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来自网络,描述了 “友谊的山峰” (Friendship Mountain) 的交友模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寻一下细节。
前一段有位年轻的网友李奕写了一篇
《 如何建立特别牛的社交圈?》
(已获授权,今天转发在本公众号上),  看了以后很认同。

其实,建立一个很牛的社交圈只是第一步。如何维持和拓展高质量的社交圈,尤其是在人生、职场的不同周期,才更重要。
我常常听到年轻的商学院学生们,或者职场的年轻人,告诉我,"我忙死了!" 尤其是当我询问他们有什么个人的爱好、是否在学校社团或者社会上做义工、有没有跨出自己的职业范围去结交有趣的人、最近有没有读过有意思的书籍的时候。
我也听到身边的一些中年朋友,会常常感叹,
“人生没什么意思”
。 他们会说,工作很无聊但是不想换工作因为太麻烦,家庭很琐碎但是也就那样了,婚姻还凑合反正没有爱情就没有爱情吧,想创业但是太辛苦也容易失败,云云。

但是我也遇见过很忙又过得很有意思的年轻人(李奕就是其中一个,上班做着最忙的管理咨询,还有时间去写公众号文章,学开飞机,也乐于助人。另外一位,是张一驰兄弟,他创业、海归,写公众号文章,深刻自然,还勤于思考,善于交友),  我更遇见过对生活充满热情、激情和智慧的中年朋友(我的一个网友王军大哥现在骑着自行车在环游全球,现在已经游历了三十几国)和老年朋友 (我家附近的一位九十几岁的美国二战老兵,还在积极地作义工和每天笑呵呵地在一家五金店里作销售,虽然他根本不需要这份收入).  
这么些年下来,我从自身实践和观察以及请教别人当中,悟出几条维持和拓展高质量的人际圈的道理:
第一条,和李奕的文章要点相同,以价值观交友。
我的朋友圈里,有七十几岁的大朋友,也有二十出头的小朋友。有名头很响的风险投资家,也有屡败屡战的创业者,有名校精英,也有普普通通的叔叔阿姨。有些关系一晃就过了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每一次的见面和聊天,都还是很开心很有收获。我们之间的结交,更像是古代人说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不是那种 “你有什么资源?我拿这些资源来和你交换” 的利益关系。
第二条把朋友放心上。
早年我刚出道,在外企作销售。 做过销售的都知道,这个职业目的性、功利性很强。每个月每个季度,都要看销售数字,刀刀要见血,没有时间去浪费。偏偏我有个同事,常常周期性地给他的那些客户打电话闲聊喝咖啡,哪怕近期没什么业务。我就好奇,问他为什么?他说,人都是自我为中心的,也都是有感情的。你有事情就去找他,没事情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做法虽然很常见,但是长此以往,销售做不大做不深。
受他指点,从此我再忙,我也养成习惯,时不时和不同的朋友找机会见见面,或者打电话闲聊天,或者给朋友的项目出出主意,哪怕有时候就是发一个简单的网络链接,转发一篇对他/她可能有意义的文章。

如果朋友需要找工作、配偶、投资人,我更是会打开我的通讯录,主动地去为合适的双方牵线搭桥,无论最后是否能成,我都觉得发自内心的高兴。
同样的,我也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主动帮助和关心,时不时微信上收到他们转发的文章、为我的创业公司介绍投资人、合作伙伴和合适的团队成员、出差时特意买的小礼物等等。
虽然交朋友和完成销售业绩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懂得这个道理,才能维持一个高质量的社交圈。当今社会,大家都忙,都有各自的困难,但是把朋友常常放在心上的人,最懂得友谊也是需要投资和经营的,也是大家最愿意结交和帮助的。
第三条难关时朋友圈见真情。
人活一世,一定会遇到很多难关。
我们从小学习了很多解决家庭作业和标准考试的技巧,但是从小学到大学或者研究生院都没有上过这样的课程或者训练:
  • 创业失败的概率是 99%。 失败了以后如何重整信心?
  • 职场顺利的时候,家人的健康突然出现问题。是不是中止事业照顾家人?
  • 你爱上了一个不该爱上的人。应该继续,还是斩断?
  • 你被要求做和你的信仰有冲突的事情。做还是不做?
在这个时候,你如何从你的朋友圈寻找智慧的帮助,以及你如何用你的意志、能力、和行动来实施下一步,会很大程度上改变和影响你之前的朋友圈。
如果你之前的朋友圈里大部分是些酒肉朋友(或者李奕文中说的 "occasion friends"),他们会视而不见做鸟兽散。等到你度过这个难关了,他们会假装惊讶地说,“哎呀!你怎么不早告诉我!现在好了就没事了。”
而真正的朋友会在第一时间就感到你的异常。哪怕很久没有见面,他们会从你的文字、说话的语调和其他关心你的朋友那里知道,然后主动伸出双手来尽力而为地帮助你。
我有一年秋天突然被公司裁员了,消息传到了两个朋友的耳朵里。一位朋友马上邀请我搬去她家吃住来节省开支,尽管那时候她即将临盆生子,家里的事情多得一塌糊涂。另一个朋友,也是几个孩子的妈妈,每天上班忙得不亦乐乎,知道我要搬家东西多,让我把一部分东西寄存在她家。这些看上去似乎是小事,但却非常温暖我的心,永生难忘。
这样的朋友,是朋友圈里最值得珍惜和回报的朋友。将心比心,如果我知道朋友里有人面对任何难关,我常常会放下自己手上的事情,尽我所能去帮助这位朋友。
有了以上三条,社交圈的成长、维护和拓展,就形成了一个有机、健康、长期的过程了。
作者简介
臧木铭,七零后。伯克利商学院 MBA,在中国、美国高科技大公司和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多年。作为喜拉雅教育的创始人,他和他的团队致力于提供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职场、暑期实习、全职工作安置的咨询和服务。
相关文章选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