第一人。1978年6月,已经担任第七机械工业副部长的任新民,将载人航天作为自己的新课题。
23名“两弹一星”功臣中仅有5人健在
任新民秘书谭邦治:他当时那个思想啊,真正是像着了魔一样,就是说我们前30年走过来了,别的我们不好讲,我们起码有三个字做到了,没偷懒。他说后30年你怎么走,怎么干每一个任务,每一个工程,你的队伍,就是队伍的稳定啊和锻炼提高,这都成问题。
2003年10月15日,88岁高龄的任新民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载上太空遨游。王桁说,这时的任新民,离开科研岗位已久,却从未转移关注。
王桁:以前大概几年以前吧,他年纪比较大,我们去问他,现在该怎么搞什么东西的。他说你们别问我了,我现在年纪大了,我该做的事儿做完了。他偶尔也问我,说你们那个长征五号什么时候打呀,都问这种问题,这种问题还是问的,我说大概2016年吧,哎呀怎么那么慢呢,说说。但是真正你说怎么搞怎么搞,他不跟你说了,他说我现在年纪大了,我不动脑子了,该你们干了。
有人说,任老总的一生波澜壮阔,因为参与了众多航天工程的论证、实施。但他自己却说:“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网友说:谢谢您,让我们抬头挺胸,昂首阔步

没错,正是因为他们这群为国家奋斗、奉献、牺牲的科学家们,今天的中国人才能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出去!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回到那个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时刻。这是被视为“东亚病夫” 的古老中华民族再也无须向强权跪拜的日子。

在这一天,在世界的东方,在亚洲的中部,在古老的罗布泊,那一团比日出更耀眼的蘑菇云,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是在向世界宣告:伟大的中华民族又回来了!
消息传到国内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万众欢腾,唱啊、跳啊、拥抱啊,如同庆祝盛大的节日。
上千万居住在海外的炎黄子孙,也感受到了这一天周围的人投来的尊敬目光以及心中腾起的无限自豪。
1、一位从大陆败退到台湾一位国民党将领,为了谋生来到南非经商,那时南非奉行种族隔离,黄种人在公共汽车上必须坐后排座。
有一天,这位先生乘公共汽车时习惯地往车后面走。司机对他说“从今天起,中国人都可以坐前排座。”,理由是:昨天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能造出原子弹的民族当然是优等民族。老先生一下子就愣住了,激动地泪流满面。
2、在纽约的华人区的一个中餐馆,尽管利润微薄,老板还是要求所有服务人员都要向餐馆的客人卑躬屈膝地下跪服务。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他们似乎麻木了,甚至习惯了。然而有这么一天,餐馆老板却泪流满面地告诉他的职员,从今天起,我们再也不需要给别人跪着了!
3、一位在西欧开饭馆的华侨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此前邻居经常将垃圾扫到他的门前,以示对黄种人的蔑视。中国爆炸原子弹的消息传来后,他的门前再没有人堆来垃圾,警察也向他道贺说:“您有这样的祖国,以后不会有人再找您的麻烦!”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共和国不会忘记那些挺起国家和民族脊梁的人!
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法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一个人没有脊梁,就会站不起来。一个国家没有脊梁,就会永远被列强踩在脚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辉煌的名字:

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冶金学家吴自良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泰斗钱学森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家彭桓武
......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中国脊梁们永垂不朽!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中国航天六十年的辉煌
(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微博以及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