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李佳颖Grace,毕业于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与心理学双专业,三年拿下双学位,毕业即将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做市场总监。找工作时,本来冲着哈佛MBA学生招人的HR,却对本科毕业的Grace有了兴趣,聊过天之后更是爽快地把offer给了她。Grace觉得这是机缘巧合,但她既不是市场营销专业,也并非哈佛MBA毕业的学生,能成为那批新员工里唯一一个本科生,唯一说得通的,除了性格好,就是“会说话办事”了——Grace可不耍心机,她说话办事一样雷厉风行,毫不造作,直来直往的还能让人舒坦。言语举止之间有种女侠的豪爽气概,我不得不服她待人处事的能耐。
专业、直接、简单
Grace的声音有股镇得住场、抓得住人心的力量。她告诉我“我从幼儿园开始就是主持人了”,我心里一下子飘过满屏的“怪不得!”。从她讲话比常人节奏稍快、内容从不带废话、吐字和逻辑一样清晰敏捷,和她聊天必须集中十二分注意力,在适度紧张感中似乎连自己的思维也开始加速跟上节奏。她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谈话、做事风格,感染力十足。所以她自己分析,也许这便是HR对她另眼相看的理由之一。
“有关金融类的实习,我只在分析咨询类公司待过,也不是哈佛MBA,他要我主要还是因为工作能力,倒真的不是因为别的了,可能我的谈吐和言行举止让他觉得不错吧。”
Grace说这段求职经历算是机缘巧合,本来没想去的招聘会被朋友硬拉着去了,没想到就这样决定了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要是没有相当的实力,即使机会自己送上门,也还真hold不住。
高中时Grace就开始接触销售和营销工作,在一个初创公司里负责销售“校服熊”,赚了一些钱,发现自己喜欢销售和营销的工作,于是选择到波士顿大学读公共关系和心理学,
“我没有什么天赋,单纯觉得发现别人的需求并且尽力满足,可能是我的兴趣爱好。”
大概是她从小累积的主持、演出经验与销售、营销工作优势互补,原本就见惯大场面的Grace在与人打交道上也比一般人更得心应手,她的实习经历一眼望去, marketing director(市场总监)居多。而这些年在她身上沉淀的不仅仅是学历和实习经历,她待人处事的方式和原则不断更新、加固,筑成她鲜明抓人的风格,像一段让人过目难忘的文字,或是一抹无法复制的颜色。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一针见血地道出销售、营销乃至所有行业与客人打交道时的根本——在这个不是套路别人就是被人套路的时代里,真理总是显得格外朴素,又给人以迎头痛击:
“(干销售)用不着没话找话地套近乎、刻意迎合。客户需要什么,你能提供什么直接说清楚就行了,重要的是专业,简单,直接。”
Grace在自己身上也不断践行着这六个字。“简单”和“直接”比较容易理解,但“专业”则涉及范围极广。反应速度、应急能力、专业知识的深度……说白了,做销售、营销这一行的脑袋转得快,嘴皮子都利索,都能说会道。但根本上还要肚里有墨,别看Grace工作时说起话来有艳压四座的架势,但她生活中有至少一半的时间,花在了自我建设上——反思、读书、分析、“上台”前的准备功夫。
回顾,复盘,做功课
这场晚会主持得怎样?哪里接得很到位、哪里打圆场还不够自然,这次跟客人谈话有没有说了一些无用的话、关键的地方有没有把握好……像这样的复盘和回顾,Grace在每次主持、重要谈话之后,都会在脑里反复回顾。其实一般人很少会注意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说话方式和内容的调整。而Grace养成习惯后,她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迅速成长。复盘能带给她在下一次应付同样问题的信心和把握,还让她练就极快的反应能力。
“反应快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点。”
Grace在中学就进了央视当通讯员,在中学生电视台联盟当记者,年纪小小就竟采访过50位名家大师,倪萍、王治郅、杨利伟、崔永元等人物,她以中学生的视角去采访。分量如此重的采访工作,要做到临场发挥自如,事前功课决不能偷懒。这也是Grace在这段经历之后最大的收获之一。
“崔永元大家都知道,他写过很多书,出过很多文章。我有一个礼拜的准备时间,就把他所有书和文章都读了一遍,真正地了解这个人而不是只看表面,了解他的说话方式,这样采访的时候说话就能对上了。
如果要采访一个人,把能在网上看到这个人的东西都找一遍,以前别人提过的问题他是怎么答的。如果是名家大师就更加必须做好所有材料,甚至家人干嘛,投资过什么项目,这些都要知道,这样才不会他回答了你的问题,你却接不上了。你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他知道你做了功课,他回答的时候你能往下接,能把他扔过来的东西再给扔回去。这些都是采访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Grace的访谈风格经历了几度变化,刚开始“采访风格很央视”,经验不足所以问的问题很宽泛。高中大学她学会了做采访,问题不仅不能宽泛,还必须尽可能小,围绕一个点去挖深,这样的采访才能写出深度。主题越小越详细,难度越高,事前需要的准备也越多,只有尽可能搜集资料,了解采访对象的全部,才能问得出高质量的问题。
她提到,许多人找工作的时候不明所以就跑去面试,甚至连公司做什么都不了解,这样只会徒增无用功。同时能说会道的人很多,但真正愿意花时间积累知识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少数,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功课做足。
跟喜欢的人交往
Grace听到“社交”这个词显得有点小激动,说了不少对现在许多人社交心态和社会现象的想法。她发现现在大家对“社交”的定义有点偏颇,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总是带有目的性,或者想得到别人的帮助才去接近,这太没必要了。
“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吧,真的。”
关于交朋友的原则Grace也经历过一个时期的急功近利,不自觉巴结了别人还起了反效果,她回顾起来觉得很不应该。其实社交这事挺简单,发自内心喜欢一个人,很想跟他交朋友,不为社交而社交。而且一直秉持着简单的心态去社交,让Grace一路求职,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几乎没有被拒绝过。”
我问她理由,她说:“说到底姿态还是要谦卑,把自己当做普通人,明白任何人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以及要有礼貌。找工作写自荐信的时候我会很客气和有礼貌。毕竟别人不帮你才是常态,别人愿意帮助你,是值得感恩的事情。”
聊到未来的boss,用两年做到别人五年七年才能达到的成就,Grace语气里充满了崇拜。特别可爱的是,即使想了解boss的故事,Grace也会犯“职业病”:先把功课做足,带着明确的问题去问他,比如“您是什么时候得到这个机会的?”而杜绝问那些“您是怎么达到今天的成就的?”这类假大空的问题。没有人会拒绝别人真心地了解他,前提还是要找对方法。
Grace工作时在状态上思维活跃,待人处事都特别得劲,不过生活中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的社交更多是服务工作。”这种保持一半活跃、一半冷静的性格我非常欣赏,保持了绝妙的平衡,也不致在盲目的社交中迷失。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谈话中她反复出现的词语“真性情”。她给学弟学妹的忠告也是“活得真性情些吧”。提到现在一些夸张的人物专访,以及网红、博主的过度包装现象,Grace就忍不住再多说了几次“别这样好吗,做真实的自己,让自己开心很健康就好。真诚对每个人,别人也会把你当朋友的”。
我欣赏她的爽朗,在这个充满了言不由衷、欲言又止的世界里,总是希望更多像Grace这样的年轻人发声捍卫态度,冲刷那层浮华的霾,还世界最本来的模样。
最后,她还不忘一语惊醒梦中人:“把社交看作手段,而不是目的。成年人社交,重要的不在于你说什么、怎么说,而在于‘你是谁’。”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学家观察分析也得出结论:一个人的工资约等于关系最好的5个朋友工资的平均数。这说明,朋友间的想法和价值观会潜移默化,相互影响。所以如果我们每天只活在自己狭小舒适的社交圈内,而不去主动交友、交流,就很难有新的突破和本质性的进步。
泽宇说:人脉就是命脉。如果我们每天花1-2个小时去跟比自己优秀的人打交道,互相交流工作和生活的想法和心得,长期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开始有意无意地效仿那些优秀的人的思维习惯和行动模式,并且在他们走过的成功路上加速成长了。
在公众号主页回复“Grace”,获取他的私人微信,开始建立自己高质量的社交圈。
我们下周见。
或许你还想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