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留学生

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黄金时代
1
去他妈的现实生活
      昨天收到Vanessa的微信,她兴奋地跟我说她拿到了一个很棒的offer,很快就能到纽约一个很好的拍卖行工作了,然后发了一连串的动态搞笑表情。
      我不禁笑起来,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那种得意忘形的样子。“太好了!”我赶忙回复,顺便发了一个大大的赞。
      Vanessa是我以前的室友,后来去了美国西北大学读艺术史,今年毕业。我想起好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俩一人一听啤酒,坐在学校大门口的马路牙子上聊人生的场景。
      那会儿她就铁了心要学艺术史,但她爸妈都不太支持。她说在纽约,每年会有2000多个藤校毕业的精英竞争6个Sotheby's 拍卖行的职位。就算一路过关斩将得到了一个职位,一年的税后收入也只有2万美金。这个收入想要在纽约生活,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问她那为什么不换个专业,她一耸肩,
      “为什么要换?我就想学这个,以后也打算好好在这一领域发展,而且没准哪天我就成大师了呢,到时候我罩你昂哈哈哈!”
      那会儿Vanessa有句名言,就是谁都别拿现实生活说事,去他妈的现实生活!”
      我想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一两个有点偏执,有点作死的朋友吧。他们任性,但也可爱,想要什么就拼足了劲去争取,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所谓的“现实生活”,只有他们自己认定的,“值得为之来回来去折腾”的生活。
      比起Vanessa,我一直是那种比较中规中矩的人,对冒险的事情兴趣寥寥,也没什么太大的野心。倒不是说我觉得自己这样有什么不好,但很多时候我就是她口中那些拿现实生活说事的人只走有把握的路,只做有把握的事,而对那些不曾争取的东西,因为得不到,也假装不想要。
      其实我很羡慕她的乐观和执着。谁都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人生也不是那种设定了某个X就一定会得到某个Y的过程。那么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足够努力,不庸人自扰,不急功近利,为无法预知的机遇做好准备,努力寻找并创造自己的价值,或许这才是更有意义的选择吧。
     我想有时候我也需要像她似的,痛快地来一句:
去他妈的现实生活!
2
明明可以靠爹吃饭,偏偏要当劳动模范
      前两天刷朋友圈,发现我的好朋友Tony又得奖了——猎云网年度“最佳90后创业者”。在此之前,他已经获得了创业邦 30 新贵,Bloomberg 25 under 25,南加州华人创业最受期待新星等等让我不明觉厉的各种大奖。
      Tony跟他的合伙人Michael共同创办了一个专为中国留学生服务的缴费平台——易思汇,主要业务就是帮留学生交学费。像很多创业公司一样,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跑遍美国各大高校,吃遍各式各样的闭门羹,没有学校愿意跟他们合作,也没有学生愿意把几十万的学费交到他们手上。他们还被很多学生和家长当成骗子和传销组织,遭受了来自各方的质疑甚至谩骂。
      好在他们没被挫折打垮,反而像战士一样愈战愈勇,在大浪淘沙的创业圈存活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们获得了“中国合伙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薛蛮子等大佬的青睐,再后来他们拿到了IDG资本的千万级投资。

      Tony家境良好,生活优越,他的奋斗史里没有什么身世悲惨,与命运顽强抗争的血泪经历,但在我和很多朋友心里,他就是励志故事男一号。他工作起来就是铁打的拼命三郎,经常一天开十几个会,通宵加班,满世界地出差。我们常开他玩笑,说他明明可以靠爹吃饭,偏偏要当劳动模范。”
      Tony说,在创业圈摸爬滚打的这几年,他眼看着很多好的项目,在现实的风浪中偃旗息鼓,真的很替他们可惜。很多创业者在资本和现实压力下迷失了初心,为了快速变现而盲目地寻找“捷径”,不再专心钻研产品,不再在市场拼杀,不再与竞争对手死磕到底,而是浅尝辄止,甚至酒池肉林。于是昔日的伟大梦想成了南柯一梦,很多本有着无限可能的创业团队沦于随波逐流,最终草草收场。
      他说每次看到这样的结局都会一遍又一遍提醒自己,一定要顶住压力,不让这样的遗憾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最在乎的不是公司的估值,不是我自己的股份,不是这家公司到底能不能让我赚大钱,而是我有没有那个力量,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因为易思汇的存在而生活地更好,有没有那个力量,为这个世界做出一些贡献,哪怕只是一点点。
      我其实有很多条退路,但为了这个梦想,我一步也不会退。”
      我脑中突然蹦出一句话:
命运许我一生安逸,而我选择奋斗不息。
3
我们都是“城市出身的同龄人”
      我看过一篇文章,麦子写的《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一个农村少年痛诉了他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努力,才能和城市出身的同龄人坐在一起喝咖啡。
      Vanessa,Tony,我,我们,都是麦子口中的“城市出身的同龄人”。
      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跟很多人相比确实是幸运的,即使非富非贵,也大多衣食无忧,所以才有心思去琢磨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如梦想。但我觉得这是好事,人就该有些“fancy”的追求,既然生而不凡,何必屈与平庸。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生活在上一辈的光环之下,各家有各家的资源和优势,起跑线其实相差不远,谁也没有比谁更优越。也正因为如此,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全靠拼爹的往往平淡无奇,而出类拔萃的都是拼自己。
      生活赋予了我们更多所谓“成功”的可能性,却也提高了实现卓越的门槛。工作不错,工资不错,多领了一个月奖金,多得了几天假,这些都没什么好骄傲的。对于我们来讲,要紧的不是解决温饱或者养家糊口,而是摆脱庸碌,创造价值。我们没有被生活所迫,也不需要什么绝地反击,该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把握每一个稀缺的机会,挖掘自己的潜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从而不辜负这份与生俱来的幸运。
      可能是新年综合症吧,我最近常陷入一种对自我,对人生的迷之哲思与兴奋当中。我常常想起刘媛媛在演讲里说过的话。她说,用不了多久,银行行长会是90后,企业家会是90后,甚至国家主席都会是90后,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们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答案。
      也许你会成为一位公正严明的法官,也许他会是一名惩奸除恶的警察,也许我能完成一部万众瞩目的佳作,也许当年那个坐在角落的“差生”会摇身一变成为行业权威,也许昔日不起眼的某某某会成为独占鳌头的企业家......我们身上有太多的可能性,有太多可预见的成就与伟大。
      我们会成为真正的意见领袖,我们会是问题的解决者,我们会走上历史舞台成为把握国家命运的人物,我们会站上风口浪尖直面最艰难的挑战,我们会肩负起社会责任的大梁,我们会引领社会进步,创造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
      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我站在这个正不断聚集能量的队伍里,
      对自己,对我们,都充满期待。
      王晓波在《黄金时代》里写道,“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我把这段话分享给Tony,他很快回复:
      我已经过了21岁,但我依然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什么也锤不了我。
有趣,有用,有创意
没错这很易思汇
一个有态度的公众号!
点击了解易思汇的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