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国际范儿”可以订阅哦
【作家与作品】
来,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让全世界关注。“悔脱”(Regrexit),成了英国脱欧运动炸出的一堆网络热搜新词中最闪亮的一个。首相辞职,独立党党魁销声匿迹。公投结果公布之后,投了脱欧票的诸多英国民众,纷纷在个人推特上表达了懊悔,有些认为自己因为“轻信了那些谎言”而“后悔得不得了”,有些显然没有把自己的那一票当回事,认为“留欧”早已成定局。
风暴之眼英国伦敦的一位耄耋老人,与我们一道目睹了这场政治闹剧,两个月前极有可能正梳理着英国的历史,思量着如何措辞,构建一些什么样的意象,如何呈现这种重大集体事件中的政治失序和整个民族自上而下的民权失责。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将之付诸文字,便于6月30日傍晚溘然长逝。这位终其一生都冷眼审视着这个世界,同时将见证历史视为职业使命的长者,便是曾被西方文学研究泰斗哈罗德·布鲁姆誉为“健在的最富生命力的英语诗人”,在当代英美诗坛享有崇高威望的英国当代诗人杰弗里·希尔爵士(Sir Geoffrey Hill)。
1932年6月18日,希尔出生在英国中西部拥有悠久历史的伍斯特郡的一户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一名普通警员,母亲则出身于“传统的制钉作坊业”世家。希尔少年时代目睹了德军轰炸考文垂的冲天火光,早年求学于牛津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利兹大学任教,曾到非洲短暂执教,后到剑桥大学。年近耳顺赴美国波士顿大学任教,其间与知名批评家克里斯托弗·雷克斯联手创办编辑研究所,年逾古稀返牛津大学执教。
在逾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出版了十五部诗集(包括长诗),获得过包括怀特布莱德图书奖(2006年更名为科斯塔图书奖)在内的一系列知名文学奖项,批评论文集(包含演讲稿)则获得英语文学评论界知名的杜鲁门·坎珀特文学评论奖。诺奖得主北爱诗人谢默斯·希尼2009年接受采访时曾力荐希尔做新一任的桂冠诗人。2010年,希尔高票当选堪称英国学术界桂冠诗人的牛津大学诗歌教授,2012年因对文学的贡献被女王册封爵位。收录六十余年创作生涯作品及未出版的五首长诗定稿的《崩塌的秩序:1952—2012年间的诗作》于2013年出版,被《泰晤士文学增刊》盛赞为“头等重要的作品”。
作为大屠杀诗歌的代表作,第二部诗集中的《九月之歌》一诗(后附希尔诗作选译),自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被选入英语国家通用经典教材《诺顿英国文学选集》。该诗以寥寥十四行诗句悼挽了比希尔晚出生一天,却惨遭纳粹屠杀的犹太小孩儿,在抨击纳粹暴力的同时,质疑了后大屠杀时代表征暴力的可能性,拷问了后大屠杀时代用艺术表征历史苦难的道德合法性。前两部诗集《致未死者》和《罗格王》的出版在当时的英语诗坛引来了不小的震动。考究的用词、频繁出现的战争和大屠杀、对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灵视传统的继承,与五六十年代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语言平易,广受大众欢迎的“运动派”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来了一些评论人士的微辞。“晦涩”成了希尔诗歌的一个标签,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其作品的暴力主题仍被个别评论家所诟病。
英国画家Thomas Phillips于1807所绘的威廉·布莱克肖像
1971年出版的长诗《默西亚圣歌》以散文诗的样式,将中世纪英格兰民族先驱默西亚古国(疆域涵盖今天的伍斯特郡)黄金时代奥发王的生平与希尔自己的童年回忆交织在一起,在肯定奥发王功绩的同时,反思了摇篮中的帝国文明残暴的一面,同时,歌颂了英国普通劳动者的勤劳和坚忍。该诗出版当年便获得了首届怀特布莱德奖和伦敦诗歌基金颁发的巴特莱特奖。清新的文风、对英格兰早期历史的回顾,使该诗成了希尔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希尔也因之获得了“默西亚诗人”的美誉。1978年出版的诗集《熄灯礼拜》则以宗教题材为主,重拾了前两部诗集的文风,出版第二年获得了达夫·库柏奖。其中的组诗《为基督教建筑在英格兰的复兴一辩》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英国历史进行了反思,悼挽了宗教信仰和世俗追求平衡和谐的英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陨落,揭露了英国工业化进程对底层民众福祉的损害,同时反思了大英帝国殖民行动对印度传统文化的破坏。在20世纪后半叶不列颠民族不断式微的情况下,该诗为反思英国民族精神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1978年,希尔根据散文体英译本改译的诗歌体易卜生剧作《布兰德》出版,并于当年4月在英国国家皇家剧院演出,之后又于1981年和1996年再版。对于希尔的改译,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讨论易卜生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希尔改译的《布兰德》“是我们能看到的最好的诗歌体易卜生剧作。”1983年出版的长诗《查理·贝奎慈爱之奥秘》,以在一战中阵亡的法国20世纪初知名诗人贝奎的生平为题材,对“疾恶如仇却一生多舛”的贝奎坚守自身信念以身践道的精神进行了悼挽。该诗代表了希尔诗歌的另一个向度:对坚守自身信念的殉道者的歌颂。
1998年出版的长诗《爱的凯旋》获得乔蒙德利诗歌奖,2000年出版的长诗《言说!言说!》和2002年出版的长诗《塞恩的林园》则均入围托·斯·艾略特诗歌奖终选名单。不像早期诗作集中于某一事件或人物,《爱的凯旋》将西方整个文明史纳入视野,运用铿锵的诗歌节奏,将西方历史上的多个苦难片段进行拼贴并置,暗示人类文明史的本质不啻是一部血腥暴力史,堪称一部反思西方文明史的史诗。返英之后,希尔出版了一部诗集和三首长诗。美国执教期间和返英后出版的作品,在继续探讨战争、大屠杀、语言、宗教等话题的同时,又增加了对知识分子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的探讨,同时,将批判的目光聚焦到了当下的商业文化。
在一个语言和文化不断被商业文明侵蚀的时代,希尔让有幸读到他的读者体会到了与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商业广告完全不同的语言。带着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味道而又不失幽默的英语,他给我们展现的有以他的家乡为底色的自然风光,更多的则是欧洲和英国历史上因暴力而生的苦难片段,其中有无辜的普通受害者,更有坚守自身信念同暴力抗争的殉道者。在一个语言和文化不断平面化大众化的时代,希尔作品的爱好者终究是冷眼观看这个社会的少数人。对此,希尔心知肚明,因为他早已洞察到,麻木人心智的无深度的娱乐是消费社会普通大众的心理需求。但是,他丝毫没有妥协,而是愈战愈勇,用带有难度的语言坚守着历史苦难这一创作母题。因为在他看来,他的语言是“难”而非“晦涩”,难是思之能懂,晦涩则是不知所云。语言本身可以引发思考,带有难度的语言是开启民智的一种有效方式。之所以将反思历史作为创作母题,是因为希尔洞察到娱乐时代遗忘历史的文化健忘是大众心理的一大顽疾。反思苦难历史可以让我们痛定思痛捐弃暴力,重温优秀的民族品质则有利于抵制物质文化的负能量。
英国乡村小舍
行文至此,让我们再次回到新近的“悔脱欧”事件。虽然希尔教授已经故去,不能再对此次定将载入英国民族史的历史事件发声,但是,他曾多次表示,我们所处的商业文化是社会混乱暴力频仍的根源。他借用19世纪英国艺术家、作家威廉·莫里斯的语汇,将商业文化霸权称为“混乱的财阀统治”。1996年出版的诗集《迦南》中的《致高等法院》一诗,以“一群老鼠冲向落满了鸟的案台”比喻政治集团对经济利益不计后果的趋之若鹜。随后,希尔不无担忧地指出,“英格兰”“根基不稳又空无/内涵就像生石灰”。他毫无征兆地离世前些天所目睹的英国的政治混乱,恰恰验证了他的预言。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必然滋生自私自利,希尔在演讲中曾指出,除了享乐,物化社会中大众心理的另一大特征就是道德感缺失,道德感匮乏必然导致责任心丧失。在这场政治闹剧中,充当棋子最后出人意料反客为主的多数英国大众,似乎又被希尔言中:道德感缺失必然缺乏责任心和行动力,人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下,必定会沦为受人摆布或游戏人生的“一个物件”(希尔引苏格兰神学家福赛斯语)。
现任英国桂冠诗人卡洛·安·达菲在希尔逝世后接受《卫报》采访时曾表示:“诗歌中的希尔,是一位在捍卫诗学真理的圣战中寸土不让的圣人和勇士。”希尔不断在诗作中挽救着被商业文化工具化了的英语语言,不断重温着被当代大众遗忘的苦难历史和优秀的民族精神,用诗歌艺术之光照亮了一段段人类和民族的苦难史,为人心浮躁暴力频仍的当下社会,点亮了反思人类文明和人性,从而探寻人类精神出路的火光。
卡洛·安·达菲 
翟赫
高校教师
下面是本文作者翟赫特意为国际范儿的读者选译的杰弗里·希尔的诗作:
杰弗里·希尔诗歌选译
           翟赫译
创世纪1
(一)
迎着健硕的空气我大步向前
高声称颂上帝的神迹。
首先我把大海压
在大地死寂的重量上;
波涛便在我的祈祷声中滋长,
河流产出了泥沙。
在咸涩充盈的河川
强悍顽固的鲑鱼,
伴着起伏的潮汐,
奋力冲向上游绵延的山峦。
(二)
第二天我起身看见
鱼鹰蜷曲着利爪俯冲而下,
将血遍布了海岸,
暴露着鲜活的肌腱。
第三天我便高喊:“当心
叫声轻柔的枭,雪貂的微笑,
鹰在空中蓄意的俯身,
冰冷的眼睛,还有箍着钢铁的身体,
都在时刻准备着猎袭。”
1 该诗选自第一部诗集《致未死者》(For the Unfallen),是希尔的成名作,美国知名诗人艾伦·泰特(Allen Tate)曾亲自致信祝贺。
(三)
于是,我便在第四天,
将这块凶猛又冥顽的黏土抛弃,
把这匹水做的利维坦为人类
塑造成了一篇神话巨制,
还让翼展宽大的信天翁
在摩羯座与白羊座的交汇地
把大海的灰烬刷洗,
一个正在孵化的永生——
就像那只在永不枯败的树上
被施了魔法的凤凰所身禀。
(四)
凤凰自焚冰冷如霜;
而且,就像个传说中的鬼魅,
那只幽灵鸟迷了路发了狂,
飘摇在一片漫无目的的大海上。
因此,第五天,我便再次转向
肉体,鲜血,还有血的苦痛哀伤。
(五)
第六天,我跨马疾驰
历览上帝的杰作,
用马刺扯出了马的鲜血。
凭着滚烫、冰冷的血,
我们破坏并拯救这个世界:
没有不带血的神话可以被理解。
凭着基督的血人类获得了自由
虽然在大海粗糙的皮毛下
躺着他们缠着裹尸布的尸首。
虽然大地已在她的重压下翻滚
尸骨却不能承受阳光。
纪念简·弗雷泽1
当雪像绵羊一样躺在地上2
风走来走去乞讨在每扇门旁,
远山随着寒冷变成了青色,
还有一张冰冷的裹尸布盖住了沼泽,
她坚守着这座城池。每日
我们注视着她沉思死亡
如一只悍鸟盘旋在猎物上方。
屋子里满是水壶的喘息。
潮湿的窗帘黏在窗玻璃上
将时间封挡。她的身体冰凉
像要把我们冻僵,还用锁链
把创造和一个张口结舌的休憩捆绑。
她死在世界苏醒之前。
三月的冰凌为溪流松绑
流水抚乱了太阳的头发。
死了的球果在桤木上晃荡。 
1 该诗选自第一部诗集《致未死者》,简·弗雷泽的具体身份不详。该诗自1970年代末起一直被选入《诺顿英国文学选集》
2 “地上”原诗用词为fold,该词一解为“牛羊圈”,另有“洼地、凹处”之意。希尔对英语词汇有着敏锐的感知力,意识到并充分利用了该词的复义性,使该词成了与本体(雪)和喻体(绵羊)均可搭配的神来之笔。
两首正式挽歌1
致欧洲的犹太人
(一)
了解死者,以及其中一些怎样被处置:
被压制在瓦砾下、水中、沙坟里,
在咬牙切齿的炭渣中他们被虐待的
身体和镣铐不屈服于那些被无法无规的
战争机缘拯救的人们:我们粗暴地,抓住,这歌。
歌所源自的傲慢的接受与他们的血
同床共枕,令年轻的根系
在灰烬中繁茂。荒野复苏了,
用甜蜜严酷欺骗。在鲜活的皮肤下
石头在喘息,火焰在周围嬉戏,
命令冰冷大脑的凶猛之心
去受审——深思熟虑的条件反射,克制的呼吸——
他们最好的世界自从,在接受神职的那天,
这个世界旋出耶和华的掌心。
1 该诗选自第一部诗集《致未死者》。
(二)
对于必须要经受的一切,他们长久的死亡
被记录且安全,我们有足够的
证人(我们的世界是证据)。
大海闪烁,咆哮,在它宽阔的炉床上。
每年,在这里,精力充沛的中部人1站着
温暖他们自己;男人们,肌肉发达充满活力,
孕育生命的女人们。他们松解
他们变厚的身体,坐在沙坑里。
用一个小银幕,提醒他们虽已
见证过却没有看到的是否有益?
(这座持续死去的城中的死者们……?)
(竖起些石头来保证某种献祭。)
(足够多的人商议,施加他们的影响。)
(祭品安放在或开始于谁的门旁?)
1 “中部人”(midlander)的词根midland泛指一个国家的中部地区,复数形式特指英国中部地区,希尔的家乡伍斯特郡便位于这一地区。同时,midland作为形容词时意为“内陆的,远离大海的”。如是观之,“中部人”既指来自英国中部地区的人,又指来自欧洲不临海国家的人士。
九月之歌1
生于32年6月19日,被驱逐于42年9月24日2
你可能曾经不讨人喜欢, 你曾经并非
不可触及。不被遗忘
或置之不理在那个恰当的时间里。3
如所预计,你死了。万事行进,
足够多,到那结局。
只是有如此之多的齐克隆4和人皮,
恐怖获得了专利,如此之多日常乏味的哭喊。
(我已经
为我自己做了一首挽歌它
是真的)
九月养肥在藤蔓上。蔷薇
脱落于高墙。烟
来自于无害的火焰,飘到我的眼前。
太多了。意思是多于够了。5
1 该诗选自第二部诗集《罗格王》(King Log),自1970年代末起一直被选入《诺顿英国文学选集》。
2 希尔曾在访谈中提到该诗:“32年6月19日是我出生后的第二天。”
3 诗作开篇三行,希尔有意运用了他所称道的德裔美国思想家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评论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时所运用的“否定陈述”(negative statements)。
4 齐克隆(Zyklon),指齐克隆B(Zyklon B),是德国化学家发明的一种氰化物化学药剂,本用作杀虫剂,二战中被纳粹德国在毒气室中用于大规模屠杀犹太人。
5 英诗原文为“This is plenty. This is more than enough.”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plenty的第一个释义即为more than enough.但是,人们经常将plenty与enough混用。希尔重视语言的精准运用,这一诗句一方面提醒读者要注意这两个常用词的区别,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在诗中试图言说历史苦难的作诗行为的喝止。这似乎是阿多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思想在战后英国诗坛的一种回响。
默西亚圣歌1
(一)奥发的命名
王,您统治着生长多年的冬青丛,被劈开的
砂岩:五号高速公路的领主:具有历史意义的
防御墙和壕沟的设计师,塔姆沃思城堡的设计师,
圣十字教堂修道院的设计师:威尔士桥
和铁桥的守护神:众人觊觎的新地产的
承包人:盐主:货币
兑换家:宣誓公证人:殉道史家:
查理曼大帝的友人。
“我喜欢,”奥发说,“再唱一遍”。
(二)奥发的命名
一个昵称,一个常用名。畅销品牌,几笔涂鸦。
一声笑,一阵咳。一个联合组织。一个华而不实的馈赠。
被嘲弄的老式留声机。
一个民族的头一声哭喊。被魔法唤起的一个名。
1该诗部分小节自1970年代末起一直被选入《诺顿英国文学选集》。默西亚古国(Kingdom of Mercia)是盎格鲁-撒克逊七国时代(Anglo-Saxon Heptarchy)诸国中的一个。该国以特伦特(River Trent)河谷及其支流为中心,幅员范围与今英国中部地区(English Midlands)相当。公元600至900年,默西亚古国雄霸英格兰南部,其统治时期被称为默西亚称雄期(Mercian Supremacy)。奥发王(King Offa)于757至796年间统治该国,这一时期被称为默西亚黄金时代(Golden Age of Mercia)。784至796年,奥发举全国之力兴建后世所称的奥发河坝(Offa’s Dyke)。该河坝实则成为了默西亚与威尔士诸国的分界线,起到了一定的抵御外族侵扰的作用,一直被后世视为与巨石阵齐名的不列颠民族伟大的历史遗迹。历史学家弗兰克·斯丹通(Sir Frank Stenton)认为,奥发统治时期完成了英格兰亨伯河(Humber)以南的统一大业。
(三)奥发的加冕1
加冕日的清晨,我们因为放假而齐声欢呼。
那天就像复活节:手帕和马克杯作为礼品
被他异样的端详许可,卷曲的纸旗
挂满了村中的楣梁。
我们张口结舌看着“鹿头酒吧”2前的停车场,
一堆啤酒木箱和冬青枝燃起的篝火在柏油路上
呼呼作响。大厨站在那里,一位戴着新增高的厨师帽的国王,
用一句“来点儿芥末?”为他的慷慨盖上了封章。
(四)奥发的加冕
我被投资进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根系与结局的地窖。
儿童的游戏。我暂居于那里,静候时机,那里
鼹鼠
扛着被泥土阻塞的齿轮,他的苏勒德斯金币3;那里
浑身干土的獾们挤满了罗马烟道,我们部族
久违的不期而遇的宅第。
(五)奥发的加冕
付给精灵们的赔偿金仅此而已4,英格兰真正的统治者
是身披雕石铠甲骨瘦如柴的福音勇士。
我向着天堂历经世代蠕动着身体,周围满是
野蛮的常春藤,蕨类植物的云头装饰。
被流放亦或去朝圣,我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
我丰富又凄凉的童年。整天做着白日梦,一脸洋洋得意,
远足途中病病殃殃——我,曾被尊为类似王的某种东西,
是位天才,一身残疾。
(六)奥发的童年
獾和渡鸦是默西亚的王子。被他们的自由所
奴役,我边挖边储藏。果树
在岩缝上结出了果实。我在冰冷砂岩上的蜂巢中
啜饮。
“在家里格格不入的男孩儿,孤零零虽然有好几个兄弟。”
而我,一个也没有,养成了一种怪异;沉迷于
可望不可即的玩具。
结块的松香燃成的小火炬,苹果树枝,粘粘的槲寄生。
“快看”,他们说了一遍又一遍,“快看。”我却慢吞吞
跑在后面;风景像流水一样退去,回到它的源头。
操场上,厕所里,孩子们津津乐道自己
干了的鼻涕印儿;手腕儿和膝盖上装饰着
脓痂疹。
1 英国温莎王朝的君主乔治六世于1937年5月加冕,希尔时年五岁。乔治六世被视为大英帝国的最后一位君主,英联邦(Commonwealth)的第一位君主。该诗节描述的明显不是奥发的时代,而是现代社会,似乎更像诗人对乔治六世加冕日当天儿时记忆的回忆。
2 鹿头酒吧(The Stag’s Head)坐落在爱尔兰共和国首都都柏林,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酒吧,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七十年代。
3 苏勒德斯金币(solidus)是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发行的一种金币,中世纪时曾风行欧洲。
4 诗人以隐喻的方式暗示,之前所述都是对死者(精灵们)的回忆,随后诗行转向现实以及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但下一诗节题目“奥发的童年”(非“诗人的童年”)则暗示,诗人在作品中有意制造了一种时间错乱(anachronism),这是一种更宽泛意义上的诗学破格,旨在打破文本与现实、历史与当下的界限。
酢浆草1
非常普通,遍布四野……它被唤作忧伤2……
在伍斯特郡的一些地方。
记忆在恶化——让它去吧,如雨
在隐约可见的风的咔哒声中
时疏时密,
似云一样笼着池塘边成片的槲寄生,
渗透了铁锈色的酢浆草和铺了一地的荨麻丛,
虚弱的光线在永恒的常青藤上翻找,
令雕刻出的形状们坍塌分崩:风吹雨淋的石头
是拯救对被选者做出的,戴着羽饰的,海誓山盟。3
1 该诗选自《迦南》(Canaan),1997年出版,是希尔1988年赴美后出版的第一部诗集,也是希尔沉寂十四年后的第一部作品集。
2 酢浆草的英文是sorrel,与sorrow(忧伤)发音极为相似。
3 “海誓山盟”原诗用词为troth-plight通常译为“订婚”。troth意为“忠诚”、“誓言”;plight除了常见的“困境”含义外,还有“誓言”之意,作为动词还有“发誓”的意思。希尔有其独到的语言观,在讲座中曾提及,理想的语言能够同时传递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的观念维度与情感维度,他将之称作troth-plight.因此,选择该合成词两个构成语汇中共同指涉语言的那层含义,译为“海誓山盟”。“戴着羽饰的”(plumed)则指坍塌的墓碑上落有几片飞鸟的羽毛。
主编:吴云      本期责编:舒梦
点击下方标题阅读更多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