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抱歉由于前段时间生病,没有怎么更新文章。今天原本是电台节目,但是播音的童鞋要忙着写论文(你懂的),所以就临时插播一下今天的热点事件。
如何看待朋友圈疯狂转发《罗一笑,你给我站住》?
跟风,质疑,跟风质疑。
01
很奇怪,我的朋友圈里最先出现的不是满屏的「你转一次,我给一元」的感人求助文,而是对「罗一笑白血病捐款」的打脸深扒文。

已经熟悉时间来龙去脉的读者可以下拉跳过
深圳的罗尔先生,女儿被查出患了白血病。最初罗尔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记录一家人与白血病抗争的辛酸历程,也收获了不少读者的打赏支持。随着女儿病情的恶化,罗尔为了筹集更多的医药费,接受了小铜人创始人、老友刘侠风的建议,由他整合自己为笑笑写的文章,并在小铜人的公众号下推送。
本来只是表达一位痛苦父亲的艰难抗争,但不想《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被加工之后在朋友圈分分钟掀起刷屏之势。甚至创造了自有公众号打赏以来的一个奇迹:小铜人的公众号和罗尔本人的公众号单篇单日打赏都迅速超过了5万的「熔断机制」,甚至有不少做父母的因为不能参与打赏而感到焦虑不安。短时间内,罗尔和相关人员募集到近百万元。
而同时,人们对整个事件的怀疑也在发酵。
有人说罗尔在深圳和东宛一共有三套房,也有医生举报文中提及的医疗费虚高不实。种种信息表明罗尔有多种方法解决自己女儿的医疗费,却偏偏选择了联合营销号募捐的方式。在诸多媒体的关注和追问下,罗尔最终承认微信中有夸大事实的情况,并表示已停止众筹。
至此这场原本并不复杂的事情才有了结论:孩子生病是真,父亲想救女儿的心也是真的,但是在对女儿的真情外有没有夹带炒作自己的小心思,在刻意卖惨的背后有没有成熟的营销团队布局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件事情让很多原本想献爱心的人感到了欺骗、愤怒和失望
02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利他行为(自愿无偿帮助他人),而这次的事件中也利用了这些要素。
比如充斥情感的细节总是比诉诸理性的数据要更能激起人们感同身受和想要帮助的心理
「他是一个老父卧床的儿子,也是一个女儿刚刚住进重症室的父亲,同时肩负着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人到中年,四面碰壁,罗尔对家里每一个人都抱着沉痛的亏欠心情。」
文章里沉重的开头不知击中了多少人的内心——我并不知道白血病的发病率是多少,有多么难治,治疗费是什么量级,我只知道这是一个身为父母都难以接受,但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比如利用同伴压力的影响让你持续脑热——看看左下角那10万+的阅读量,那么多人都看了,肯定假不了,转转转。
再比如诱导你用最小的行为成本换取在朋友圈里的道德高地——「你转一次,我给一元」,手指点一点就可以献爱心,又不损失什么;宁可信其有,毕竟事关人命。
于是人们跟风转发,跟风打赏,跟风捐款,却很少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想亲自帮助这个生病的孩子?还是单纯觉得这是一件「好事」需要扩散一下给别人看看?
不可否认,第一时间里转发、捐款的人心底里都是善良的。但是这种善良有的是真正的利他,不计后果的帮助别人(哪怕知道是骗局也认了),有的只是为了坚持自己相信的美好(觉得是「好事」所以支持)。
所以事后会有些人说这是「带血的营销」,鄙夷罗一笑的家人明明有经济能力负担却挖空心思用孩子的病情来诈捐,这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患者今后怎么办?谁还会相信他们?
换句话说就是,你辜负了我对你的信任,利用了我献给你的爱心,让我对世界的真善美产生了阴影,说你要怎么负责?
03
其实善良的心是好,但是盲目的、不加分辨的善良非但无用,反而会有害
正如社交网络,说它套路深也罢,但作为一个工具,它强大的传播和连接能力为慈善募捐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但也不乏诟病。
比如为了核实受助者的信息,监管捐款的动态,大多有公信力的网络众筹募捐平台都有比较复杂的流程,而且传播的渠道有限(与受助者本人的社会关系有关),很难像这次的事件可以在短时间内有如此巨大的反响。
而站在患者的角度来说,越快凑集到医疗费就意味着越大的生存期望。加上自媒体横行的时代里,很多时候人们宁愿相信朋友圈里流传的不明来历的信息,也不愿买传统主流媒体的帐。说白了,人们还是习惯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情。所以很多患者家属还是愿意选择在微信或者微博上po出诊断信息,以求关注和帮助。
我当然愿意善良的相信,那些在社交媒体中求助的患者都是真实的;但是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必须要承认好人可以用这个渠道获得帮助,坏人更可以用这个渠道去去诓骗
但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停留在那些坏人身上,去谴责他们的无良;再说这次的事件里,并不存在绝对的「坏人」(毕竟孩子是真的患病),更多的只是投机取巧缺乏原则的人。我想,只要最后所得的捐款全部用于孩子疾病的治疗,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民政部门已经介入)。这也是这次事件中最值得大家关注和讨论的部分。
网络募捐平台如何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募捐?微博或者微信的个人求助发起者要如何核实身份,并且监管善款?如何让更多人真正投身慈善捐款(不一定是钱,也可以是任何行动)中,而不只是在外围点赞转发看热闹?
毕竟再善良的人如果一直被欺骗和利用也会心累。对很多人来说,与其炼就火眼金睛去伪留真,不如一刀切的变得冷漠来得容易。可如果真的变成那样,这个社会就太糟糕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