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墨尔本服装独立设计师Vincent Li,生于上海。2014年他在墨尔本开创个人品牌VincentLi,两年间曾被维京澳大利亚墨尔本时装文化节选为新锐男装设计师代表、NotJust A Label全球50新锐设计师,在米兰参展Origin Passion & Beliefs 2016……Vincent作品表现的元素和含义往往隐晦而含蓄,但当你听他细细解释,你会大吃一惊并为他的用心而惊艳——原来这便是Vincent Li。
当剪裁成为衣裳灵魂
抽象抵抗标签横行
我第一次看 Vincent Li 的作品大片,首先被模特吸引——雌雄莫辨的气质,有男子的冷酷桀骜,也有女子的修长柔美,却并不会不和谐。而模特的穿着,是看似肆意自由的拼接与裁剪,层出不穷,给人深沉而冲击的视觉体验。时常模糊裙与裤的界限,色彩缤纷得不俗,都是绝妙的平衡。
Vincent Li 说,他的设计风格之一,即“性别不明,男女可穿,且不同于一般定义的中性”。我想因此在模特的气质中也暗含了这一层意思。
Vincent Li从一开始就只做男装,他觉得世界上已经不需要再多一个女装设计师。而许多标榜“中性风”的服饰,都更偏向女性化。他想要的“中性化”,视觉上仍旧是男装,女性也可以穿。Vincent 希望能为男性穿衣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不仅仅是西装革履,或者休闲装、运动装。
“我很想做介于(正装与休闲装)之间的服装,希望可以让男装多变一点。”
区别于其他男装,Vincent 对于服装更注重裁剪与形式,相比之下印花与颜色只是辅助,所以他的衣服层次富于变化,形态自由。而且最打动人之处,在于他擅长把标签和符号抽象化,让每个系列的衣服都赋予了更有深度与价值的“故事”。
“我会把中西文化都融合起来,但我不会把符号和标签硬生生放进去。我喜欢抽象,以自己理解的现代方式表现出来。只有真正传承精神,才有可能把经典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他坦言,国内有不少服装设计师在做东方元素,但始终跳不出固定思维和形式。一提到东方,便全都是长衫、刺绣、青花瓷等深入人心的形象,这样久了会让设计流于表面,忽略了它们背后真正有价值的底蕴。

Vincent Li 选择将元素的核心精神内化成自身的理解,再呈现在衣服上,这种处理巧妙而细致,同时对他实力也要求极高,思考必须透彻圆满。正如“梅兰芳”系列,有很多人都说看不出哪里有关梅兰芳?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这个系列)从外观看没有体现出这是梅兰芳,因为我没必要再造一个梅兰芳出来,我要做的是传递精神。”
他继续解释,自己很敬重梅兰芳先生,梅兰芳先生三部代表作《贵妃醉酒》、《游园惊梦》、《杜十娘》中分别演绎了“醉”、“梦”、“疯”三种美感。Vincent Li将这三点精髓融入自己的设计中——比如,这个系列服装的形状都是不对称、歪斜的。因为人在醉,梦,疯的状态下,衣服不会是整齐的。
“你也不会觉得我设计的像戏服,或者有任何京剧的痕迹。有许多客人看大片时觉得很难穿上街,但其实完全可以用套装里的单品混搭出自己的风格,可穿性很高。”
六年前转行服装设计
在不断思考和挑战中成长
Vincent Li 的成长也经历了一番周折。他从小学习舞蹈,梦想是当舞者,毕业后却从事了IT行业。直到六年前他终于辞去了这份高薪却让他看不到乐趣和未来的工作,出国重新求学,开始接触服装设计。
在学习设计期间,是一位英国老师引导他在不断分析自身与接受挑战的过程中进阶再进阶。这位老师不仅没有改变他的个性,反是让Vincent Li 明确自己的个性——对东方文化的热爱,还有对于衣服轮廓剪裁的追求等等。
“老师总是跟我说,‘你可以做得再好。’或者‘这个东西我见过,还可以有新的想法吗?’这样不断挑战我。一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做一个系列要做一百个,再选出7到8个,现在我理解了,设计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通过慢慢训练和琢磨,才能找到自己最强的那一点。”
而与那些大公司大品牌相比,做个人品牌的独立设计师要面临的不仅是设计环节,生产、销售、推广几乎都要自己来做,这在前两期珠宝设计师Jade Chiu的专访中也有提到。
大家只关注时装周的光彩,以为舞台背后也同样光芒万丈,又或者时装周结束设计师也就放假了。他们不知道单单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投入极大精力和时间的过程。而时装周也仅是工作的开始,独立设计师需要面对更多设计外的事务,并且下个季度的新品马上又要开始准备了。
服装设计是一个循环的、不会停止的过程。14年开始,我差不多两年都没有休假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问我‘设计师是干嘛的’。有时候当别人不了解设计师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就不会感受到你的价值,所以这也是一份孤独的工作。”
在Vincent Li 身上,我看到了独立品牌设计师的生存之道。既选择了小众风格,就意味着不会被多数人了解或者认可。做设计时想法很多,却又不能忽视市场的接纳度。在这两者之间可以保持平衡的人,往往才能走得更远。

和他合作的人,比如商业咨询师、制版师,都会对他提出担心——为什么要在一个系列里设计14个单品,而定价又如此高,万一卖不出去该怎么办——这大概就是独立设计师最难抉择的时刻。但 Vincent 很明确“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所以他听取意见同时作出筛选,更重要的是有自信去面对一切质疑。
“当他(商业咨询师)看到所有样衣之后,观点就改变了。他终于理解我的定价,为什么做这么多件,和为什么那么坚持。因为我能够想象出来这东西的效果是什么。”
设计是一个
不断寻找平衡的过程
因为服装设计的特殊性,Vincent Li 需要根据每年两季时装周的节奏来推出新品。几个月的创作中,他总是一个人在思考和设计,感性和冷静的思维支撑着他的创作。而在活动和展出集中期,他又必须成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四处参加活动,向大家展示作品,此时社交能力又显得尤为重要。
“从事设计的人会很敏感,但我觉得还是不要太过内向。因为要学会表达自己,学会怎样才能让别人理解你。作为独立设计师,作品做得好是完全不够的,要主动向别人传达一些讯息。
我以前不太出去社交,但有时因工作需要我不得不去展示自己。但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认识到自己原来是可以做到的。不展示自信的话,无论是客户还是合作方、投资方,都不会被你说服,也不会愿意相信你的产品。”
与我们印象中一向高冷的设计师形象不同,Vincent Li 待人接物的方式很温暖舒服,他喜欢观察人,比起只用文字和声音来对话,他觉得面对面才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而参加过很多时装秀场的他又发现,总有人为了社交而社交,嘴上说着违心的赞美,这样很没意思。
交友方面,Vincent Li 不会抱有太多目的性,心态简单。同时他也在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希望可以一起把Vincent Li 这个品牌做好。想做时装方向的人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经得住做小众品牌的“折磨”——至少这对于不理解小众品牌存在价值,和想马上赚大钱的人来说,这不是最好的选择。
“平衡点”对于Vincent Li 和他的品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他提到,许多年轻设计师又想坚持小众又想赚钱,头脑发热盲从别人的意见,慢慢地变成做好赚钱的批发,产品自然就不对了。行业里的人其实一直会在观望,一个设计师是不是都有持续风格,能不能坚持。一般需要五年到十年的时间沉淀。
在商业与初心之间,在内向与外向之间,在独立与协作之间,Vincent Li 都在不断寻找平衡,以将才华发挥极致。他向往以后能拥有一个空间,用服装交流、表态,或许可以让更多独立小众品牌加入。以此为媒介让世人了解“设计是什么,设计过程如何推进”。
毕竟这是一个因设计而美好的世界,Vincent Li 希望在这个工业化生产逐渐削弱设计分量的时代里,能重新唤起大家对于设计背后所有文化与情绪的求知欲。
如果你也向往 Vincent Li 向往的那个世界,如果你对他的作品有更多了解的意欲,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浏览一下他的官方网站;或者在公众号后台回复“Vincent Li”就能获得他的微信ID。加好友记得注明来意。
我们下周见。
或许你还想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