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习回来,在宿舍楼底下遇到同班同学王小毛,问他:“你实习都干了些什么呢?”
“就。。。就。。。你知道的,打打杂呗。”
实习就是打杂?
这段对话简直就充斥在各种暑期实习的交流中。这里的打杂真的就是帮着办公室“收收快递倒倒茶水”吗?到了21世纪,我司快递和茶水服务都自助了。如果面试中,面试官问你“你的实习都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敢也这么回答“就打了三个月的杂”吗?
这简直是在面试中的自杀性行为。有的同学其实在实习中做了很多事,但是不会说,不会自夸和包装。如何把“我在实习时做了什么”清晰而有条理的给面试官说出来,这里面有很多学问。
对自己的职业不自知
其实大多数大三大四的学生,并不太明白自己在实习中做了什么。带你的老师教给你的事情,你就照做。可是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件事做了对公司的一项业务到底有什么作用。三个月下来,真的做了很多事,也照常上班了,可是又觉得什么都没有做。
其实可以回到最初招实习时的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那里面写明白了公司对你的最基本的期待。比如希望你能和团队熟练沟通(你学会写办公邮件了吗),比如希望你熟练运用办公软件(你的Excel用好了吗?)。
有个克服“不知道实习怎么就过完了”的方法是,写实习日记(internship log)。这个日记不是说让你写你每天8点钟到岗,11点吃了个包子当午饭,12点睡午觉。
而是记录你每天在工作中做了什么,遇到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还可以写参加了哪些会议,你在会议上跟着大boss学到了什么(行业的观念,企业发展方向);还有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比如做行业research时,从龙头公司入手而不是小虾米公司入手,这样更有效率。
写工作日志和工作总结,这个方法不是我忽悠你。在研究领域,学者中写research log比不写research log的要快速出书拿到长期教职,因为平时的这些笔记会迅速帮你整理思路。
面试时拿出自己的实习日记,这就是满满的一本你自己的case,各个案例支持各种结构化面试的答案,比如你如何克服困难。你可以答实习中在面对大量数据,不会用Excel软件整理数据,是如何自学“从入门到精通”。简单的学用办公软件的打杂,也变得高端起来。
不会量化项目结果
也许你真的在实习中做了很多事,也写了所谓的实习日记,可是你忘了将你的结果数据化。
打个比方。媒体实习生王小毛在某媒体的新媒体部,做杂志的微信运营。微信是杂志的附属得不能再附属的业务,他的工作是每天发布新的文章,每天回复后台的粉丝留言。
如果面试时回答“你实习的职责是什么?”,仅仅说“发布微信,回复粉丝”,那么这又是自杀式行为2.0版。
再平凡的岗位也能说出花样
其实面试官们都知道,实习生都是做一些很基础的事情,毕竟他们也都是从实习生一路走过来的。可他们明明知道实习生不会接触到公司的核心内容,为什么还要提这样的问题呢?
这就涉及到设置行为面试的原因了:了解面试者过去的表现,预计其未来可能的表现。
也就是说,面试官其实早就已经知道你在之前的公司只是一个小透明实习生了,每天的工作不过打打杂、帮帮忙,但他们更希望能够从你讲述的实习经历里了解你的特质。
假如你曾经实习的岗位只是某个投资公司的行政工作,日常工作就是收发文件、上传下达,你应该怎样在面试官面前说出花来呢?
“我的工作其实就是打杂,每天帮自己的老板处理一些琐碎的东西,收发多少封邮件...”
“我之前在一个投资公司实习,负责给合伙人们收发邮件,每天都有不同的项目需要征求不同合伙人的投资意见,工作一段时间我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合伙人 A 偏向于投资某某特点的项目,而合伙人 B 则侧重于某某领域,接着我分析了公司投资的各个项目的存活率,搞清楚哪些项目是合伙人们关心的,并设定好优先级发送给各位老板,提高了自己的办公效率。并且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也接触到公司的不同部门的同事,在和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之前的公司在工作流程和组织架构中有以下这些问题...”
上面两种答案说出来,明显高下立判。有些人只能一五一十地将自己处理的日常琐事说出来,而有些人能将看似平凡的事情做出花,面试官喜欢的当然是后者。
当然这样的回答需要提前组织好,更需要实习的时候细心观察。只要自己细心观察,多思考,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玩出花样。
实习的时候都在打杂,
到底怎么在面试官面前说出花?
有个免费修改简历、指导面试的机会要不要?
1月6日就截止了,再犹豫就错过咯!
转载来源:智联迅捷
UniCareer诚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需引用或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