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故事觉得很有趣:
纽约有一名公交车司机,他的工作就是每天看着人们上上下下,看着他们往钱箱里扔5美分,1美元的硬币。
他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路线,没有变化的站台。到了1947年,他已经这么平淡无奇地生活了20年。
某一天早上,这位公交车司机终于爆发,那次本来该右转去站台接人,他却左转开上了华盛顿大桥,开始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3天里,他去了不少地方,包括白宫。最后在距离纽约、距离他烦恼生活的1300英里的地方被警察抓回。
回到纽约,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位任性的公交车司机,收到纽约人民的夹道欢迎。
纽约的媒体这样报导:
“今天,全美国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劳动者,在继续他们单调乏味的工作时,心里稍微多了一点轻松的感觉。这位名叫威廉.西米洛的司机,成功逃脱了他单调乏味的生活。”
你想逃离现在的生活吗?
你的生活单调乏味吗?
我想起两年前,看完电影《心花路放》很多人嚷嚷着去大理。主题曲《去大理》的歌词非常撩人:
是不是对生活不太满意/很久没有笑过又不知为何/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那一年的年末,我真的买了一张机票去昆明,然后从昆明坐火车,一路向西去了大理。
一个人,没有旅伴,背着绿色的登山包,穿着冲锋衣,手里拿着一本书,在城市里旅行。
大理的风那么温柔,我从寒风呼啸的北京到了四季如春的大理,一下子就醉了。长风浩荡,我竟然泪流满面。
下了火车,跟随着人群晃到公交车站,坐上脏兮兮的座位,慢腾腾地晃到古城。
订的青年旅舍在一个巷子深处,路两旁的冬樱花开得茂盛。
夜晚的古城,酒吧里到处是撩人的情歌,大家互相拍拍肩膀就是朋友。
我们一群人在著名的BAD MONKEY点了啤酒,等待现场演唱。那个主唱是个挺漂亮的姑娘,短头发,郁郁寡欢,疏离的气质。
好像随时都可以有故事发生,下一个路口就有奇妙的际遇。
后来我又去了双廊,在洱海边跨年,看到绚烂的烟火。
那次在云南晃了10来天后,我再也不想出门旅行。
我们为什么想逃离现在的生活?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有一本小说集《逃离》,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8个故事,讲述的都是主人公拼尽全力逃离当下的生活,奔赴未知的远方。带着无限的犹豫,无奈,怅惘和迷惑的气质。
她们逃离的是什么呢?是家庭,是两性,是自我。
逃离是痛苦的,可出走的半途中发现能“拯救”自己的依然是自己逃离的地方,更令人沮丧。
就像我们,常常感到生活烦闷、单调、无聊,心心念念着要去远方。真的到达远方之后,发现一切也不过如此,又开始想念日常生活的温暖、安定。
我们始终无法逃离生活本身,无论我们内心再犹豫、挣扎、勇敢,还是绝望。你始终无法挣脱你的身份,你与生俱来的责任。
胡适先生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不是挣脱那些束缚你就自由了,只有包容那些束缚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保持敏感和好奇
特别年轻的时候,对波兰诗人的那句“生活在别处”深信不疑。
后来我不再想逃离生活,对旅行也很难再提起兴趣。因为我发现了在平淡生活中更有趣的冒险方式:一种是读书,一种写作。
这两件事情链接了我和这个世界的太多太多人,内心深处的远游抵得上飞行几千公里看到的曼妙风景。
比起那些风景,每个人完全不同的大脑回路才最有趣和迥异。
为什么我们想逃离现在的生活?
因为在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里,我们封闭了我们的感官。
我们眼睛,再也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我们的耳朵,再也听不到优美的声音。我们昏昏欲睡,我们百无聊赖,我们生无可恋……
而逃到一个新鲜的别处,我们的感官才恢复敏锐和好奇。
你才会发现,原来你的耳朵不是为了塞住那个胆小遁世的耳机的,它还可以听一听海浪的声音;
你的眼睛,看到的再也不是灰色的天空灰色的街道灰色的写字楼,它还可以凝望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和羊群。
读书和写作,有着同样的功效,它们使我变得敏感、好奇,每天有新的际遇。
你在哪里?你想逃离现在的生活吗?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