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朋友们转发至个人朋友圈,分享思想之美!】
作者:章骞(海军史学专家)
南北战争对美国海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861-1865年,由于经济利害关系的相异,南部各州与北部各州就奴隶问题为契机发展到了兵戎相见、同室操戈的地步。这场内战通常称为南北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海军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861年4月南卡罗莱纳州的萨姆特堡之战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在战争爆发开始阶段,海军的大部分隶属于北军,这自然对于南军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大部分的海上战斗通常由北方执掌着主动权。当时海上战斗主要分为三个战场,而这三个战场又是以迥然不同的形式展开的。
第一个战场,即海上的主要战斗是围绕北军对南军的海上封锁而展开的。战争爆发之后,林肯总统在1861 年4月宣布了对从南卡罗来纳到得克萨斯州海岸的所有南部港口进行封锁的命令,之后北军由法拉格特将军所指挥的舰队开始在这些海域展开。
戴维·格拉斯哥·法拉格特(1801-1870),南北战争中北方联邦海军将领,美国海军第一位少将、中将和上将。
切断欧洲与南方的贸易路线是北方胜利的重要条件
南北战争如果单纯从经济活动角度看,可以看作是工业化地域与农业区域之间的矛盾与对抗。由于重工业地带主要集中在北方,密西西比河以东脱离联邦政府独立的各州主要依靠种植和出口棉花。整个南方邦联缺乏工业基地,其东部甚至连粮食都无法自给。南方邦联不但对于兵器的生产以及物资的调集非常困难,而且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是问题。因此,如何切断欧洲与南方邦联进行贸易的路线,可以说是北方通往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是说起封锁任务,其执行起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当初实力有限的北方海军要封锁的是超过5630公里的海岸线,还要在近200个港口和通航河道实施巡逻。而且更加险恶的是,若要彻底阻绝南方邦联和欧洲的联系,还可能承担引发与欧洲国家发生争端的风险。
开战不久,南方邦联就急于获得欧洲列强的支持,因此曾经派遣具有外交经验的政治家梅森和斯莱德尔突破封锁前往古巴乘坐英国邮轮“特伦特”号,准备分别前往英法担任使节。 北方联邦获悉后前往拦截,蒸汽巡航舰“圣哈辛托”号在1861年11月8日拦截成功并将两人捕获。英国声称其国旗遭到侮辱而要对北方宣战,并将舰队和8000名士兵开赴加拿大。林肯政府则一方面顶住国内由于一雪1812年之耻而扬眉吐气、不畏对英宣战的民气,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多方面灵活对策,并在英国的国丧期间释放了南方同盟的代表,在没有进行公开谢罪的情况下,确保了英国中立,成功地回避了开战危机。
 再现南北战争历史的美国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剧照

在消解了英国开战的借口之后,整个战争期间北方联邦则竭力进行海军建设,几乎完全遏制了南军的经济命脉 。
南北战争成了蒸汽铁甲舰进行首次对抗的舞台
面对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北军舰队,南方邦联完全明白依靠自身的种植园经济是无法与北方联邦抗衡的,所以南方邦联海军的反击比较零星。然而19世纪60年代正值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时任南方邦联海军部长的马洛里曾经担任过美国参议院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他清醒地意识到了海军舰船正在进行着技术革命,倘若依靠质量和技术上的改进,或许能用少量先进的舰只来消弭北方在数量上的优势。马洛里所着眼发展的便是铁甲舰。
无独有偶,在稍后的1861年9月,北方联邦的海军部长韦尔斯也在海军现役军官委员会中设置了铁甲舰局,对在封锁作战中可能发挥作用的沿岸铁甲炮舰的各种创意进行了研究。
汉普顿锚地海战是1862年3月8-9日,美国国内战争期间南北双方在汉普顿停泊场发生的一场海战,是有史以来装甲舰艇之间的首次作战。
在这种背景下,南北战争成了蒸汽铁甲舰进行首次对抗的舞台。随着蒸汽机性能的提高,海战的样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马洛里部长的积极推动下,南军将缴获的北军巡航舰“梅里马克”号的残骸改装成铁甲舰“弗吉尼亚”号。该舰给予了北军以风帆为主的封锁舰艇以沉重打击,北方的木制风帆舰在这艘舰艇的攻击下一败涂地,毫无还手之力。北军的铁甲舰局则针锋相对地采用了由瑞典裔技师埃里克森设计的一种带有旋转炮塔、干舷低矮的小铁甲舰 “莫尼托尔”号。1862年3月9日,南北两艘铁甲舰在汉普顿锚地进行的一场青史留名的对决战成了海战史上的佳话。
这场对决双方以平手而告终,但是南军试图打破北军封锁的计划遭到了挫折。由于战斗中双方炮弹一发都没有击穿对方铁甲,因此木造舰艇在铁甲舰面前的脆弱性暴露得一览无余。这以后,南北双方都开始集中建造铁甲舰。这种铁甲舰当时起到了主力舰的作用。除了铁甲舰之外,各种新型的武器也找到了它们实验的场所,并取得了相应的战果,比如水雷、 雷击舰艇、潜艇以及气球等,都相继登上了战争舞台。
北军的封锁几乎完全使得南方的战时经济陷于崩溃
北军的封锁舰队在法拉格特的指挥下,非常坚决地实施了封锁任务,对南军的经济给予沉重的打击,到了1864年8月的莫比尔湾海战结束之后,对南军海军有组织的抵抗也告完成。与海上封锁任务同步展开的,是北军海军的第二个战场,即美国内陆密西西比河和田纳西河,当然内河作战是与陆军的配合息息相关的。北军动用了大量的蒸汽动力内河炮舰,沿着密西西比河自北南下。这支舰队由名将戴维·波特之子戴维·迪克森·波特率领;与此同时,法拉格特指挥的舰队从墨西哥湾溯流而上,北军这两支内河舰队以南北夹击的形式,将处于劣势但顽强抵抗的南军内河舰艇纷纷消灭。到了1863年7月,密西西比河等主要河道都基本上由北军所控制。
这种从海上以及内河对南军进行封锁的行动,被形象地称为“蟒蛇行动”。这条巨蟒几乎完全使得南方的战时经济陷于崩溃。在战争的后几年,南方邦联各种消费品极为匮乏短缺, 造成通货膨胀。到1864年秋,1元美国金币相当于2000元南方邦联币。
南军力量有限最终无法动摇整个北方的战时经济
面对封锁,南军采取的对策就是海上破交,这也成了南北战争中海军的第三个战场。在战争初期,南军便有大量的私掠船进行活动,但是随着北军封锁的加紧而逐步失去了踪迹。 取而代之的则是使用正规军舰而进行的破交作战,其中很多舰艇购自欧洲国家,当时为了避免外交上的麻烦,这些新购的舰艇都不备武装,而后驶往亚速尔群岛或者巴哈马群岛装备武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亚拉巴马”号,其在塞姆斯舰长的指挥下从1862年9月-1864年4月,在北大西洋纵横了整整21个月,捕获北方船只71艘,给北方海上贸易以巨大威胁。
南部叛乱州在战争中使用的旗帜
从结果上看,在南北战争中的海战战场上,北军依靠巨大优势的海军,牢固地掌握了沿海地区的制海权,成功地对南军所进行的海外贸易进行了彻底遏制;而南军虽然对于海上破交船进行了比较成功的运用,但是由于力量有限,终无法动摇整个北方的战时经济。
南北战争开创了海战历史上很多的先河
南北战争可谓是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总体战争,双方大规模地动用了铁甲军舰,可谓铁甲舰时代的第一次大型战争。虽然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铁甲与火炮、蒸汽机已经登场亮相, 但还只是以零星的形式出席。而南北战争中,双方都迅速地将这些新技术和新理念付诸实践,开创了海战历史上很多的先河。
美国海军人员积累了大量前人所没有的铁甲蒸汽时代极为宝贵的海战实践经验。尽管那时的欧洲列强大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即便当时的美国人更多关心的也多是南北战争中的陆战,但是这场战争中的海战,将其称为世界海战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毫不过言。
内战后美国对海军的军费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节省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拥有700艘计50万吨舰船,5000门火炮,6700名军官和5.1万名士兵,在当时的世界海军中居领先地位。这些舰艇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从事海上破交以及商船保护的风帆巡航舰以及巡逻炮舰等,可以说是属于美国传统的风帆海军;二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沿岸型铁甲舰。
随着和平的恢复,美国开始大规模的复员,海军当然也在裁减行列之中。到了1870 年底,服役的舰船只剩下装备500门火炮的52艘舰船。由于战争的破坏以及战后的重建,美国的财源严重不足,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正开始展开,与此同时还要在东北部地区实现工业化以及重建南部地区,更何况国会又预料近期不会发生战争,故而对于海军的经费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节省。
当时美国国内民众的关心也更多地倾注于横贯美国东西的铁道建设,对于海军,人们普遍认为它不过就是保护海运的工具,因此新舰的建造基本上没有进行。有人称这段时期为美国海军的“黑暗期”。而此时的欧洲各国,海军正好进入了一个革新期,搭载着后装线膛炮、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钢制舰船陆续出现在海上。相比之下,美国海军仿佛进入了沉睡期。事实上,这期间的美国海军不但没有跟上急速发展的蒸汽机以及舰载武器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而且也没有适应由此引起的给舰艇设计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更有甚者,为了节省费用,还规定舰艇除了非常特别的场合只得使用风帆,启动蒸汽机需要用红笔在航海日志上特别注明。保存下来的铁甲舰以及巡航舰则任其腐烂锈蚀,这些舰艇到了1880年时已经减少到了48艘。美国的海上力量已经退居为世界第十二位,排在了丹麦、中国以及智利的后面。
从传统的沿岸型“旧海军”向远洋型“新海军”成功转型
然而,进入19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西部土地开发的完成,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时,不管是从经济史角度还是从海军史角度看,这一时期均非常重要。在此之前,美国主要的经济收入为农业,工业制品不得不依赖欧洲的进口,在历经南北战争的动乱以及70年代的经济萧条后,美国经济开始明显地呈现了向大规模制造工业转移的趋向,而其出口额也在急速提高 。
西进运动(Westward Movement)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和进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保罗·肯尼迪曾经论述道:“在内战结束到美西战争爆发时的1898年,美国小麦产量增加256%,玉米增加222%,精糖增加460%,煤炭增加800%,钢轨增加523%,投入运行的铁路线的里程数增加了567%以上。‘几乎从零开始的新型工业发展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致用百分比计算显得毫无意义了。原油产量从1865年的300万桶 ,一跃为1898年的5500万桶,钢锭和铸件由不足2万吨猛增到900万吨 。’”美国的钢铁生产量甚至超过了大英帝国!
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诞生了刚好一个世纪的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成为一个与欧洲列强对等的强国,而这样的经济成长需要什么样的国际政策才匹配?需要什么样的国防政策才必要?需要什么样的海军才相称?这些问题在当时成了有识之士热切讨论的话题。于是,美国历经了1812年战争与南北战争,在实现了国家独立与统一之后,更是通过西进运动拓展“新边疆”,将国土延伸到了太平洋之畔,形成了面临大西洋和太平洋、拥有两条漫长海岸线的国家,美国海军也从传统的沿岸型“旧海军”,向远洋型“新海军”成功地进行了转型 。
(本文选自《不列颠太阳下的美国海权之路》,章骞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辑:陈菲。腾讯思享会获出版社授权刊发,文章标题和小标题、图片为编者所加,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章骞(1967-2016),字德淳,曾供职于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以网名“宝剑橡叶骑士”活跃于各军事论坛。主要专著《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深受读者喜爱,还曾在多种报刊发文百余篇,主要有《十九世纪英国海权与全球化》、《海权与海上丝绸之路》、《海那边:海上自卫队将领谈岛屿防御》、《迈向“蓝海”的第一步:西沙海战》、《从橙色到彩虹:二战前美国海军对日战略计划追踪》、《探寻战后日本的航母梦》以及《迎来还历之年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等,并曾在《现代舰船》等杂志设有专栏。
图书简介
《不列颠太阳下的美国海权之路》,章骞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在十九世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拥有了无可争议的海上统治权,然而,这一支规模空前的海上力量逐渐被美国所取代,一些同样企图以对抗形式攫取海上霸权的其他力量却遭遇衰败。这对于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依然有着耐人寻味的启示。本书以十九到二十世纪各国海权发展之路作眼,对于美国如果一步一步走向海权大国的历程加以考察和分析,寻求对于当今中国的启示。
出版方介绍
十九世纪末,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出版机构——南洋公学译书院载誉出世,其在设立之初便确立了宏伟的目标,即“为成才之助”、“周知四国之为”,出版了严复的《原富》(即国富论)等风行一时的书籍。发轫于此,上海交通大学的出版事业延续不断:1925年成立了专管出版工作的领导机构——出版委员会;1947年组建交通大学出版社;解放后出版社一度停办,直至1983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创建。以向世界传播当代中国顶尖科技和文化成果为己任,以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下大工夫打造精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