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臧木铭 (喜拉雅教育创始人)
[作者按]昨晚和几位老同事吃饭聊天时,谈到我们当年做职场新人的感受。有感而发,快意成文。
以下是四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举重若轻
那年我刚出道,去南方某省跑销售,顺便参加那里的一个计算机 CAD/CAM 厂商和用户见面大会,在前台主席台就座的都是当地的头面人物和各行业的关键客户。当所有的人都正襟危坐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惹眼的人,居然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一直在翻看一本书。那神情,好像他不是坐在主席台上面对着台下几百人,而是在幽静的山谷里独自品茶,他的神情非常自然而悠闲。
我禁不住问身边的人,这是哪位大神?
身边的人很钦佩地告诉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大厂的总工程师,业界有名的专家。而且他很肯定地说,这位总工在众目睽睽中是在看一本闲书,因为这就是他的个性。
等到他发言的时候,他的发言之精彩和有分量,他对刚才所有人发言的总结和分析,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你几乎无法相信,他刚才一直在举重若轻地看着闲书。
第二个小故事:沉着冷静
我第一次互联网创业,六个月公司就被迫关张了。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那家风投还请了一家全球有名的律师事务所到中国来逼迫全体员工签订不合理的薪资赔偿条例。我们依照中国劳动法,聘请了一位律师对抗诉讼。
这位律师早年出自政法系统,后来跳出体制自己开业。那是 2000 年年底,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死得很惨,不少公司的员工早上来上班才发现公司已经倒闭,资方人去楼空。我们这家公司 A 轮融资几百万美金,基本没怎么花,银行账上还有很多钱,所以资方逼得很紧要把钱追回。
我们请的这位律师,以前其实没有接过类似的案件,是我的一个朋友委托他的。一群从未被迫失业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和一个其实不太熟悉如何和咄咄逼人的美国律师事务所打交道的律师,就每天苦熬着一起讨论、越洋电话谈判,每天晚上一起吃方便面熬夜。工作时间之长,难度之高,问题之多,令人难以想象。
最后我们非常成功地协商了一个之前无法想象之好的员工离职赔偿方案。就在那晚,我偶尔听到他和他太太打电话,问起太太今天孕检的事情。我禁不住问他,太太还好吗?他点点头,说太太是高龄产妇,已经多次习惯性流产,希望这次可以顺利。
他说这话的时候,目光里有父爱的憧憬,但是神情非常沉着冷静。多年以后我每次遇上人生的重大压力的时候,我都无法不想到这位律师在双重压力下的表现。
第三个小故事:职业素养
大学毕业两年后,加入了一家老牌美国公司。这家百年老店和大多数其他公司不同,喜欢从大学校园里招聘应届毕业生。公司然后对全体新员工进行系统的分阶段的全脱产美式培训,哪怕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年轻员工在经历了培训之后出国留学。
我在那家公司整整工作了六年。从一个二十出头的职场小毛头,到一个接近三十的职业经理人,我的蜕变来自于这家永远让我值得感激的公司。我加入的时候,整个中国的员工数大概不到三百人。六年后我离开的时候,公司自然增长的员工以及全球收购之后并入的员工数,在中国已经达到了至少三千人。
在这家公司里,美式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改变了我,也影响了我的一生。虽然我现在在硅谷已经住了十几年,硅谷的创业文化和不讲究穿着的风格,让我可以穿着牛仔裤和 T-Shirt 就一样坦然去见投资人、客户和任何商业会议。但是,时不时我还是会没有任何来由地西装革履地去上班,而且非常享受,就是因为那些年一年四季无论酷暑寒冬在那家公司我们都正装上班见客户培养出来的职业习惯。我身上还有很多我已经无法完全描述清楚,但可能在那家公司工作过的人会嗅得出的共同拥有的职业素养。
第四个小故事:Pay It Forward (传下去)
这是另一家公司的故事。我刚刚加入,从工程师转型做销售。我不仅毫无销售经验,而且刚从大学毕业,还长着一张娃娃脸。我唯一拥有的,就是掩不住的青春朝气和无知无畏的年轻人气概。
招我进来的副总经理,是行业内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周的周五上午,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这一周都干了什么? 我说我看了公司的产品和市场资料,也见了几个同事。
他劈头就问,你知道我们公司办公室有两层楼吗?我们在四楼,但是你见过十楼的同事们吗?
我有些胆怯,说,还没去过十楼,没人带我去。
他说,你要做销售,必须要懂得如何和人打交道。你今天把所有的四楼和十楼的同事们,全部都去自我介绍一下。另外,每天你给我交一篇一页的报告,分析一个你看到的问题或现象,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案。我会每天批改你的报告。
接下来,我就像欢腾的小马一样,到处和人握手并自我介绍。从小学到大学,我虽然都是班干部,但从来不是个外向的人,和外人打交道都蛮腼腆的。这次被老总逼到墙角,我也就豁出去了。周五下班前,我总算和公司里几十号人全部都握过手了。
接下来的每日报告,可真要了我的小命了。让一个刚进公司的职场新人,每天都要找到一个和公司业务有关的问题,并且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我写着写着就开始找不到可写的话题了。有时我竟然熬夜到凌晨两点,也苦苦地想不出任何问题,只能鸡蛋里挑骨头。有时我又灵感迸发,提出和目前业务完全不存在的建议。老总来者不拒,每天用红笔在上面批注,然后退回给我阅读。多年以后,我进入伯克利商学院读 MBA,写各种各样的商业案例分析时,脑海里会闪现当年老总的思维方式和评论,有些恍然大悟。
正当我逐渐熟悉业务,也写了快两三个月的 “奏折” 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老总通知全体员工,他将辞职加入一家刚进入中国的公司。在一个小型的私人派对上,他对我们承认,这家公司和他谈了很久了,几个月前他还专门飞到海外去面试。我心里稍微格愣了一下:也就是说,我刚刚加入公司的时候,他已经去意已决了。对于一个这么稚嫩的职场新人,一个对他商界发展毫无价值的属下,他用得着这么认真这么用心每天批改我的报告吗? 何况,他还不是我的直属经理。
十年以后,我从海外学成归来,加入了一家京城里的互联网公司任高管。我听说我的老上级最近决定退休,离开商界去休息了。我特意找到他,一起吃饭,并深刻感谢他对我的栽培。他倒是不太记得了,不过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有智慧地说:我离开每家公司的时候,都对这家公司很感激,每家公司都教给我一些东西。如果你从我这里学到了什么东西的话,我希望你能把它传下去,给其他人。
结尾:
我 16 岁的女儿常常不无同情地问我:爸,你们那时候没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怎么活下来的?
我笑笑说,我们用信鸽和烽火台互相传送信息呗。
我知道这个笑话可能有点冷。 我想说的是,其实人世间很多事物,和物无关(用 iPhone 还是 3270 终端机发邮件不重要),  还是事有关。
有本流传很广的书上早就说了,太阳底下无新事,无论你是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
作者背景:臧木铭在美国居住多年,曾服务于多家高科技公司担任管理职位,包括 PayPal, VMware, IBM, Microsoft 等,和担任过三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高管。
喜拉雅教育公司是他 2015 年在硅谷成立的公司,近期将推出针对在美国读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职业规划和工作咨询服务。
***************
扫码关注喜拉雅教育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