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推送中,我们讨论了当代功利化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传送门--四成北大学生觉得人生没意义,是无病呻吟还是教育痼疾?)。在相对狭窄的「成功」和「优秀」的定义下,很多学生被迫放弃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苦读数十年,持续挣扎于不断攀比的社会竞争中。
于是后台有人提问,那么选专业到底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还是要考虑实用性呢
其实能把自己的兴趣变成工作以及工作的动力,固然是一种幸福。但世上也有很大部分人一旦把兴趣变成了工作,立马觉得索然无趣。
就好像马东曾经说的一样,有人想要活的有意思,有人想要活的有意义,但是想要活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就很难了。
盲目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规划职业发展是不可取的。今天的文章就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观点:想要充实有价值感的生活不能脱离兴趣,但是兴趣本身只是一个start point(起点)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梦径(ID:mengjingDK
作者艾霖介绍美国商学院毕业穿梭于波士顿与洛杉矶在上市公司做运营管理。爱骚动爱做梦爱旅行爱生活。想在30岁前美美地看遍世界。
01
大概八年前,我给自己写过一封信。里面历数了当年的种种不堪,却也给那时的未来许下过很多美好的希冀。
八年后当我打开这封信的时候,我一面为曾经的呆萌苦笑不已,也感慨欣慰地看到当年的很多愿望已然成真。
可是有一项,想来还是有点对不起自己。
那时的我对现在的我说:“我希望你做着热爱的工作。

可是现状呢?
当我为了美国的工作签证杀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早就忘记自己热爱什么。那时候,只有冰冷数据敲打着我,告诉我留下的希望有多渺茫、前途有多惨淡。
可当一切似乎开始尘埃落定的时候,那个问题又如鬼魅般地萦绕在心头。
---做你喜欢的事情
02
在知乎上讲一个坚持梦想和兴趣并取得最后的成功的故事,往往很容易得到一大票的点赞和一大帮人的高呼。
追求自己的兴趣从来都不是一种错误。我也曾经对时运不济的朋友说过“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之类的鸡血。
但是后来发现,面对现实的时候,光有兴趣和激情远远不够

就跟找对象一样,谁不想找一个自己爱的、又同时爱着自己的人幸福美满地结婚。但是当家庭、利益、欲望掺杂在一起的时候,有时候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变得艰难。
没有人不愿意每天激情满满地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仅赚钱还可以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只是更多人的职业选择,夹杂了无数的迷茫、妥协、放弃等因素。单单拿兴趣或者梦想做文章,变得苍白无力。
03
我的一个美国朋友有个十岁的儿子,天生注意力不集中,被检测出来患有多动症。他在课上骚扰同学,无法单独完成作业,让老师和他头疼不已。但是只要是阅读有关科技类的文章或者是图片,他就能安安静静地看上几个小时。
一个孩子况且是这样,作为一个成人,如果能让自己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匹配,终究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最近看了《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想跟大家分享。
Tina Seeling是神经科学的学生,她从管理咨询行业的先锋,到斯坦福管理风险投资和创业项目的主管,职业经历丰富。她在其中一章节里,分享了如何利用把兴趣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在现实面前,兴趣只是一个“Start Point”。除了兴趣之外,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自己的技能和其拥有的市场。
A.当你有兴趣、没技能。
* 就如你很喜欢打篮球,但是你的身高和速度不够;
* 或者你喜欢唱歌,但是你却天生五音不全。
你还是可以和朋友打篮球,和朋友去KTV飙歌。但是朋友,现实点吧。你还是最好不要指望靠这个吃饭了。
B.当你有兴趣,有技能,没市场。
也许你很喜欢冲浪,冲浪的姿势也是英姿飒爽。但是说实话,需要这个技巧的岗位少之又少的。你最终可能还是只能做一个程序员,周末的时候做冲浪教练来赚点零花钱。
C.当你没兴趣,有技能,有市场。
不是很喜欢数学的A,做了一名数据分析员。他成天对着屏幕跑数据做表格、跟老板斗智斗勇,情商和技巧都长进了不少。但是,经常面对夕阳西下发呆的他,每天都等着下班去和朋友看一场画展、画一幅素描画。回想当年考大学的时候,父母硬逼着自己放弃了艺术学院。可是他自己知道,作画才是自己的最爱。数据这些东西,从来都没有真心喜欢过。
这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04
打小,就被人不停地问:“长大后想做什么呀?”很多人的路,从小已经被父母绘制完成,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机会去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所以首先,
➀ 我们得找到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而找到兴趣的唯一方法,只有尝试
* 觉得钢琴有趣,就跟着老师去学一学;
* 对建模有兴趣,就参加学校的建模社团;
* 想学编程,先上一个免费的网上课程;
* 想出国,听一个国外免费的公开课看看自己能否适应,
* 想写书,先做个公众号试试
......
当然,你要做的尝试并不是仅仅浅尝辄止,你需要有较为深入并且主观地去参与

经过尝试,你才会发现有些东西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有趣,或者觉得的确合自己胃口。如此一来,以后的路才会有可能渐渐清晰。
千万不要早早地给自己设限,以为自己的世界真的只有井口那么大。
05
找到兴趣、确定要以为职业后,
➁ 我们开始从现状和兴趣的共同点中,去寻找可能性。
从自身资源出发,寻找相关的行业或者是交叉行业,或许更加现实。
比如如果你在硬件行业做供应链,但是想转行去时尚行业做市场。你可以先着眼于现在公司里市场部的机会,看能否调到市场部里去进行经验和人脉积累。然后再伺机而动。
内森·弗(Nathan Furr)原来是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他对写作很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本来想毕业做英语教授。但是当大三的时候,他忽然意识到,市场对英语教授的需求实在是太少了,并且收入也并不足以养活一家人。
他开始转化思维,来延续自己在英语方面的兴趣。他发现做管理方面的咨询对他说是可行的一条路。他不仅可以运用上他的搜索技巧,还能不停地通过案例来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他给了自己一年的时间去跨入这个行业。
他跟有相关经验的教授不断交流,确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并且适合。他加入了学校的咨询行业协会,并且通过不停做案例来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他通过校友网络结识了很多在咨询界的大牛,了解了很多实时的行业信息。
他最终加入了当年德勤旗下的摩里特咨询公司。
看多了那些跨界成功的人的“成功哲学”,让很多人以为这种硬着陆已经变成了一种流行,以为不追求自己的梦想已然变成了一种罪过。
盲目地追求兴趣或者是按照兴趣转行,有时候是代价很大的。因为,大多数人从来都不是仅仅为自己而活。
如果能在兴趣和未来职业的道路上找到一个共同点,而它又能让你衣食无忧,养活家庭,那肯定不能太赞。
如果不能,何不先当成一个爱好,业余时间慢慢积累。曲线救国,又何尝不是一种方法。
最后,把我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世道艰辛,不仅仅需要有一腔热血。还需有与之匹配的耐心、韧劲和勇气,才能看到渐渐升起的曙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