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攻击基督信仰不靠谱的经典借口(2/2)
张远来
    基督信仰从一开始就受到各种诘难,有些诘难的理由似乎已成了公理式的经典例证。但这些反对的例证果真合理吗?本文尝试对此做一点思考。
11、基督教搞了那么多教派,我信哪个?
每一个教派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只要信仰合乎圣经的启示,她就是合理性的信仰。虽然教派各异,但信仰相同,不要求信仰者要在大一统中委身某个组织。
第二、教派各异,但基本上,基督教派依旧是彼此尊重,互相成全的。就如一个大型连锁超市,各有自己的独立管理,但依旧是在一个系统中联谊。这反映了基督信仰的民主、自由、包容及博爱精神。
第三、大一统的思想是否就是正确?其带来的结果又是如何?基督教会各自独立的精神带来的结果又是如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你信的是基督,不是基督教。你参加的是教会礼拜,是委身侍奉,不是卖身给教会。
第五、基督教在教派各异中体现了一种自由的合一,也尊重了教会的大公性,神圣性。只要是持守圣经,接受信经的教会,都是一个基督的教会。你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条件参加。
12、基督教是闲懒人的宗教,你看很多基督徒都没有什么作为
诚然,有极少数的基督徒把忍耐到底和凡事谢恩理解成了安于现状和不奋斗。但这是一个极少数的现象,应该说,不是因为基督信仰把一个人变得懒散了,而是一个闲懒的人在信主后依旧没有很快变得勤劳。
另外,这是一个价值观的误解。基督信仰讲求的是生活的平衡。不仅追求物质的财富,也要追求精神和关系的平衡。故此,基督徒不是选择为钱财奋不顾身,而是保持有理智的平衡。
从历史和现实看,现代文明恰恰是主要有基督徒创造的。张郁峰在其《认识真理》中的研究发现,85%的诺贝尔获奖者是基督徒。马克思韦伯在其多年的研究中证明,是基督徒,是基督教新教创造了现代文明和西方资本主义。著名的新教代表性牧师约翰卫斯理就说过:尽量的赚钱,尽量的节俭,尽量的给予。圣经说,要好好做工,创造价值的最大化,倍增你的恩赐,认真工作,就像是为基督做的,这才代表了基督信仰的奋斗精神。
应该说,是基督教关系弱者,接纳了一些被社会遗弃的,甚至是性格和健康有问题的人,让你以为,基督信仰就是闲懒人的宗教。仅在中国看,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哪怕是你看起来最不起眼的那些人,他们往往因为信主而扫盲了。这比过去社会极力推荐的扫盲班要有效得多。仅此一点,也可见基督徒生活的积极性。由此看来,基督教实在是一个积极的宗教。
13、上帝能不能造一块石头自己搬不动?
这个表述案例原本出现在麦克斯.舒曼故事中的一个说理事例,不是为了证明基督信仰的不可信,而是一个表述案例,故事主角杜比也已经轻描淡写地就指出了这个问题中的错谬。但没想到这个原本就用来证伪的案例,居然被反基督教人士用以作为反对上帝存在的理由。
用这个问题反对基督信仰的人犯了很多错误。
首先是态度上的问题。他不是谦卑,甚至不是公平地对话,而是希望以刁钻的问题置对方于两难境地。信仰是如此神圣的事,你却以亵慢的态度面对,这本身是失去了对话的神圣性。
其次,在逻辑上,你要求上帝同时做一件“能又是不能”的事。在逻辑上,在同一个范畴要求相反的意见,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你说,你“给我一张白色的黑纸”,“给我一个方形的圆”。这不是对方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提出问题者本身的逻辑混乱。或者是道德上有问题,而提出一个无法满足的要求。类似这样的问题还可以表述为:“请你下次不要偷窃了”。这个问题的前设已经是别人偷窃了,而实际上,人家没有偷窃。如此,对方无论说好与不好,你都已经限定人家是偷窃的。这不是他人的问题,而是提问者本身的态度、逻辑、或者道德问题。
14、上帝是全能全善的,为何世界依旧有邪恶与痛苦?这样的上帝要么无德,要么无能,要么无德又无能。抑或者根本不存在。故,不需要信上帝。
这算是一个颇有水平的问题。这让我想起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著名推论:
“不是上帝要消灭邪恶却办不到,就是祂能够办到却不去办,或者是祂不能办到也不想办到。如果祂要办却不能,就是祂无能;如果他能而不办,就是祂失德。然而,如果上帝既能够,又要消灭邪恶,为何世上还有邪恶?
这看似难解的问题其实有很多逻辑上的漏洞,比如:以偏概全,偷换概念,错误类比,毫无限制地推论,时间顺序的假因错误等等。从法学上讲,我们不能政治化地、情绪化地给人定罪:人民公贼、社会渣滓。这都不是罪名,你需要具体地告知对方到底犯了哪些法律上的罪行。你需要告诉我的是,到底是上帝制造了痛苦,还是人自己制造了痛苦?答案是明显的,是人制造了邪恶和痛苦。笔者的回应是[1]
一、苦难的存在不是上帝不存在,而恰好是上帝存在的有力证据
你为何知道你现在经历的是苦难而非理所当然?是因为我们都有对美善的记忆和认知,按照康德的道德论,上帝就是一切美善之源。人对上帝的疏离必然带来邪恶和痛苦。故,邪恶与痛苦之存在不是上帝不存在的理由,而是上帝存在的明证。
二、弃绝上帝而惹的麻烦,也不能让上帝来买单
上帝把一个完美的东西给你使用,你把这个东西弄坏了,自己不承担责任,难道还要上帝承担?这是推卸责任的做法。上帝不是恶的制造者,是人对上帝赐予的自由意志的误用产生了恶。故,你不能由此怪罪上帝不存在或者不作为。上帝有祂自己的时间表,祂必按照自己的计划,用自己的方法刑罚邪恶。
三、苦难有可能来自上帝许可的撒旦的攻击
但背后一定是要给信靠祂的人更大的恩典。
四、苦难有时就是上帝给你的恩典
是为了训练你,提升你,使你坚强。你怎能从苦难中学到我们需要的功课。上帝用苦难训练你,却以坚韧和天国报答你。
五、苦难有时是因为上帝公义的审判
上帝审判罪恶是天经地义的事,人不罚恶,上帝最终就要审判邪恶,审判罪恶,就意味着有刑罚和痛苦。
六、耶稣基督的救恩就是要消灭邪恶与苦难
上帝的救恩最终是要消灭一切的苦难和邪恶。
15、上帝既然是仁慈的,怎么能让不信祂的人下地狱?这样残忍的上帝我不能信。
这是成因与理由的误解。我的回应是:
一、没有一个“好人”好到不需要救恩就能达到上帝的标准而进入天国。不信就是最大的不好。
二、下地狱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因为你拒绝了天国。上帝已经把进天国的路指给了我们,也把天国的门票白白地赐给了我们。那就是唯独信心而已。不是上帝不让你去天国,而是不信的拒绝,就只能进入地狱。而拒绝相信的人如果不稀罕天国,不接受救恩,又何必在意地狱?这是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天堂地狱是人自己的选择。地狱不是上帝拒绝了人进入天国,而是人拒绝了上帝的天国邀请的恩典。
三、地狱是受刑,而非施刑的地方,是伸张正义的地方,不是折磨人的地方。
不是上帝要在地狱里折磨人,而是,当然完全远离了福乐之源的上帝,没有了福乐,就只有你的地狱般的痛苦。不是上帝制造了痛苦,而是人远离了福乐的必然结果。换句话说,从某种角度看,地狱不是创造了一个东西叫做痛苦,而是人选择了对福乐的疏离的必然结果。
四、天堂和地狱都是上帝的恩典
这是祂的主权,若有人有权力,用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了对上帝的拒绝。上帝就有权力尊重人的自由意志,而不必强迫你接受天国——不是天国,当然就是地狱。
你看,上帝不是不可信,而是人拒绝了相信。
16、基督教都是一群没有理智的人,圣经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这个问题的背后的认知是以为圣经不可信,我的理智比圣经可信。我们不要忘记了,人类的理智都是建立在对我们既有知识的认知之上,而我们的认知是随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而逐渐进深的,进步的。当初我们都理智地认为天方地圆。但事实证明,圣经说不是天方地圆,它就不是天方地圆。理智不是真理。圣经才是。如果你不能证明圣经是错误的,你就不能证明基督徒信圣经就是没有理智。
当然,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可取之处在于,基督的信心也应该建立在理智的认知之上。即,你在理智上的接受才是真正的信心。基督徒不是没有理智,而是基督徒拥有信仰化的理智,信仰化的信心。
关于基督徒理智的事,笔者以为,基督徒不是一群没有理智的人,而是有了一个升华与提升过的理智,叫做信仰化的理智或者理性。这里借用笔者另外一篇文章中的内容来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总是相信了一点而后经历而知道了,或者是知道一点而后相信了,相信了就经历了,经历了就让我们认识到“原来如此”的知道了便更加知道-更加信-更加经历-更加知道:知-信-经历-更知-更信-更经历-更知-更信……这个过程就产生一个东西,我们不妨叫做“信仰化的理性”:“信而知”后让你经历,经历了你就认知了一个属灵的规律或者知识,这个你因为“信而知”,而经历,而总结出来的符合圣经启示的认知,其实就成了你的一种全新的逻辑判断,你的价值体系,这个符合圣经启示的信仰化的理智,就是你的信仰化的理性,它会成为一个基督徒抉择的标准。这种信仰化的理性是成为基督徒判断与选择的准则,而非靠感性的决断,或者非信仰的理智做出逻辑选择。这个主宰基督徒判断和选择标准的理智,就是我们信仰化的理性。信心与理性的关系其实是这样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而非相互排他性的关系。
信心和灵命的成长公式就是:信而知,或者知而信-经历信仰-而更加知-更加信-更加经历-更加知-更加信……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大,越大越滚,逐渐促进了我们灵命的成长和属灵知识的完备。你很难判断信与知的先后,正如你很难判断你是因为“我叫你才醒”,还是“你醒来才听到我叫你”。
信仰化的理性是基督徒不断成长和丰富的基督徒判断的标准。这不纯粹的人本主义的理智要理智得多。
17、圣经不过是一连串虚构的故事,怎么可信?
这种绝对化的论断是逻辑上是以偏概全的经典错误例证。比如,你说,所有的日本人都是侵略者,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脓包。没有限定的推论是可怕的结果。圣经包括各种文体和内容,你认为圣经哪里是虚构的故事?可否理智地指出圣经的错误之处。许多研究圣经的学者,比如,麦道卫,护教神学家等等,都已经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地解答了这个问题。我可以稍微总结一下,那些认为圣经不可信,或者提出某种质疑的,往往都是对经文理解的错误,而非圣经本身的错误。抑或者现在我们尚不能理解的问题。但不能武断地认为是圣经就是一连串虚构的故事。
无论从圣经的内证还是外证,圣经的预言还是历史性看,这都是一本无可置疑的真理之书。
18、我是拜佛的,不能信基督
这句话背后的认知是,只要是我以前认定的,做过的,接受过的,都不可以更改了。不管好坏对错。其实我们都在不断否定我们过去的行为,改变和提升我们自己的价值。比如,我们以前出门基本都是靠步行,但现在乘坐不同交通工具了。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手机,但现在使用手机和互联网了。这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突破,过去不合时宜的东西,就需要不断改变。若我们无法证明过去信仰的真实,也已经认知了基督信仰无可之一的真理性。我们就该接受一个真理的信仰。
19、基督教是弱者的宗教,老人多,妇女多,病人多!是389961部队
过去确实如此,但这能证明什么?这只能证明基督教是一个接纳弱者的有爱心的宗教。难道老人、妇女、病人是我们要遗弃的吗?这不能说明基督教是由劣等人组建的信仰。实际上,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基督徒的普遍成长和作为,他们的进步都一点不比非信徒差,甚至是一群更有贡献的人。你所知道的对世界做出卓越贡献,而且没有明显道德瑕疵的科学家,社会学家,或者医务人员。有多少比例不是基督徒?
说这句话背后的价值观是老人、妇女、病人是劣等人,是没有脑子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人,是不需要看顾的人。这是比功利主义更可怕的唯意志主义和无神主义变种的纳粹思想啊!基督信仰确实是一个照顾弱者的宗教和信仰。而这种精神,恰恰是社会得以进步和安稳的精神根源。我们就是需要一个能够关系大多数人的信仰。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老人,我们也都是来自某个叫做母亲的妇女,也都会生病。若你以此否定这些弱者,其实就是在否定自己。
另一方面,今天的基督教群体,增长最快的恰恰是知识分子,特别是愿意思考人生意义,尊重良知和道德的知识分子。至少说明,大家开始思考基督信仰背后的普适性价值了。
20、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精神的麻醉
这句话是对马克思宗教论的严重误解。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个受基督信仰颇深的思想家。他读过神学。他认为宗教如同鸦片一样让人忘记痛苦而陶醉其中。甚至,是其共产主义理论,也被认为是受到了圣经使徒行传中初期教会凡物公用的启发。(今天的国家马克思主义组织,也有不少是基督徒)。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鸦片对身体的伤害,而是把鸦片当作一种有疗效的药品。马克思丝毫没有以此诋毁基督信仰是麻醉精神的鸦片的意思。甚至斯大林也说过,列宁经常偷偷学习圣经,是一个基督徒。
如果你认为宗教是鸦片,你不信宗教的不信的信仰不也是你的鸦片吗?如果你认为有宗教的信仰是麻醉精神的鸦片,你不信宗教的信仰是不是也是在麻醉你自己的鸦片呢?因此,这种反基督信仰的理由正是他们自己的陷阱。
就宗教的道德情操看,宗教信仰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生活的知道。这种信仰所结出的果子在基督徒中间,个人身上和家中以及社会生活,甚至是基督徒群体社会中的果子,都可以看出,即使这是麻醉的鸦片,那带出来的结果也依旧是令人称道的。反过来,我问你:你不信的信仰的鸦片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果子?带来怎样的社会效应?正如温家宝先生所言: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就说过:宗教是文化的本质,文化是宗教的表现,有什么样的宗教,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仅就社会学而言,尚无一个可以取代基督信仰的价值观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如此客观的改革和进步。
21、没有理由,我就是不信:信又何妨?不信有什么好处?
诚然,这是大多数不信者的理由。不信仰可以找到千条推诿的理由,但信仰不需要理由。我只能说,信仰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没有给你带去损失,而如果信仰所宣称的是真实的,不信仰确实是最大的损失。而若你不能证明信仰的虚伪,还不如理智地考虑接受这个无可推诿的信仰。要不然,那才是真正的不理智了!
总结这些反对基督教的原因,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第一、真诚的误解
是对历史和教义的无知。这个需要的是认真地学习、观察和思考信仰的问题。
第二、逻辑上的错谬
用自己未经验证的价值观否定基督教的价值观。他们认为,我这样想,你们也该如此想,耶稣也该如此。
第三、情绪上的反对
被某种情绪洗脑,和仇富的心态一样,无厘头地反对信仰。
但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有必要,如同反对信仰这不理智地接受信仰一样,需要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信仰和反对的理由,是否合理。若答案是否定地,按着我们的理智,我们就需要好好反思,而选择一个无可置疑的信仰,并去经历它。
2016年7月12日星期二晚
于深圳
(敬请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关注,届时您将能每天收到灵修平台提供的优质咨询,我们也将第一时间回复您的问题)

更多“深度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

[1]笔者拙著《上帝既是全能而慈爱的,为何世上充满苦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