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推送了睿途教育王云宁老师的《SAT阅读何以体分?唯有精读》(点此查看)一文,相信打动了不少读者。除了大量点赞,还有小朋友直接在后台询问道“读了文章我已经知道精读很重要了,那么该如何精读呢?”这样的问题云宁老师当然也已经想到了,便挥笔洋洋洒洒五千字为大家展示精读的方法。因为文章较长,小编分为三个主题分次推送,这三个主题依次为:
一个常见的阅读坏习惯;

两个普遍的认知误区;

六步完成有效阅读;
今天先推送第一个热身主题:一个常见的阅读坏习惯,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价值。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SAT阅读的难度是得到公认的。与体裁基本固定在说明文上,会提取主干信息就能解题的TOEFL相比,SAT文章涉及的题材更广,形式更为丰富,行文逻辑更加复杂,题目也更注重对细节内容的考查。正是由于上述特征,不少考生即便将词汇量刷到上万,也还是难以在SAT阅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将题海战术视作救命稻草的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所欠缺的并非大量练习或解题技巧,而是对文章特征、所涉知识与出题理念的深入了解。
那么这种“深入了解” 该如何实现呢?日常阅读的广度与数量自然重要,但以备考和提分为指向时,对典型篇章的精读才是不二法宝。问题在于,很少有考生真正明白精读的意义,能有效完成这一任务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太多学生已经习惯在课上接受老师的灌输,对精读作业的完成被动而消极,结果对他们来说,所谓的“精读”和泛读的效果几乎没有差别,而这恰是我决定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从一名阅读老师兼阅读爱好者的角度出发,今天我将指出考生们在阅读上的主要问题,并以SAT文章为例,一步步教会大家如何有效精读。
一个常见的阅读坏习惯
以我的教学经验来看,至少90%的考生有个非常不好的阅读习惯——他们读完的文章基本没有阅读痕迹。SAT长单篇的字数在400到850词之间,如此长的一篇文章,读完往往只能有个大体印象,复杂一些的难文甚至可能连这点印象都支离破碎。在考试时间不允许精读第二遍的前提下,如果全文毫无标记,我们又能靠什么来把握结构以准确理解篇章大意呢?
不重视框架提取的考生们通常的借口是:SAT题目中会给出定位行号,无需看懂全文也能作答。这一观点看似有理,实质上却极其短视。且不提不读懂全文就无从解答的主旨题,SAT阅读文章的内在逻辑其实非常严密,单看行号提示区间相当容易解题错误,因为题干指定的范围并不一定是考点所在。最典型的例子是作用题,比如下面这道:
“The author specifies "fund-raising, teaboycotts, and actions against profiteering merchants" in lines 18-19in order to…”
不难看出,题目给出的内容对解题全无帮助,关键在于上下文的观点句。如果我们最初读文章时就划出了Topic Sentence,现在会省掉多少寻找的功夫啊!
另外,SAT喜欢在转折处出考点,但题干指明的行号区间多数刻意忽略对比转折。不少考生就这样掉进考官的陷阱,信心百倍地选了与正确答案背道而驰的选项。由此可见,“无痕阅读”的习惯其实是“欲速则不达”这一道理的极佳体现。为了避免重复阅读造成的时间浪费与精力消耗,让我们还是拿起笔来,做一个“读过留痕”的有条理读者吧!

云宁老师的“读过留痕”
相关阅读:
新SAT考试加强了对阅读能力的考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将是在新SAT一骑绝尘中的关键。点击阅读:
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词汇量是一个永远避不开的问题,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到你:
考试日报推荐:
最近一期机经在这里☞8月22日小范围机经发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