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源:500PX
摄影师:Ales Munt
据2016年12月21日FOX报道,美国亚裔教育联盟再次控告哈佛大学种族歧视!




实际上,对于亚裔反歧视行动和诉讼的案例已算不得新鲜。
2015年春,就发生了近20年来美国亚裔在追求平等教育权益方面最大的一次联合行动:
64个
亚裔团体
为主诉人,116个亚裔团体声援
状告哈佛大学在录取中种族歧视亚裔。



案件不仅引起美国联邦议员和教育部的重视,也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迫使
哈佛大学法律顾问
也不得不赶快在当天作出反应:


“实际上,哈佛的综合录取方式(holistic admissions process)是为构造一个多元化的校园……哈佛拥有录取亚裔美国学生的良好记录。”
“在这种录取方式中,哈佛将审核每个申请者的背景和个性,包括(如果相关的话)申请者的种族或民族,这是录取过程中考虑的众多因素之一。(划重点)
我们要全力捍卫哈佛和其他大学的权利,继续寻求基于多种角度的多样性群体所带来的教育利益。”  
(哈佛大学法律顾问
Robert Iuliano 如是说。)

就在这种貌似追求“多样性的全面/综合录取原则下,普林斯顿大学两名教授Thomas J. Espenshade和RTI国际研究员Alexandria Walton Radford 在2011年出版的名为《不再隔离,未臻平等:种族与社会阶层对精英大学招生和校园生活的影响》一书中指出:
亚裔在任何一个SAT分数段的录取率都是最低的,在同样分数的情况下,录取率
比白人低67%
,比起其他族裔则更低,“亚裔进一流名校SAT要
比白人高140分
比西裔高270分
比非裔高450
”。

这是多么可怕的区别对待?!
这意味着我们的孩子要比别人多付出无数倍的努力,才可能与其他族裔比肩。而在多数情况下,即便我们已接近完美得优秀,依然无法获得准入许可,只因为
肤色不同!

如果说这个数据还不够打脸的话,我们再来看一个“有意思”的图表。


 二十年不变的录取率 
哈佛大学的校友
Ron Unz
写过一篇
美国常春藤大学控制亚裔录取率的研究
,还曾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讨论。惊人的事实就藏在这一简单又直观的图中:


(常春藤亚裔的百分比与美国亚裔学龄期学生人数的关系)

正如上图所示,亚裔18——21岁的适龄入学人口在20年中增加了100%(虚线)。但不管是哈佛丶耶鲁,还是康奈尔丶加州理工,所有的常春藤学校亚裔学生入学比例都几乎成为重叠的惊人的平线!

那会不会是亚裔新增的这些孩子都是学渣,自身不能达到进入顶尖常春藤名校的要求呢?
事实并非如此。据调查,在各大国际竞赛中,亚裔获奖比例高达50%以上,且没有一个学科例外
。奥数更是占到惊人的
90%!
此外,获得美国总统学者的比例占到
27%
,获得美国国家资质的奖学金比例也同样惊人。


显然,在这种赤裸裸的现实数据指证下,申诉者对哈佛所谓录取不存在歧视的说辞并不买账。
由华裔、印度裔、韩裔和巴基斯坦裔美国人组成的全美亚裔联合团体立马反驳事实并非哈佛所言。并要求教育部民权司和美国司法部民权机构发起调查,终止哈佛大学所谓的
综合(holistic)录取方式


可惜的是,在同年6月3日,以
一起类似的诉讼正在联邦法院审理
为由,美国教育部驳回了这次申诉。


而美国教育部所谓类似案件指的是大名鼎鼎的Fisher案
 Fisher案 
2008年,德州白人女生Abigail Fisher申请德克萨斯大学奥汀分校未被录取。
她声称自己的成绩要远比被录取的少数族裔要优秀,参加的活动也要更丰富,并认为德克萨斯大学有针对白人种族的
”反向歧视“
,录取评判标准也违反了美国宪法赋予她的平等权利。



然后她就把学校告上了法庭,且一路到了
联邦最高法院
,案件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当时Fisher表示“
希望法庭判决德克萨斯大学招生不应该考虑入校学生的族裔背景
”。


这个官司兜兜转转一打八年。


直到今年6月23日,
美国最高法院的7个大法官最终以
4:3
的结果认定德克萨斯大学录取时考虑种族背景是合法的,并没有违反美国宪法的平等条约,因此判定
Fisher败诉


而希拉里第一时间出来叫好,称“
美国的大学不是专给某些人服务
。”


这一结果也让亚裔颇觉寒心,白人“维权”尚且如此艰难,遑论终日夹缝中求生存的我们?
有这样一种说法:
在美国,黑人与穆斯林至上、墨西哥人其次、白人被逆向歧视,亚裔在食物链的最底层。

而策略师
Greg Kaplan
在他的新书《赢得录取:进入名校的真策略》中,特意提到:
亚裔在申请材料中不要把自己定位成亚裔


这样的诀窍在大学申请辅导世界里越来越普遍。


根据波士顿邮报,升学指导呼吁学生们 “弱化亚洲性”也屡见不鲜,称要避免在简历和文书中写他们的移民父母“如何带着2块钱乘坐颠簸的小船从越南来,游离鲨鱼。”
然而这就是名校录取的境地,让学生为了最终的录取结果,而掩藏真实的自己。我们从来不觉得天生的身份有何不对,但有时却要做不得不的妥协。这样的结果,难道就是名校想要看到的吗?


更有人冷酷得指出,
亚裔不是遭到歧视,而是被故意无视
,只有两党或族裔间相争时,才会想起来去拉拢,作为棋子。这种说法实在毒辣到让人无法接受,但在某些时候,又似乎偏偏不得不心酸承认。


我们抱着逃离恶劣的生存环境,追求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的理想奔波异乡,却好像把自己变成了无根之萍,无路可退,无枝可依,又无力前进......


奥斯卡颁奖礼的主持人肆意
取笑亚裔孩子
;《纽约时报》的华裔女记者在大街上,无故被衣着考究的女士谩骂让
滚回中国


纽约年纪轻轻的华裔警察
梁彼得
,即便有
45个城市成千上万
的华裔“挺梁”声援,依旧被判处过失杀人罪名成立;口无遮拦的特朗普执政后,更是释放了民众骨子里的戾气......



如果说其他族裔在美遭受到的非人待遇,让大家觉得酿成此种苦果实属不该,需要Affirmative Action 矫枉过正般得弥补,
那对亚裔所做的贡献和遭受的不公,又
为何视而不见?!


亚裔来到美国大陆的历史已经很久远,却被排除在历史课本之外,几乎没有人承认。


要知道,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两边都有亚裔士兵。
追溯到
9世纪中期
,华裔和爱尔兰人一起来到美国,但前者却被一直视为是
短暂的“居留者”
。再往后,亚裔对建造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一些亚裔的家庭可以追溯到
五月花号
(The Mayflower)。



但现实的情况是:
亚裔被视为永久的外国人,不被接纳;
所谓的“模范少数族裔”神话,似褒实贬,拒人于千里之外;
美国的
种族结构
被限制在一种
非黑即白
的框架里。黄皮肤似乎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这样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却在无数的朝夕让我们深感孤独。


尤其是做父母的,放弃了国内熟悉的环境、体面的工作、广阔的社交圈、贴心的朋友,就是想在这个貌似处处机遇的国家寻求一方立锥之地,给未成年的孩子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并期望他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所以,为了保护理应属于孩子们的机会,让他们在一个处处机遇而非歧视的国度里自由成长,我们会使出浑身解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