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
总有不能完全陈情的前因后果。
现实中,
往往又透露着千丝万缕的纠葛。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状态。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在美国最多的心理障碍疾病中,患社交恐怖症的人数仅次于抑郁症、酗酒而名列第三。
1
案例故事
Vivian觉得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宿舍
来波士顿两年,算上预科一年,自己已经是留学生里的老人了,除了对学校的情况很熟悉,整个波士顿地区也知道很多地方。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总感到『恐惧』。
vivian本来是个安静的女孩,在国内上高中的时候就不太爱说话,但周围有很多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安安静静是很多女孩子的常态。但出了国后就不同了,每个人是那么的愿意表达自己,甚至不惧怕说错。V受不了,虽然自己的SAT拿了高分,但她仍然不知道怎么样去清晰的表达自己。
在第一次上经济学的大课的时候,一进教室她就惊呆了,因为F教授很出名,这样的公开课就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看到一屋子肤色各异,口音不同的同学里,她没有找到太多熟悉的面孔。课程过半的时候,F教授安排一次随堂的小组讨论,座位临近的人随机组成一组。V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自己的位置在六个小组成员的第二排,前一排的同学要回过头来围成一个小的圆圈。
当大家做好后,V感觉整个身体都已经僵化了,手里紧紧钻着一支笔,后背开始不停的冒汗。而越是这样,她发现大家的眼睛约集中在自己身上。老师布置的什么问题,其他人在说些什么,V根本没有听见。每当有一个人的眼睛飘过自己的时候,都觉得那眼神再挑剔自己。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V故意扭转身体,让大家只能看到自己的侧面。甚至有一个同学直接问她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这个讨论,V紧张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此时教授宣布讨论停止的声音仿佛是救了自己。等大家都转过身做好的时候,Vivian发现自己的后背全都湿透了。
从此之后,每当有人出现的时候,V都会莫名的紧张,紧张这个人会不会和自己说话,会说些什么,自己要回答还是笑一下,如果说错了对方会不会笑话自己,对方会不会看出来自己已经满头大汗了。
诸如这样的状态,已经完全替代了事件本身,V每天想的事情主要就集中在自己怎么避免和『人』打交道,能尽量减少说话最好,有很多人会出现的场所根本不要去,老师要求做的presantation也尽量用文书代替。
因为这些,学期内的平均成绩很低,这样直接影响了期末的分数,好几门课悬浮在挂科的边缘。每次和家里人视频,国内的爸妈都会以为女儿是因为谈恋爱或者贪玩影响了成绩。根本不理解她害怕和人沟通带来的会是这种结果。

2
从生活提炼,更高于生活
害怕别人注视我超过三秒
害怕聚会。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去之前脑海里会预演流程
担心自己会遇到麻烦,会无法融入
害怕不小心伤到别人的心,因此很多时候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不对任何人敞开自己的心扉
痛恨演讲,痛恨辩论。
不喜欢任何形式的面对面接触。
喜欢短信、qq、微信
很容易心慌,紧张心跳是常态。
害怕一切需要发言、表现自己的活动。
不敢看别人的评论又特别介意别人的评论。
内心世界活动丰富,想象力无限强。
极其需要安全感,有被迫害妄想症。
经常有无力感
总觉得自己要做那种不与人交往的冷冰冰的工作一辈子。
这样的感觉有没有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他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和『同类』的沟通会让自己如林大敌。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在社交的过程中,躯体或者躯体的一部分仿佛不受自己控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有:红脸、口吃结巴、轻微战抖。有时候,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有的人会进入惊恐状态
其实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面对『权威』或者『大场景』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表现出紧张和不安,因为或多或少的每个人都有表现完美的趋向,尽量让自己的行为是流畅的。社交障碍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放大了原本生活化的社交场景,将每一个简单沟通的机会变成了对自己的考验。这种痛苦,正是很多留学党正在经历的。
本身文化的融入,社会属性和本地人相比,留学生就有区别,更不要说在非母语环境下的客场劣势。正像刚才所说的,社交障碍会分成特殊社交恐惧(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和一般社交恐惧(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具体的表现可能会会有
1.赤面恐怖:过度焦虑,感到在人前脸红是十分羞耻的事,最后由于症状固着下来,则非常畏惧到众人面前。患者一直努力掩饰自己的赤面,尽量不被人觉察。
2.视线恐怖:患者主诉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哪儿才好。患者一味注意视线的事情,并急于强迫自己稳定下来
3.口吃恐怖:和患有口吃的人不同。本人独自朗读时,没有什么异常,但到别人面前时,谈话就难以进行,或开始发音障碍或才说到一半儿,就说不下去了。
4.肢体僵硬、盗汗:躯体在恐怖发作的时候是完全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大汗淋漓或者呆坐在那里完全没有主动回应和与对方的良性互动。
这些显现,可能会不同程度的体现在很多人身上,这也是社交恐惧和普通的紧张羞涩不同的地方。前者放大了所有正常交往中的互动环节,你可能想象出来的对自己不利的场景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会吧一个善意的微笑当成嘲笑。这样的困扰就想一块巨石,完全阻隔了沟通。

3
从别人的世界,看到自己的人生
不得不承认的是与社恐的抗争是个长期的过程,丧失了社交的能力就缺少了与这个世界沟通和连接的通道。但是,在我们忙着找原因找解决方案之前,是不是应该意识到,『我』在里面起到的作用,当窘迫的心态,盗汗,别人的目光袭来的时候,这些对『我』来说真的重要吗?
正如镜子中永远是你的假像,在恐惧的心态里,也都是充满了对危险的臆想。对他人的恐惧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接纳自己,接纳自我,可以从停止对自己的挑剔、批判、责难做起,不再苛求自己,不再急于从负面情绪中逃开。真实面对后,常常发现事实没有之前想得那么可怕。
"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不必刻意向那些对自己不友善的人示好,你只需要关注那些会对自己点头微笑致意的人就可以了。
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让舌头超越思想 如果真的没什么想法,就还是选择沉默吧。不要把在社交场合一声不吭片面地理解为是一件坏事。有些时候,不说话并不显得无知。
刻意迎合别人 我们通常会压抑自己、迎合别人和外界来换取爱和尊重。但这既让对方无法了解真实的你,亦让你自己觉得这样的交往浮于表面形式,从而也唤不起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的自己也就越躲越远
一些专业手段的建议:
1、催眠疗法:这是一种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也就是运用催眠术引导您进入催眠状态,直接和您的潜意识对话,了解您潜意识里压抑的情结以及对您的影响,进行积极的暗示,同时结合其它心理技术进行解决。 这种疗法时间长,对专业的要求也需要更精准。
2、精神分析疗法: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童年是否有创伤经历以及创伤对你的症状的影响,让潜意识的东西呈现在意识里,并发泄压抑和累积的情绪,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疏导。
3、认知疗法:了解您的非理性认知模式,以及非理性认知在何种情况下出现,然后采取认知疗法中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咨询,重新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包括理性情绪疗法、贝克认知疗法)。
最后,就像那个道理,当我们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怎样的时候,其实反倒加深了这件事本身的印象。不要将互动仅仅寄予到一个人或一段关系上。社交没有那么可怕,即使脸红心跳,语无伦次,那又怎样?接受这样的自己,慢慢回到事件本身而不是障碍本身的环境中来。

◆ ◆ ◆  ◆ ◆ 
你的窘迫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当遇到尴尬的场景,你会怎么样处理?
告诉我们你的异国生存处境
和我们一起聊聊你的心情起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