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翟旻玥
【文字整理】麦妈
【校对】清风霁月,翟旻玥
【语音整理】墨荷
【公众号编辑】Shirley Liu
嘉宾介绍
翟旻玥,MS,LMHC,麻省执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美国麻省东北大学咨询心理学硕士专业。专注于青少年个人和群体治疗以及家庭辅导十余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家庭沟通障碍,以及心理创伤。擅长行为认知疗法(CBT)以及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EMDR)。
讲座内容
【问答环节】
1)我女儿在外州读大学,而且个性很强,偶尔联系她时,她总说很好很好,只有放假回家才听她说些在学校的烦恼。怎么才能更有效的跟她平时交流呢?
这位家长,送你这句话,也就是《父母与少年》首页的一段他摘录的话。作为父母,我们时常都会有这种焦虑,就是孩子需要我们,我们才感觉到被需要。而他们的需求就是他们不再需要我们。何况你女儿已经上了大学,她其实已经是法律上的成人了,她的个性很强,这个我可以理解,她愿意跟你说她在学校的烦恼,这很好。你试着尽量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去回应你女儿,跟你讲的她的感受来与她对话,这样来引发她给你讲更多的事情。
作为成人的女儿来说,她更愿意倾听的是你对她的肯定。你们想想,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是不是非常想要撇清自己高中时候还是孩提时代的那种关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自己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了。然后你们到美国来留学,是不是在回家跟父母通电话的时候,也总是报喜不报忧,总是说很好很好。那么你现在能够理解你的女儿,为什么总说很好很好了吗?其实把你自己的角色代入她的角色,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你女儿其实是非常的贴心。
作为家长你能做的就是接受女儿现在是成人了,有很多事情她觉得她可以处理,也许她在外州上大学,她不愿意跟你讲了。那么你可以做的是,像我说的运用一些creative方法,给她发短信、微信。当然不要天天追踪密切,给她几个有意思的小视频,告诉她你怎么样。如果你告诉她你怎么样了,也许她也愿意跟你讲她怎么样了。尊重她,愿意告诉你多少就多少。当然,如果当她说到烦恼的时候,倾听为主,不评价,然后给她小建议还有选择,看她愿不愿意接受,这是都是你可以运用的。
2)我的儿子上高二了,两周回家一次,回家玩电脑较多,怎样找到孩子喜欢的话题,多多和他沟通呢?怎样更好的引导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呢?还请从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出发,给出指导。
青春期孩子的很大一个特点,其实是他们不喜欢跟家长讲太多的话。因为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话题是跟他们朋友之间的,他们更关注的是跟朋友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到小小的失落。你儿子应该上的是私立学校,学校里面的学习应该是比较紧张的,所以回家的时候没有跟同龄的人交往,很可能他在电脑上通过打游戏跟同龄的人交往,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对青少年期的孩子,如果你愿意引出话题让孩子多跟你沟通多跟你聊,我建议征求孩子的意见,在他们回家的时候多安排点家庭活动,比如一起看一个家庭电影,出去吃他喜欢吃的饭店。平时运用这个小谈话引发他的想法,从侧面了解他对现在一些事物的看法。至于引导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我不知道你孩子的成绩是如何的,是否有成绩的忧心。
我们华人的孩子最大的压力来源,主要就是来源于学习成绩的压力。这是华裔青少年,包括大学时期的青年学生,华裔孩子得抑郁症的最大一个原因。以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来说,我的华人客户的孩子主要来源于好学区的公立学校,还有好的私立学校。抑郁的孩子往往并不是学习成绩不好,往往是他们对自己学习要求比较高,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学业要求比较高,同时这些案例都伴随着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好。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学习成绩不断的下降,避免不停地提醒他,或者是问他关于学习成绩的事情。比如男孩子,我建议父亲来做引导。比如说一个月到两个月可以专门安排一次父亲和儿子两个人的活动,两个人单独出去活动,然后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孩子对自己目前整个的规划比较好。我觉得如果要抓,我们就要抓一个大面的规划。避免由家长来提出具体某项成绩的细节,因为这样的事你会造成孩子的反感。如果孩子感觉到你尊重他,你只是想听一下他对自己的人生,比如说短期之内,一年有什么规划,三年之内有什么规划,现在他有什么目标。那他可能会更愿意主动跟你提出,他觉得哪一项,哪一个科目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由家长来喋喋不停地问他。毕竟你在做课外活动,跟他一起出去玩儿,野游啊、滑雪啊。这个过程之中,你在孩子情绪好的时候跟他说话,这些话题就不会特别反感。
3)如何教导特别敏感的孩子,好像说啥都不对,一说就受伤,但不说似乎也不行。
我的建议是,敏感的孩子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有些孩子确实先天特别敏感,他对别人的看法,对别人的评价或者指责会特别的受到情绪上的干扰。但有些事情你不说是不行的,是不是?所以就要用我们之前讲过的办法,最重要的事情是倾听,还有回应孩子的感受,你需要让孩子感觉到你跟他站在同一战线上,而不是从一个高角度上来指责他。这样的话,他就不会觉得他是被指责的一方,像之前我提出的“我感觉语句”,就是三段式语句。
重要的一点就是,跟孩子聊天的时候避免你的开场语用“你”作开头。因为我们在平时说话,你怎么怎么样,你怎么不收拾房间呢,一用“你”开头就是对着一个人直截了当地指出是你的错,你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接受这句话的人,他身体里立刻就开始自动进行大脑里的反击,直接封闭与你的交流。因为他的情绪已经不对了。所以还是以关注和回应感受,让孩子明白你明白他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由他自己来讲,他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对什么事情改得更好。
另外,在你想要指出一个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之前,先说点积极的事情。先表扬、鼓励一下他好的事情,表扬完好的事情,他就挺高兴的了,然后你再说某件事情是如何如何,你是怎么想的,或是你有什么感受。不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先听他是怎么想的,他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这样的话,由他来做主,他就觉得他占据主动,而不是直接听你,这样可能他反抗的情绪也不是那么强。
4)有的孩子在考试前有考前焦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小办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Wouldyou please provide some tips on how to help child to cope with anxiety prior toexams?
一般有考前焦虑症的孩子,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我建议去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至于考前的小办法,孩子对考试的准备越充分,他的焦虑就会减小得越少。如果每次考试之前他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那他已经是属于焦虑症的范围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它不是简简单单地家长通过语言可以帮助到的,所以我建议孩子去接受一个专业的心理辅导比较好。至少在一个孩子已经很焦虑的情况下,当下怎么样去克服考前焦虑呢,他可以试一下深呼吸。
深呼吸的方法是这样的:比如孩子可以利用一下“五五五呼吸法”,他可以先通过鼻子吸气,大脑里面想着从一数到五,然后屏住呼吸,脑子里数五下,再用嘴巴吐气,数五下,呼吸轮回,五次为一个小组。一组五个呼吸,他就能够很快地感觉到好。
他还可以尝试静念的呼吸疗法mindfulness breathing,即在两分钟之内深呼吸,呼吸的过程之中让孩子关注自己的呼吸过程,就是空气从鼻腔进入整个呼吸道,空气的温度,让他感受到空气进入到肺里,然后腹部的充气,腹部的呼吸起伏,然后再从嘴巴把气吐出来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深呼吸两分钟,如果孩子注重的是一个呼吸的过程,也会减轻他暂时的焦虑的反应。但这些只是一个克服的技巧,不能够缓解他下次考试之前又出现焦虑的情况。
我觉得他真正考前焦虑应该是有心理咨询师帮助他,找到他为什么考前会焦虑这么一个具体的原因。每个人可能原因都不一样,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来缓解,让这一症状消失。
5)我的小孩目前八年级,成绩数学和英语排名班上前五,但是其他科目,尤其是语文比较差。与其他家庭比较,我们还是比较民主的。我和他爸爸都不喜欢强压式学习。这个年龄段的同学都在各种课外辅导班中度过节假日,而我的孩子从未参加过任何辅导班,节假日都是在户外或者各种体育活动中度过的。可是到初中以来,偏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语文老师班主任时常反映他上课不积极,懒懒散散的状态。我与他沟通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抵触。告诉我,相信他,他会把成绩拉上去,不要我管。但效果是起伏很大,好一段坏一段。任何其他问题,他都可以和我们沟通,就这个问题他基本不愿意交流。对于这个问题请您指点一下,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前面我已经讲过了,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可以给予的一个反应。我想针对偏科问题,而且这个孩子平常与你沟通都很通畅,只是这个问题他基本不愿交流的话,你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就这个问题不愿意交流呢?是否语文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以克服的难关呢?他的数学和英语班上排名前五,语文比较差,又差到哪里呢?你们对他的要求是语文希望他达到前几呢?
如果孩子觉得他自己可以做到的与你们期望的,或者他自己心里想要期望的是有差距的,可是现实中他是曾努力过,但是得不到那个成绩的话,对这门科目他就会产生一种焦虑的情绪,也就是说有时候会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受,反而是越到语文课的时候他越难以集中精力。他现在只是八年级而已,离他以后还早,不管是高考,还是参加SAT都还早得很。
那我希望,既然孩子说了要相信他,他会把成绩拉上去,不要你管。我的建议就是回应他这个感受,不要逼着他,除非他这个成绩降到了全班倒数,或者是下游的阶段,大家都很着急。在那种情况下,也许你可以用关心的语气问他,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他对语文的问题有没有什么想法怎么样提高?他可以说他会把成绩拉上去,不要管。如果是在成绩很差的情况之下,你可以问他,他有没有什么计划,如何提高成绩。或是现在对于他来说,语文成绩成为他的一个障碍,那他学习语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有什么办法去克服,把成绩拉上去的这个困难,他都有一些什么样的选择,他选哪一个选择,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这些你引导他去考虑这些问题,而不是告诉他,他该怎么做。然后你可以慢慢提出一些建议,比如给他请一位辅导老师,是否是他愿意接受。而不是说,我给你安排一个老师,你去上课。你可以礼貌地问问他对这个的想法,有没有愿意的可能。
6)我孩子已经参与了认知行为疗法两年的时间来治疗克服他的焦虑症。他的心理学家建议我们把我们的孩子当做一个加拿大人,而不是一个亚洲人,我们自己的文化。如果我们还希望和我们的孩子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和他保持良好的关系,我们需要把他当做一个加拿大人,你认为呢?像教育我们成长时一样的方式教育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很大的冲突吗?有没有什么建议找到平衡?
作为同样是美籍华裔在美国的家长,我也有孩子,我也在不停地探索这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来对待我们本身成长的中国文化,还有我们孩子成长的问题。我觉得在这里听讲座的大多数是青少年的家长,是吧?因为我的孩子比较小,我特别地看重这个问题,所以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我就不停地给孩子介绍中国的文化。我想大部分家长也是如此,送孩子去学中文,在家里也教他们,希望他们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
在去年奥运会的时候,实际上更早,我女儿在幼儿园里面,幼儿园教他们说他们是美国人,孩子在跟奶奶视频的时候。跟奶奶说我不会说中文,因为我是美国人。后来让我听了以后如临大敌!我在家里反复教她说,你是美国人,但是你是华裔美籍,你是美籍华人,你除了是美国人,你还有另一重身份也是中国人。因为爸爸妈妈是从中国来的,你的爷爷奶奶也住在中国,永远都有双重身份,你既会中文又会英文,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未完待续)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