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到了,新的年度策略展望会也红红火火雾雾霾霾地开始了。
但是券商几百家,每年策略会上千场,光本周德银在北京开会,UBS和兴业在上海开会。求为躲雾霾去了pass北京去了上海的二级狗心理阴影,我就一句忠告:跟人斗窗外雾霾时候,注意背景反光,不要走光。
到底去哪场呢?今日朋友圈最佳给出了答案:
某券商组织的互联网会议参会者寥寥无几,这和前两年形成鲜明对比。大家纷纷寻找原因:板块估值过高、业绩无法兑现、投资者开始抛弃纯讲故事的公司。然而,他们还是太年轻,只有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十年之久的我,看出了背后的原因:

主办方没有提供午餐!
憋笑,金融民工的生活就是这么黑色幽默好伐,下面就要来港一港券商策略会翻牌指南。
1
为什么要有策略会?
顾名思义,是要讨论来年策略的。
但是,街上随便哪个分析师,你问他来年策略展望你们是怎么写出来的?忽悠点地告诉你,这是我们团队研究结果,下面省略三万字;直接点的回答你,随便写写呗;关键是啥,关键是看看别人都想怎么忽悠别人,所谓拿一个市场预期呀。
辣么,这样的基础上,策略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蜗牛妹总结一句:投资界的线下相亲交友大会!

比如交友软件,关注的是每日、每月访问量,男女比例协调不协调,用户是用他来严肃交友还是约X,变现渠道多不多,流水好不好,这是决定公司估值的关键呀。
就像券商的每一场策略会,关注的是参会者人气,请的上市公司够不够多、投资者踊跃不踊跃,活动足不足够体现券商平台的品质,这样才能在日后的佣金啊、投行业务中得到体现。
对公司来说,谁请我去开会我就去呀,毕竟又来了一次见新投资人的机会!(想想爹妈逼你们相亲时候,你们会怎么安慰自己,认识认识做个朋友也好嘛!)

对投资者来说,有机会见见公司,又有人愿意服务我们,干嘛不去!
See,券商要有存在感,投资者要见公司,公司要见投资者。策略会绝对是三赢之选哦!
2
策略会,谁家技术最强?
内地的券商,一个季度得弄个策略会。一般开上两三天,券商的差异化就在大券商有宏观团队,一定会秀秀肌肉整上半天的大类资产配置会议,请牛逼的大佬给台下牛逼的客户们,吹一吹明年可能会牛逼的投资策略展望。比如当年新财富N年第一的徐小庆,现在就是各大论坛的主力嘉宾之一。
之后大小券商的标配就是行业之上市公司交流会了。
香港的外资行呢:大会一年两次;日常就办办行业corporate day(差不多也是一年两次);为了凸显环球气质,还会每年欧美各一次的海外路演及海外corporate day
既然核心都是安排基金与上市公司见面,那你觉得这技术能有多大的不同?
根据蜗牛妹的线下小范围调查,除了大摩每年新加坡的投资会以外,小伙伴们纷纷认为其他的会没有太大的差别,至于大摩新加坡的投资会是怎样的与众不同,两年前的我是这么记录的:
大摩这几天在新加坡开亚太投资峰会,声势非常浩大。三天的会议,据说从香港飞去了三四百人帮手,文华酒店所有的酒吧、餐厅全被包场了,过来参会的见面礼是红米手机一部,每天马卡龙无限量供应,餐餐饭都是米其林大厨掌勺,Spa和按摩也被承包下来了,开会开累了就去做个马杀鸡放松下。
关键词:以上服务对参会者全部免费。
据估算,2009年这样三天的会议预算大概在150万美金左右,今年可能至少200万美金往上才能拿下。
剩下还比较有特色的券商策略会,还有CLSA每年在香港的投资会,蜗牛妹曾经给你们八卦过。
还有wuli大招商的策略会,这种开一次会大盘就要抖三抖的市场震撼力,全市场也没sei了。据说今年招商开会那几天,二级狗们不敢出去,守在电脑前生怕市场大跌,等到招商开完会,才敢出门去吃饭。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实力。

3
策略会策略趋势:抠门
以前送礼物很大方的(参加上面大摩14年新加坡会送红米),现在很多家已经沦落流行送旅行转换插头,更有不少家已经经常不送礼物了
听过最悲催的一个故事是,有家欧洲投行在国内开会,送了充电宝作为礼物;然后客户没看打包到行李里,结果人降落大西部了,棉衣还在行李里,滞留在北京国际机场,冻了个狗的。

开会地点还会往便宜的地方换,比如CS去年就从上海换到了深圳,这样大家就可以愉快的坐着大巴而不是打着飞的过去了,这里还没算深圳的Ritz比上海的Ritz破了几个级别。
更加令金融民工们痛心疾首的,是策略会的午饭质素出现了严重下滑。开头提到那个不是段子,是真事来的!
还有不少券商就在酒店楼下搞个大宴会厅发自助餐餐券,好吃程度和人数明显呈反比,其中今年都开去深圳的CS被吐槽之,午饭自助餐还没有位子,大家需要站着吃。

感觉金融民工的待遇快要赶上趴着吃饭的真正男子汉剧组了。
美资一般提供三明治、橙汁可乐自助,被小伙伴评为最难吃;直到碰到中金的策略会,午饭发了一盒饭,是真的盒饭。

可惜此处并没有一张照片,不然就完美了。
所以呢,很多中资券商的分析师,都会自掏腰包,出去帮客户啊、上市公司买咖啡。
当然不是所有家的饭都这么难吃,日资比如大和每次的饭盒都能让人感动到。
但是说到吃的最惊艳奖项,必须颁发给Citi澳门投资会,每年都必须是盆友圈饭前消毒的水准,请围观。

你们看连足疗都有,就问你服不服!
4
魔鬼都在细节里
除去午餐,这一最能体现差异化的细节外。各家corporate accessca)的工作细致程度也是hin重要的。
CA是要代表分析师向上市公司发邀请函,然后跟公司参会CFOIR确认时间、航班、接送机、酒店、会议日程本等等细节的人。
表现最佳的不用怀疑,还是日资行,超级细心;欧美行就秉承了国家传统,经常粗心大意、有头没尾的;至于中资行,很多都还没有CA这个职位,都是分析师自己照顾上市公司。
你以为这是件很轻松的活么?开一次会,上百家上市公司,上千家机构,有的投资者想一对一,有的投资者想参加小组会议,一天slot只有那么多,这么多的request排起来,怎么可能容易!更不要说还有很多人,喜欢最后一分钟变这个变那个,你们当CA是阿拉丁神灯呢!
所以CA最喜欢的公司是啥样的呢?
从来不改时间,很早确定日程,全天slotopen的。(碰到这种好IR,老板就多加点人工吧,多招市场喜欢呀)
毕竟对买方来说,参加一场投资会,机票酒店都是钱,一天不听上八九家公司,小fund的老板怎么可能不心疼cost啊。
当然开会前准备资料辛苦的是买方,但是开会时候,讲的辛苦的就是IR了。二级狗开了四场累了,第五场要是小组会,还能找个地方歇歇去;但是公司不行啊,说好了今天九场,那就一场都不能少;当然这里也必须提醒约了1 on 1的二级狗,要是实在懒癌发作,去不了,一定记得提前和sales说,不然被记录在案,有了这次就没下次约会的机会啦。
5
有会好好开
不同风格的投资者,提问风格是不同的。比如没拿到1 on 1、但又想装逼的,于是在小组会上垄断了所有的问题。
喜欢钻牛角尖的投资者,就喜欢对上市公司进行尖刻的批评。据说某此投资年会上,有个鬼佬小伙,在某上市公司的大群访上,慢悠悠地向管理层调侃式提问,“哎呦喂,这个数字下降了0.3%,额,那个数字又跌了多少多少”,据说CFO等到回答机会的后,明显地愤怒到脸都红了,劈头盖脸说了一大通。(合理的猜测是,可能这间基金做空了这间公司,于是故意找坏消息。)
对付对冲基金,公司是这么划分的:有被认为是长线基金一般smart money,拉拢之;有怀疑他们目的不明(表面粉你,实际空你),过于追求短期回报、进出频繁、不利于公司股价保持稳定;还有一类想在短期内做高股价的公司,这种公司也是资瓷的。
对公司来说,长线基金是最招人喜欢的高富帅、白富美,但他们的风格变化也是蛮大的。
海外投资者,由于见公司的机会比较少,所以珍惜每一次的见面机会,一定会提前做好功课,不会上来就让IR介绍20分钟的公司基本情况;不过因为他们对中国的公司了解相对比较少,观点会略显悲观,会在他们自己喜欢的行业中挑选个别公司。
对应有些香港的投资者,因为见公司比较方便,所以可能上来就是,哎呀我对公司不太了解,对行业关注的也不多,要不你先介绍下基本情况吧。当然亚洲投资者的观点肯定没有海外投资者那么悲观,比较偏重数字,有时候问完数字后就会直接放到模型中算算结果。
一直跟踪公司的大陆投资者,那就直接进入问答环节,问问update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看的也都比较深入。但是大陆投资者的风格,虽然也是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中选公司,但对行业的选择不是根据基本面,而是根据宏观政策风向标,政策支持什么,就去炒什么。
反正投资嘛,你们开心就好!

你心里,最喜欢的策略会是哪家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