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正读中学的家长们肯定收藏了不少书单,这本也是经典,那本也是必读,可孩子除了英语,还有数理化政史地要拼GPA,课外活动要投入精力,根本没时间读那么多书啊。
其实,阅读是有套路的,只要掌握其中的精髓,就能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一个区别,精读和泛读。
那些语言隽永的、内容深刻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需要我们读透的。美国教育中有个说法叫“close reading”,指的就是要仔细研读,不能走马观花,不能浅尝辄止地看热闹,得写阅读笔记,得批判性思考,得查找资料,得了解历史背景,得识破作者字里行间的玄机,得形成文字阐释来加深理解。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投入大量时间来认真对待的。
但是,世上的书有千千万,其中有良有莠,并不是每一本都值得我们花费精力。所以,另外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我们当然也要读,不过此时就可以使用泛读的策略,比如挑其中最精彩的章节,或者利用相对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到底哪些书是值得精读读透的经典之作呢?
这次我就为大家介绍两本经典中的经典,《授者》(The Giver)和《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它们不仅语言富含哲理,最重要的是涵盖了美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两大主题,反乌托邦和种族歧视。可以说,精读完这两本书,美国中学阅读中的大部分套路我们就都能识破了。
反乌托邦:《授者》

“乌托邦”一词来自于十六世纪托马斯·摩尔的一部作品Utopia,书中虚构了一个理想中完美的国度,有点儿类似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桃花源。文学中的反乌托邦就是揭露出这类完美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所谓的“理想国”其实隐藏着虚伪和反人性的惺惺作态。
美国教育一向最推崇的就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而反乌托邦作品正是以对制度的批判和人性的反思为主旨,因此一直都是美国中学必选的阅读题材。
曾荣获199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授者》便是反乌托邦作品中的佼佼者,更为难得的是这本书尤其适合中学生阅读。
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小镇,那里可以说是完美至极,没有偏见、冲突、暴力、嫉妒、仇恨、饥饿、疾病和战争,每个人都平和友善。小男孩乔纳斯就是在这样完美的环境中长大的,他有一个保育员爸爸和一个在司法部工作的妈妈,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一家人每天晚饭时都会分享这一天的感受,彼此安慰和支持,其乐融融。
在社区中,十二岁之前的孩子要在各个部门进行志愿服务,而一到十二岁,孩子就算步入成年阶段,委员会会分配给他们一份正式的工作。这一年,乔纳斯正巧十二岁,他因为具有一种特殊的天赋,被赋予了一份不同寻常的工作,成为社区中唯一的“记忆接收者”。自此,这个貌似完美的小镇渐渐揭开了它虚伪的面纱。
原来,那些所谓的“完美”都是源于整个社区对人的全面控制,而这些控制正是通过违背人性的手段来实现的。

(一年一度的盛典,这些老年人即将被释放到“别处”)
所有人都穿一样的衣服,使用的语言也是一个模式,整个社区追求的目标就是同质化(the sameness)。
社区内不存在竞争,因为大家的工作都是由委员会来统一安排的。没有谈情说爱,配偶也是由委员会分配的,然后组成家庭单位来抚养孩子,等孩子长大后,家庭单位则自动解散。
所有人每天都要吃药片,来控制可能产生的情感和欲望,甚至消除有关梦的记忆。有专门的生育母亲,但生下来的孩子直接送到养育中心,直到一岁时被分给一个家庭单位;
一个家庭单位最多只能分到两个孩子,来控制人口的平衡。
那些生下来有生理缺陷的,或者一岁前指标不合格的孩子,将被释放到“别处”;那些不能再工作的老年人,和不遵守社区规范的成员,也会被释放到“别处”。释放到“别处”,其实就是死亡,但人们并不知道,确切地说人们没有任何关于痛苦和死亡的记忆,同时,他们也没有关于爱与激情的记忆,听不到音乐,也看不到颜色,因为这些都是能够激发他们情感的东西。
乔纳斯的任务就是成为人类过往痛苦与快乐记忆的接受者,而传给他的那位老人就是“授者”(The Giver),他们都是记忆传承人。当长老们遇到难解决的情况,需要借助于人类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这时候就需要记忆传承人来提供意见。
从此,乔纳斯感知到寒冷与炎热,体会到兴奋与恐惧,知道什么是饥饿和爱,他也开始意识到现在所谓“完美”的生活是多么的苍白和空虚。为了获得平静的生活,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丧失了爱的能力,丧失了情感,一切都是冷冰冰的理性。而一旦有人想要打破这种平静,就会被喂下控制情绪的药片,再出状况等着他们的就是释放到“别处”。
随着接受的记忆越来越丰富,乔纳斯越来越对现状感到不满。所以,当知道如果记忆传承人进入到“别处”,他的记忆就会散开进入到所有人的脑中,而一旦人类再次拥有对痛苦和快乐的记忆,他们才能真正摆脱行尸走肉一样的“完美”生活。
那到底乔纳斯成功了没有呢?他会遇到哪些阻碍?又有谁会向他伸出援手呢?我不能再剧透了,赶紧让孩子去读原著吧。

拓展阅读:在读透《授者》之后,我建议可以继续精读《美丽新世界》、《华氏451度》和《一九八四》这三本反乌托邦经典。不过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这几本书都不太适合初次接触这类题材的孩子。首先,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这三本书出版于上个世纪上半叶,至少都是六十年前的作品了,里面的英语跟现在使用的英语有一定的距离,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国内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容易阻碍阅读。另外,从内容来看,这几本书更多涉及到政治乌托邦,比如政党和舆论控制,相对来说对读者的要求较高,属于《授者》的进阶版,适合英文水平较高和对欧美政治文化已经有深入了解的孩子。
种族歧视:《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于1960年发表的小说,荣获当年度普利策奖。此书刚出版便获得极大成功,并成为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更是有约70%的公立学校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全球销量已经超过1800万册。
先说件关于这本书的一件轶事。实际上,这本书理应翻译为《杀死一只反舌鸟》,作者之所以用反舌鸟(mockingbird)是因为它具有无辜善良的文化内涵,知更鸟并没有这一层含义。但后来因为由原著改编的电影在国内被误翻为《杀死一只知更鸟》,且流传更广,后来出版界也只好顺从了这一趋势,我这里也暂且延用这一更广为人知的书名。
言归正传,这个创作于五十多年前的小说到底哪儿吸引人呢?
故事是从白人小女孩斯各特·芬奇的视角展开的,美国大萧条时期,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小镇梅康,六岁的斯各特与哥哥杰姆和爸爸阿提克斯生活在一起。阿提克斯是个律师,所以尽管大萧条,芬奇家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两个孩子与到梅康镇姨妈家过暑假的迪尔成了好朋友,三个人经常一起玩耍。他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邻居的弟弟布(Boo)。布是个怪人,离群索居,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长什么样子。镇上因此一直流传有关布的谣言,孩子们也喜欢排演各种嘲笑布的故事。

(阿提克斯在法庭上为无辜黑人青年汤姆辩护)
孩子们的玩耍还在继续,但成人世界却发生着变化。在信奉白人至上的梅康镇中,黑人汤姆被诬告强奸了一个白人女孩。虽然许多梅康镇人强烈反对,但阿提克斯还是决定为汤姆辩护。也因此,斯各特和哥哥在学校里饱受欺凌。
同时,法庭上的审判也遇到了重重障碍。先是一群暴徒聚集在阿提克斯家外,扬言要将汤姆处以私刑。之后,尽管阿提克斯找到汤姆无罪的证据,但白人陪审团还是认定汤姆有罪,而绝望的汤姆因为越狱被枪杀身亡。可诬告汤姆的白人女孩的父亲还不肯善罢甘休,他恐吓汤姆的遗孀、闯入法官的家、袭击斯各特和杰姆。幸亏怪人布的及时出现,才救出了杰姆。
这本书有两条线,一条是孩子们对怪人布认识上的变化,从一开始听信谣言嘲笑布,到后来发现布其实是个善良的好人;另一条线就是父亲阿提克斯为黑人汤姆辩护,但却无法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白人社区中为其伸张正义。
与《授者》这样的软科幻小说相比,想要读懂《杀死一只知更鸟》,咱们国内的孩子会多一重障碍,那就是历史背景。
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1876年至1965年间美国南部各州以及边境各州对有色人种(主要针对非洲裔美国人)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强制公共设施必须依照种族的不同而隔离使用。
比如,书中提到庭审时,黑人是不可以跟白人坐在一起的。还有,小镇白人居民要求的“私刑”(lynching)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黑人不需要进行审判就可以被随意杀害,死后还会被吊在树上来泄私愤。
与书中年代同时期,美国曾有一首轰动全国的爵士歌曲,讲的就是针对黑人的私刑,叫《奇怪的果实》(Strange Fruit),歌词用隐喻的手法说美国南方树上会长一种奇怪的果实,其实是黑人的尸体挂在上面在风中摇晃。

(公交车上的种族隔离,白人坐在前面,即使有空座黑人也只可以挤在后面)
另外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就是1929年到1933年的美国大萧条。随着1929年华尔街股票巿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城巿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史家不幸诗家幸,这一时期也是美国文学经典作品频出的时代。

(大萧条时排队领取食物的孩子们)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经典之处还在于它不只描摹出种族歧视的黑暗时代,还刻画出能够跨越时空引起共鸣的复杂人性,也因此这本书才能久盛不衰。比如:
关于勇气:
I wanted you to see what real courage is, instead of getting the idea that courage is a man with a gun in his hand. It's when you know you're licked before you begin, but you begin anyway and see it through no matter what.
我要你知道真正的勇气是什么。勇气不是手里握着枪,而是知道你还未开始就会输,仍然要去做,无论如何坚持到底。
关于同理心:
You never really understand a person until you consider things from his point of view - until you climb into his skin and walk around in it.
你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他的视角来考虑事情,除非你能钻进他的皮囊之下去看待周围的一切。
关于偏见:
People generally see what they look for, and hear what they listen for.
人们通常只看见他们想看见的东西,听到他们想听到的话。
关于良知:
The one thing that doesn't abide by majority rule is a person's conscience.
唯一不能够服从于大多数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良知。
这样充满哲思的金句书中还有很多,就等着孩子们在阅读中自己去发现啦。
拓展阅读:
提到种族题材,除了哈珀•李,另外一个不能绕过的名字是托尼•莫里森,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88年普利策奖得主,1993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2012年总统自由奖章获得者。《宠儿》(Beloved)和《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是她的两部代表作,但因为其中情节太黑暗(比如强奸和暴力)和部分语言具有侮辱性(模拟当时人物的口吻)而不太适合年龄较小的中学生。如果孩子的思想已经足够成熟,12年级时可以试着读读看。
另外,同样讲述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两部作品《愤怒的葡萄》和《人鼠之间》也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的一部分。
寒假就要开始了,家长不如让孩子精读一下这两本书,之后再读美国文学中其它经典作品肯定更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正因为这两本书的重要意义,妈妈圈邀请了美国本土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坐镇,趁着寒假带领孩子们一起详细阅读这两本书。每本书都设置了六次课,从语言和写作技巧,到文化和历史背景,再到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您的孩子将和美国同龄人一样,有机会全方位读通读透《授者》和《杀死一只知更鸟》。
详细课程信息和教师介绍,请扫以下二维码,加入妈妈圈线上精读学堂,识破并掌握美国中学的阅读套路。
【授者】适合初中学生,6-8年级

【杀死一只知更鸟】适合高中生以及英语阅读比较少的大学生




您的孩子如果在美国上大学,请加微信号“mamaquanzhushou"为好友,留言孩子大学名称,我们加您入美国大学家长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